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述当代生态建筑学理论

简述当代生态建筑学理论

使用,旨在减少对全球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3 具有代表性生态建筑案例
3.1 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楼
新加坡国立图书馆新楼地处于新加坡维多
利亚大街,总建筑面积为55565㎡,楼层为地
上15层、地下3层。

建筑高度为98m。

该建
筑是一个具有创新设计的热带地区建筑,是该
地区的标志性建筑。

它既符合图书馆的使用目
标,又是受市民喜欢的城市公共空间。

新加坡
国立图书馆新楼是杨经文先生在生态建筑实践
中的巅峰之作,不但满足了业主的要求,而且
让业主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建筑的形态是由一个规则的立方体和一个
不对称的体块组成的,两个体块通过连廊连接
并置。

不规则的体块空间主要用于集会和人流
大的公共活动,如展览、多媒体、报告等;直
线形的部分作为主要功能区,承担整个建筑的
基本职能,即图书收藏和阅览。

建筑的两部分
的划分,带来了空间体验上的差异感,使建筑
内外有别,东西各异。

这种形态组合给图书馆
图1: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新楼
建筑的场所性带来了更多的乐趣,吸引人们积
极加入,参与体验,因此被称之为“人民的场所”。

建筑的设计方案是基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

新加坡处于热带地区,根据太阳运动的几何轨迹,建筑方位的选择既要考虑到避开日晒,又要考虑到主导风向的影响。

建筑师通过对虚拟环境的模拟实验分析建筑光、热、通风状况,运用多种策略减少建筑能耗并提高人体舒适度。

在设计中强调对自然风和自然光的利用,不仅仅是使室内主要功能空间的通风和采光得到满足,并且使交通空间获得更多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

[4]该图书馆建筑中设置了大量的过渡空间,比如凹入建筑的露台,和大型的空中花园。

这些空间除了丰富建筑形象和空间景观外,在东南亚的热带气候中对节约能耗,改善室内环境条件起主要作用,还能够让高空中的使用者一样体味着平地上当地的生活方式。

[5]大空间在为人们提供社交、娱乐、休闲活动场所的同时,使室内空间具有室外感。

迎合了人们对生态自然环境的喜爱,使人们可以从封闭的室内空间步入这些露天的开敞空间,直接感受室外环境和欣赏景观。

也起到了组织自然通风的作用,体现了把建筑与自然和生物圈结合起来的生态设计的内涵。

此外,过渡空间还可以作为紧急疏散区。

3.2 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于1997年建成,位于德国的法兰克福,由知名建筑师诺曼•福斯特设计。

该建筑具有刚结构的外表,混凝土的内涵,是一座具有100000平方米的办公建筑,共有53层,高300米。

法兰克福商业银以“绿色、生态”的特色享誉世界,设计师以“世界上第一座能自由呼吸的高层建筑”为设计目标。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是世界上首座生态高楼,其造型中融入了“花”的概念,三角形的平面,拉伸之后犹如三片“花瓣”,围绕着形似“花茎”的巨大中庭。

每一层中,都有两个花瓣为办公空间,另一个花瓣则为空中花园。

[6]中央的“花茎”部分是一个巨大的自
由空间,无柱,其顶部采用独特的采光设计,为楼内的空间提供了充足的日照和新鲜的空气。

这种贴近自然的设计,使得整个空间环境温
度舒适、湿度适宜、空气自然清新,非常适合人的使用和活动。

共享的巨大中庭空间,舒适宜人的办公空
间,是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大厦的特色。

绿色生态
的设计理念,赋予了办公空间不同以往的活力,
一扫以往的呆板和压抑,以一个充满阳光、自然
通风、被绿色植物环绕的空间,调节大厦内微气
候,也同时调节了人们紧绷的神经和压抑的情
绪,为员工创造了一个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建筑的高科技材料和内部装置,也为
“绿色、生态”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建筑内的通风系统,通过季节和外部气候自动调
节其运行状态,使建筑内的小气候时刻保持最令
人体感到舒适的状态。

建筑采用双层外墙系统,
可供新鲜空气在两层外墙直接的空间内自由流
动,使得内墙内的窗户即起到了通风的作用,又
避免了恶劣气候的影响,充分节约了能耗。

设在
天花板中的水冷系统取代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
为建筑降温,流式散热器则被用于完成建筑的供暖工作。

建筑安装有智能管理系统,用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3.3 伦敦劳埃德大厦
劳埃德大厦位于伦敦的金融中心,位于老
旧的商业中心与高层办公建筑的交接点。

劳埃
德大厦以它强烈的形象和周围暗淡、传统而常
见的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同时底层引入城
市公共活动所做的努力,使劳埃德大厦成为活
力和活力扩散的中心。

首先,劳埃德大厦通过精妙的设计,通过
都市文脉的延续和对周边环境的尊重,达到了
与其所处环境的完美融合。

设计师为不规则的
基地,“定制”了建筑的底层平面,以达到土地
利用的最大化。

大厦体量的确定和南部退台式
的处理,都使其达到了与周边建筑的和谐共生。

同时,设计师还考虑了劳埃德大厦对伦敦天际
线的影响,通过对比和呼应,使大厦的存在为伦敦天际线的丰富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劳埃德大厦在立面风格上,采用了它周边两座建筑风格的折中风格,既处于极简派和传统装饰流派之间的,具现代感的装饰性建筑。

最特别的是,设计师将除办公空间以外的设备间、卫视间、交通空间等都安排在外部的垂直功能塔中,以此保证了内部空间的完整性。

同时,外置的功能塔也便于修理和更换。

由于垂直交通空间和服务设施的外置,劳埃德大厦的平面堪称纯净、无障碍的典型。

这种设计,使得服务空间与被服务空间之间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也适应了变化或扩展的
图2:德国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图3:伦敦劳埃德大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