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任兴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无不说明了环境育人的重要作用。
古浪县
干城教育工作站在德育工作中把“优化育人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为着力点,强调创
建和谐的物化环境,以物育人,优化健康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环境之优劣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人的后天成长依赖
于环境的影响,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生存的。
在自然界中,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河北则为枳。
同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人文环境,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是我们教育
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在现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来抓德育的现象有之,假大空全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时时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标成为空谈。
鉴于此,我站要求各个学校必须把“优化育人环境,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作为德育工作的着力点,特别强化一个“小”字,小处着手意味着要抓好细节、抓好
小事。
一、创建优美的校园物化环境。
和谐的色彩,合理的布局,一棵树、一朵花都给人传递美与
生机,警示语、祝福语、励志语无处不在,大到绿化建筑、小到花花草草都是师生爱惜与保
护的对象,感受美的熏陶,养育爱美之心,积淀惜美之情,把保护环境细化到“悄悄捡起一片片废纸,轻轻关上水龙头,默默地自觉排队”等细节。
二、打造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
规范升旗仪式,张贴传统文化精华帖,悬挂名人的画像及名言,让“墙为人说话,物为人传情”成为校园环境的真实写照,润物细无声,以期达到潜移默
化的育人作用。
停止那种毫无实效的说教和主题教育活动,从我做起,全员参与;从身边的
点点滴滴做起,以身示范。
要做到立竿见影,更要做到持之以恒。
校园变得漂亮了,孩子们
懂事了,老师们也更省心了。
三、优化健康人际环境,以人育人。
青少年的成长需要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去影响,他们
的周围需要崇高的灵魂。
校园也好,家庭也罢,一些不健全的人格形象及行为却在影响着孩
子们的成长。
校园作为一方净土,教师作为孩子们的领路人,要求孩子们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而部分教师却时常在校园及课堂上使用方言土语,板书备课更是繁简字并用,橱窗、墙报、板报中也会时常冒出错别字。
校规中明确规定要净化校园语言环境,但有的教师却动辄
训斥学生,言语粗俗,何谈文明教育?要求孩子们衣着得体,自己却奇装异服,有说服力吗?如果为人师者不从小事做起、注重小节,我们的孩子又会好到哪儿去?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也必是一句空谈。
为此,我们把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强化教师的示范作用作为工作重点常
抓不懈,制定了教师的行为规范准则,对教师的坐立行走等进行了明确的约束,并把此项工
作列为年终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指标,要求教师做有样、坐有相、行有规、言有范。
经过
不懈的努力,教师们在言行举止、待人接物方面日渐规范、成熟,无论是社区还是家长对教
师们的评价越来越高。
温文尔雅的举止,得体大方的言行,为我们的校园平添了一道靓丽的
风景。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绝对不可小觑,孩子们的语言不再粗俗,废物不再乱扔,
穿着不再随意,校园内的人物合一,让人感到亲切。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育人。
拾捡废弃的地膜,不但净化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还为班级活动带来了经费。
垃圾分类,不但使孩子们学到了知识,还增强了孩子们的环
保意识。
雏鹰广播站的开播,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学识,还历练了孩子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及
组织能力。
在绿色家园创建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认领一块草坪、一棵小树,既增强了孩子们
爱校如家的意识,又增强了孩子们爱护美、欣赏美的能力。
在《闪光的童年》记录活动中,
孩子们不但明辨了是非善恶,更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校园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小事抓不好
又怎能出现今天校园内人人和谐、物人和谐的良好局面呢?
五、家校联手,完善育人环境。
校园环境虽然重要,但家庭环境同样必不可少。
人们常说,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直接影响着
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有的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了。
”而部分孩子们却说:“他
们只顾挣钱,根本就没有关心过我们的学习。
”孰是孰非此时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学校能否帮家长一把。
为此,我们组织各个学校广泛开展了“走进家庭,走进学生心灵”的家访
调查活动。
这其中,88%的孩子不愿意听也听不进家长的唠叨;85%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8%的家长与孩子平时很少见面,一见面多是批评训斥多于询问谈心;28%的家长不管孩子进
步与否,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
以上诸多的原因造成了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不畅,致使孩子
不愿意与家长交流思想,拒绝与家长谈心。
为此,我们利用学校政教处把存在不同问题的孩
子归类后集中组织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讲座。
一是聘请校外的知名家教人士办讲座;二是开
展“教子有方”的经验介绍;三是利用家长会,让家长与学生共同走上讲台,交流家庭教育问
题的得与失。
同时,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学习型,、民主型好家庭评选活动,由家、校、生
三方共同制定评选标准,并把此项成绩作为评选市县级三好学生的标准之一,从而极大地促
进了家长参与孩子教育的积极性。
教书育人,百年大计;环境育人,任重道远。
让我们从我
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行为做起,把创建和谐美好的育人环境当作长期任务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