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0年10月2008级阶段考试物理试题(理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l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将答案直接答在试卷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质量和体积都极小的物体才能视为质点B.研究一列火车过铁路桥经历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不停地转动,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自行车作为质点D.虽然地球很大,还在不停地自转,但是在研究地球的公转时,仍然可以把它视为质点2.质点在x轴上运动,初速度v0>0,加速度a>0。
在加速度从a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一直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B.速度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C.位移先减小后增大,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D.位移先增大后减小,直到加速度等于零为止3.测得一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第1s内的位移是2m,第2s内的位移是6m,一同学对其做出以下一些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物体的加速度a = 4m/s2C.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是4m/sD.物体在这2s内的平均速度是4m/s4.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t秒末的速度为v t,其v—t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物体在时间t秒内的平均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等于(v0+ v t)/2B.平均速度小于(v0+ v t)/2C.加速度恒定D.加速度随时间逐渐减小5.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则从图象可以看出()A.甲乙同时出发B.乙比甲先出发C.甲开始运动时,乙在甲前面x0处D.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追上了乙6.下列所给的图像中能反映作直线运动物体回到初始位置的是()7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
图乙中fav,,和s分别表示物体速度大小、加速度大小、摩擦力大小和路程。
图乙中正确的是()8.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竖直下落的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B.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的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C.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变化率是个恒量D.以上说法都不对9.在机场和海港,常用输送带运送行李、货物。
如图所示,a为水平输送带,b为倾斜输送带。
当行李箱随输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A.a、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两个力作用B.a、b两种情形中的行李箱都受到三个力作用C.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到两个力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D.情形a中的行李箱受到三个力作用,情形b中的行李箱受到四个力作用10.如图所示,用两根细线把A、B两小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点O,并用第三根细线连接A、B两小球,然后用力F作用在小球A上,使三根细线均处于直线状态,且OB细线恰好沿竖直方向,两小球均处于静止状态。
则该力可能为图中的( )A.F1B.F2C.F3D.F411.如图所示,是用来粉刷墙壁的涂料滚示意图。
使用时,用撑竿推着涂料滚沿墙壁上下滚动,把涂料均匀地粉刷到墙壁上。
若不考虑撑竿的重量和墙壁的摩擦,而且撑竿足够长。
粉刷工人站在离墙壁某一距离处缓缓上推涂料滚,使撑轩与墙壁间的夹角越来越小。
该过程中撑竿对涂料滚的推力为1F,涂料滚对墙壁的压力为2F,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22s/mt/sAv/ms−1t/sBt/sCt/sDv/ms−1v/ms−11 2−2 −2222A .1F 、2F 均减小B .1F 、2F 均增大C .1F 减小,2F 增大D .1F 增大,2F 减小12.用轻弹簧竖直悬挂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L 。
现用该弹簧沿斜面方向拉住质量为2m 的物体,系统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也为L 。
斜面倾角为300,如图所示。
则物体所受摩擦力 ( )A.等于零B.大小为mg 21,方向沿斜面向下 C.大小为mg 23,方向沿斜面向上 D.大小为mg ,方向沿斜面向上13.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 的细绳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悬挂质量为m 的小球A ,为使细绳与竖直方向夹30°角且绷紧,小球A 处于静止状态,则对小球施加的最小力等于( )A.mg 3B.mg 23C.mg 21D.mg 3314. 如图所示,质量分虽为21,m m 的两个物体通过轻弹簧连接,在力F 的作用下一起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m 在地面,2m 在空中),力F 与水平方向成θ角。
则1m 所受支持力N 和摩擦力f 正确的是A .θsin 21F g m g m N -+=B .θcos 21F g m g m N -+=C .cos f F θ=D .θsin F f =15. a 、b 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B .20秒时,a 、b 两物体相距最远C .60秒时,物体a 在物体b 的前方D .40秒时,a 、b 两物体速度相等,相距200mAO ╯ 300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卷中.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各个项目正确填写清楚,并在指定位置上填写两位数的座号。
二、实验题(本题共2个小题,满分10分,把答案直接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标出的A、B、C、D、E都是选中的记数点,每两个记数点间都有四个自然点没有画出,利用纸带旁边的刻度尺读出数据,并计算出:(1)打D点时纸带(或小车)的运动速度大小为v= m/s;(2)小车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a= m/s2。
A B C D6 7 8 9 10 11 12 13 cm17.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
(1)图中的是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是F1和F2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填字母代号)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三、计算题(本题共3个小题,满分30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某校课外活动小组,自制一枚“火箭”,火箭在地面时的质量为3kg。
设火箭发射实验时,始终在垂直于地面的方向上运动。
火箭点火后可认为作匀加速运动,经过4s到达离地面40m 高处燃料恰好用完。
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g取10m/s2。
求:(1)燃料恰好用完时火箭的速度为多大?(2)火箭上升离地面的最大高度是多大?19.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当B车在A车前84 m处时,B车速度为4 m/s,且正以2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车一直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
经过12 s后两车相遇。
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20. 木板B 放在水平地面上,在木板B 上放一重1200N 的A 物体,物体A 与木板B 间,木板与地间的摩擦因数均为0.2,木板B 重力不计,当水平拉力F 将木板B 匀速拉出,绳与水平方向成30°时,问绳的拉力T 多大?水平拉力F 多大?(重力加速度g=10m/s 2)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10年10月2008级阶段考试物理参考答案1. D 2.B 3.D 4.D 5.ACD 6.ACD 7.C 8.C 9.C 10.B C 11.A 12. A 13. C 14. AC 15. C 16.(1)0.225;(2)0.50 17.(1)F F′ (2)B 18.(1)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s =20m/s(2)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时间: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s=2s 火箭能够继续上升的高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 =20m 火箭离地的最大高度: H=h+h 1=40+20=60m19.设A 车的速度为v A ,B 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 ,两车在t 0时相遇。
则有0t v s A A = ①))((2102t t at v at t v s B B B -+++= ② 式中,t 0 =12s ,s A 、s B 分别为 A 、B 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
依题意有 s s s B A += ③式中 s =84 m 。
由①②③式得[]0)(22002=--+-as t v v t t t A B ④代入题给数据v A =20m/s ,v B =4m/s ,a =2m/s 2, 有0108242=+-t t ⑤ 式中矿的单位为s 。
解得t 1=6 s ,t 2=18 s ⑥ t 2=18s 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B 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 6 s 。
20.解析:对A 有f =Tcos30°Tsin30°+N =G A 解(1)(2)式得,μN =T×cos30° Tsin30°+Tcos30°/μ=G A T =248.7Nf =248.7×23=215N 对B 受F ,A 对B 的摩擦力,地对B 的摩擦力,地对B 的弹力,A 对B 的压力为N 处于动平衡状态F =f 地+f A =μN 地+μN A =430.4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