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君薇-垒球教案)
3.发展灵敏、速度等素质、提高学生兴奋性、发展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传接球练习
教学难点
传接球准而稳
安全提示
眼不离球
部
分
教学内容
(技术重点、难点)
练习
时间
组织教法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开
始
部
分
课堂常规:
1、教师整队,检查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本课内容及任务;安排见习生。
教学步骤:
1.解答一周在体育锻炼中所遇到的问题。
2、简介垒球运动
垒球运动是球类运动之一。由棒球运动演变而来。其比赛方法、运动员职责等与棒球基本相同,但球场、球、棒和投手投球技术等略异。正式比赛每场需打满7局。1887年美国芝加哥首先将棒球场缩小并移至室内进行,时称“室内棒球”。数年后改在室外进行。为了有别于棒球,于1933年正式取名为“垒球”成立美国垒球协会并举办全美男、女垒球比赛。次年又制定统一的规则,遂逐渐流行世界各地。1952年成立国际垒球联合会。1965年起四年举办一次世界性成年男、女和少年男、女垒球锦标赛。成年人比赛分“快投”与“慢投”两种。随着垒球运动的发展,1996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将女子垒球(快投)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垒球运动传入中国较早,开始时作为学校体育课内容,直1924年旧中国第三届全国运动会首次将女子垒球列为表演项目。1933年旧中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将女子垒球正式列入比赛项目。至今女子垒球在国内开展甚为广泛。中国于1980年参加国际垒球联合会。
跑垒员出局:以下情况适为出局:⑴跑垒员为躲避防守队员的触杀而离开垒线0.91米绕道跑进时,判为出局;⑵投手投球出手前,跑垒员已经离垒前进,判为“离垒过早”出局。
跑垒员安全进垒:遇下列情况为“安全上垒”⑴四“球”安全进垒⑵野外传球安全进垒。
五、放手行为规则
1)传球:守场员用手或手臂把球送到既定目标的防守行为叫“传球”快、准是传球技术的总要求。“传球”与投手向击球员的“投球”应予区别。
2.提问:体育锻炼要注意的事项。
3.师生共同探讨问题并总结评价。
3
分
学生集合
要求:
1)集合整队快、静、齐。
2)认真听老师宣布本课内容。
3)上课时注意力要集中。
组织队形: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准
备
部
分
热身活动
1、慢跑
2、徒手操
1)上肢运动
2)肩部运动
自抛自接练习。
3、介绍如何接球。
接球:“稳”是接球的基本要求,而接球前及时准确地判断和快速移动是“稳”的保证。
4、接球的准备姿势与移动。
技术重点:
身体重心前移
二、学习传球技术
1、学习肩上传球技术
技术重点:
引臂伸踏、转体、蹬地、转髋、转腰、
转体、挥臂。
(肩上传球技术要点:引臂、伸踏、转体动作完成时应是侧对传球目标;传球时的用力按照蹬地、转髋、转腰、转体挥臂的顺序完成;完成鞭打动作时,手指用力拨球,使球向着自己的方向旋转;原距离传球时,加大摆臂动作和蹬地、转体的力量与速度)
上海外国语大学垒球课教案
第1次课
级部第学期人数
教师:林君薇
教
学
内
容
室内理论课:
1、按选项课垒球班的垒球内容授课。
2、简介垒球运动的概况。
3、体育课的规章制度、教学内容及考核标准。
教
学
任
务
室内理论课:
1、自我介绍与学生点名,师生相互了解;组队,推荐队长并登记姓名及联系电话;安排每节课的值日生。
2、使学生初步了解垒球运动的概况。
2)接球:守场员用手套或手把球握住的防守行为叫“接球”,禁止处手或手套以外任何部位及物品接球或阻挡、改变击出、传出的球的路线。
3)接杀:守场员将击出的球在落地前接住,称为“接杀”。
4)触杀:守场员用牢固持球的手或手套触及没有踏垒的跑垒员或击跑员,称为“触杀”。
5)封杀:守场员对击跑员在一垒上传杀出局,或对由于击跑员上垒而被迫进垒的其他跑垒员进行传杀的防守行为,称为“封杀”。
⑷腾空球先落在一、三垒垒包后的界内地区。
⑸腾空球从界内地区上空直接越过包括场围网(本垒打线)或击中网上标志杆。
球在界线上空,判定是否属于界内球,应按接球者的手套在接触球时和垒线的垂直点为准,而不是根据接球者的站位来判定,前场看过点,外场看落点,线属有效范围内。
2)跑垒
跑垒顺序:跑垒员跑垒时必须按顺序触踏一、二、三及本垒。如有漏踏也必须按相反顺序进行补踏。前后跑垒员也必须按击球的顺序进行跑垒和得分,不得超越,不得为扰乱防守而倒跑垒,如击球员向本垒方向奔跑。
手套
尺寸稍小,衬垫较厚
尺寸稍大,衬垫较薄
投手
规则
可以用正面或侧身的姿势踏板和投球,可用单脚踏板,可以退板,可用肩上、体侧或低手投法,可以牵制跑垒员
必须两脚踏在头手板上,必须用正面投球并只限用低手投球,踏板后不得撤板,也不允许牵制跑垒员
跑垒员
在比赛进行中可以随时离垒√
必须在投手投球出手后才能离垒√
比赛
器材,丢失损破按要求赔偿。
5、早操、课外活动按规定的时间完成。
6、成绩评定
1)学生迟到、早退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1分;事假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3分;
2)一学期内无故旷课3次以上,包括3次,病事假累计缺课1/3者不得参加体育课考试,需要在教务处、体育部的安排下重新修满学时。
五、成绩考核与评价标准
1、考核内容:
3)腰部运动
4)体侧运动
5)踢腿运动
6)全身运动
7)跑跳运动
8)活动手腕脚踝、膝关节
16
分
1、随队伍两路纵队慢跑。
要求:
慢跑时注意间隔,轻松自然。
2、操队形散开。
要求:
1)散开时动作快,迅速到位。
2)做操时动作整齐一致,动作准确、有力。
3)讲解、提要求、示范、带操
x x x x x x x x x x
1)身体素质(100米;1分钟仰卧起坐;1分钟跳绳。三学期循环每学期测其中一项)占20%
2)早操15次+课外活动5次。第三周到十四周,早7点到7点30,完成规定的时间与距离。占20%
3)理论考试:上网开卷。占10%
4)平时分:学习态度。占10%
5)专项技能:技评与达标各占20%
成绩(分)
20
19
18
③一球:凡投手投出的球没有进入好球区,击球员没有挥击,以及不合法击球,裁判员皆判为“一球”。
④一击:制投手合法投出的球,击球员挥击不中或击成界外球或好球未击为“一击”
⑤界内球:
⑴球停在本垒至一垒或本垒至三垒之间界内地区,或杂界内地区被触及。
⑵在界内地区反弹越过一、三垒垒包。
⑶球触及一、二、三垒垒包。
在内场中部,正对本垒,设一投手板,作为守队投手投球时站立的位置。投手板前沿至本垒尖角顶点的距离,男女不同,男子为14.02米,女子为12.19米。(图1) 图1垒球比赛场地图
4、介绍垒球的比赛的方法
垒球比赛时,双方应各有九名队员上场参加比赛。替补队员可在死球时换入,但被替补出场的队员不得重行加入本场比赛。塞前两队选择先攻或先守。
本垒打线:60~70米√
击球员区呈狭长长方形
投手板与地面齐平
一垒用白、橙两色的长方形双垒包,橙色部分在界外
球
体积较小、较轻、很硬√
体积较大、稍重、硬而有适度的弹性√
球棒
较长、浆呈圆柱形,可用金属、硬木或几条木片胶合而成
较短、较轻、直径稍小,程圆形或三角形金属球棒也课呈曲角形或三角形,可以用金属、竹片、塑料、石墨、碳素、镁、玻璃纤维、陶瓷等材料或国际垒联批准的其他合成材料制成
局数
九局
七局√
5、进攻行为规则
1)击球
①好球:指球通过本垒上方的立体空间,以击球员站立姿势为标准,肩以下,膝以上,宽度以本垒板宽度为准为“好球”(也称好球区)
②坏球:指投手的投球没有进入“好球区”或在进入“好球区”前落地而击球员又未挥击,叫“坏球”。如果投手对某个击球员累计投了四个坏球,则判击球员安全上一垒。
攻队有三人出局时,双方即互换攻守。双方攻守各轮一次称为一局。每场正式比赛要进行七居,以累计得分多者为胜。
图2防守队员职位名称图
4.垒球与棒球的区别
垒球和棒球的区别主要在场地,器材和规则三个方面,这些区别导致棒球,垒球在比赛时表现出的激烈程度和掌握运用技术的难易程度等方面都高于垒球运动,因此对参加者身体渎职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2、学习体侧传球
体侧传球技术要点:在接住低于腰部的球,传球距离较近,时间紧迫时使用体侧传球;根据传球方向决定是否伸踏及伸踏幅度,传球前转体左肩正对传球方向;向前摆臂时小臂伸展并与地面平行,屈腕拨指,使球呈侧旋转出;身体重心平稳前移,瞪地转腰转髋,两眼注视传球目标。
3、学习低手传球
低手传球技术要点:身体动作小,以手腕用力为主,小臂前挥和屈腕拨指是低手传球的关键;身体正对传球方向,传球手掌心向前,出球要平稳;配合手臂的摆动,身体重心平稳移动。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
基
本
部
分
一、介绍垒球和手套的使用
1、介绍怎样戴手套和使用手套
及握球的方法。
握球技术要点:
手掌、手心、虎口不要触球,
握球时食指和中指压住球的缝线,根据自己的手型选择三制或四指握法。
2、熟悉球性。
3、介绍垒球场地及比赛的方法
垒球比赛的场地是一个直角扇形区域,呈扇形,直角的两边是区分界内地区和界外地区的边线,它由内场和外场两个部分组成。内场为一个18.29米见方的正方形。在扇形的顶端设一五角形的橡皮板,称为“本垒”。自本垒按逆时针方向在正方形的其它三个角上,分别设一个四方形的帆布垒包,称“一垒”、“二垒”和“三垒”。内场以外的扇形区内的场地称为外场。外场区域一般无限制,正式比赛时,以本垒尖角为圆心在扇形外场区内以61米为半径,画一弧线称为本垒打线,作为判断外场最远的标志。内场和外场都在扇形以内,又称“界内”,是双方进行攻守的主要场所;扇形两侧以外为“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