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一语文试题2021.05本试卷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课内文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牧:养B.吾与.点也与:赞成C.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简:选拔D.比.及三年比:比较2.下列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臣闻求木之.长者李牧连却之.B.根不固而.求木之长赂秦而.力亏C.虽董之以.严刑以.地事秦D.其.声呜呜然吾其.还也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今君实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见教者所以B.冀君实或见.恕今君实所以见.教者C.能克.终者盖寡攻之不克.,围之不继D.故幸.来告良縵立远视,而望幸.焉4.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楚人一炬,可怜焦.土....A.如会同,端..章甫B.素善.留侯张良C.越国以鄙远.D.项伯杀人,臣活.之5.下列各选项句式归类正确的是()(3分)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②若属皆且为所虏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④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⑤戍卒叫,函谷举⑥灭六国者六国也⑦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⑧洎牧以谗诛⑨以其无礼于晋⑩是寡人之过也A.①③④/②⑤⑧/⑥⑩/⑦⑨B.①③④/②/⑤⑧/⑥⑩/⑦⑨C.①④/②⑤⑧/③⑥⑩/⑦⑨D.①④/②⑤⑧/③/⑥⑩/⑦⑨6.下列选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国古代,兄弟间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B.“君实”,司马光的字。

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定字。

C.“再拜”是古代一种相对隆重的礼节,在郑重呈现某物或接待某人时,行多次的叩拜礼。

D.“盘庚”是商朝一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他为了改变社会不安定的局面,决心迁都,搬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史称“盘庚迁殷”。

7.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3分)A.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皙)弹奏瑟的声音渐渐稀疏,铿的一声,把瑟放下,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为政的才能不同。

”B.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做大事不必理会细枝末节,行大礼不用回避小的责备。

C.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没有缘由(与您)见面,我内心不胜仰慕至极。

D.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不能早些任用你,现在事情紧急了才来求助你,是我的过错。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方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新时代召唤作家聚焦于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一系列反映精准扶贫的作品脱颖而出,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和表达。

书写大时代,需要具备足够的思想穿透力,如何穿透繁杂的现实,在零碎的细节中把握时代的总体性特征、理解时代的精神内涵,对作家而言有相当的难度。

善于将精准扶贫给当下农村、农民和农业生产带来的变化置于丰厚的历史土壤中进行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

贺享雍的十卷本《乡村志》本着“为时代立传,为乡村写志,替农民发言”的宗旨,以贺家湾为中心,探讨半个多世纪以来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最后一卷《天大地大》尤其将重点放在精准扶贫上。

当精准扶贫被置于阔大的历史背景下,贺家湾也成为当代中国乡村变迁的一个缩影。

赵德发的《经山海》每一章开头都有一个小引“历史上的今天”,将当下置于更加悠远的历史时空,把乡村扶贫工作中的每一点变化都纳入正在进行的历史进程,在宽阔的历史视野中映照出新时代的生机与力量。

这些创作将精准扶贫工作置于较为宏大的历史背景中,有利于在更深广的意义上理解新时代乡村的特征,建构乡村审美经验。

驻村干部大都是从城市到农村开展扶贫工作的,“外来者”视角就成为当下扶贫文学的主导性叙事模式。

但是,外来者如何才能真正进入乡村内部,关涉到文学呈现出怎样的乡村经验,如果仅仅停留在无关痛痒的外来者视角或者机械的政策解读层面,就会影响写作的有效性。

不少扶贫文学坚定人民性立场,采取平视视角,致力于表现扶贫干部的成长、帮扶对象物质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改善,成为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

譬如《经山海》《天大地大》《酒是个鬼》等小说在外来者视角中加入成长小说的元素,将基层驻村干部的成长与乡村面貌和村民命运的改变结合在一起,反映出扶贫工作既是帮扶他人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机遇,体现出为人民服务的时代内涵。

同时,扶贫文学并未停留在对国家帮扶政策的解读上,而是试图表明,政策的外在力量与农民内生力量的结合才是实现脱贫的必由之路。

火热的现实和身临其境的生活体验提供了大量崭新的文学素材,扶贫文学中不少故事都直接源于作者的扶贫日记或访谈等第一手资料,这是时代与生活的馈赠。

在充分把握时代精神的前提下坚持个性化表达是新时代扶贫文学的一个特征。

韩永明的《酒是个鬼》延续了他一向关注转型期普通人精神状况的写作特点。

晓苏在《撒谎记》中以不无反讽的笔法续写他的油菜坡故事,陈应松在《火烧云》不无残酷但也不乏温情的故事中丰富着他的神农架系列。

这些作品既具强烈的时代特征,又有作家鲜明的个人烙印。

扶贫文学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与探索也丰富了乡土文学的美学特质。

扶贫工作有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工作流程,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考核目标,如果没有独特的艺术眼光和感悟力,很难讲出好故事。

同时,减贫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应当注意的是,简单化的乐观想象也会远离乡村现实。

当作家以在场的姿态进入乡村的精准扶贫现场时,如何跳出繁复庞杂的表象,冲破僵化的思维定势,在更阔大的时空里建构新时代乡村叙事的坐标,是每一个写作者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摘编自李雪梅《扶贫文学:叙写新时代乡村传奇》)8.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家将精准扶贫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之中,以此来反映新时代乡村的变化。

B.外来者视角和机械的政策解读都是影响扶贫文学写作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C.新时代扶贫文学的特征之一是创作者对自身乡村生活经验的个性化表达。

D.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的全面胜利,扶贫文学创作也将退出历史舞台。

9.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结合精准扶贫方略推行这一时代背景,揭示了当下扶贫文学产生的原因。

B.文章分析了扶贫文学的内容特征,也涉及了其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创新与探索。

C.文章分别论述扶贫文学的艺术成就与创作上的不足,体现了一定的辩证思维。

D.文章举了大量扶贫文学作品实例,在对其评价中体现了作者的文学审美标准。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扶贫文学产生于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就的历史背景下,对乡村新变化的书写丰富了乡土文学的内涵。

B.扶贫文学的不少作者本身就置身于这场脱贫攻坚的战役中,这使得他们的作品成为优秀的纪实文学。

C.作家需在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与对个性化的追求中达成某种平衡,否则很难创作出好的扶贫文学作品。

D.如果扶贫文学作品过于理想化,忽略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复杂性,则会影响其艺术成就。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孔子北游于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

孔子四望,喟然而叹曰:“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子路进曰:“由愿的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由当.一队而敌之,必也攘.地千里,搴旗执聝①,唯由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勇哉!”子贡复进曰:“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②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着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二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

”夫子曰:“辩..哉!”颜回退而不对。

孔子曰:“回来,汝奚独无愿乎?”颜回对曰:“文武之事,则二子者既言之矣,回何云焉。

”孔子曰:“虽然,各言尔志也,小子言之。

”对曰:“回闻熏、莸③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以.其类异也,回愿得明王圣主辅相之,敷其五教④,导之以礼乐,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则由无所施其.勇,而赐无所用其辩矣。

”夫子凛然曰:“美哉!德也。

”子路抗手而.对曰:“夫子何选焉.?”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选自《孔子家语》) [注]①搴(qiān):拔取。

聝(guó):古代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的左耳以记功,这里代指左耳。

②漭瀁(mǎngyàng):广大无涯际的样子。

③熏:香草。

莸(yóu):臭草。

④五教: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当.一队而敌之当:率领B.必也攘.地千里攘:夺取C.挺刃交兵.兵:兵器D.夫子曰:“辩.哉!”辩:通“辨”,区别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以.其类异也②以.吾一日长乎尔B.①则由无所施其.勇②吾其.还也C.①子路抗手而.对曰②舍瑟而.作D.①夫子何选焉.②盘盘焉.,囷囷焉13.下列语句中,与“使民城郭不修,沟池不越”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安在B.不吾知也C.舆薪之不见D.异乎三子者之撰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门三弟子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子路尚“勇”,子贡崇“智”,颜回重“德”。

孔子之所以肯定颜回,是因为颜回与其志趣相投,都主张以“仁”“礼”治国。

B.孔子赞赏子路的“勇”,同时也指出他的“勇”弊在“伤财”“害民”“繁词”。

C.颜回向往的社会景象与曾皙所描绘的师生暮春郊游的美好图景,其实都是“礼治”的最高境界,集中而形象地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想。

D.本文与我们学过的《侍坐》篇都体现出孔子平等、民主、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于斯致思,无所不至矣。

二三子各言尔志,吾将择焉。

(5分)(2)孔子曰:“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5分)四、古代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16~17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