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1 How to Improve Your Study Habits你也许是个智力一般的普通学生。
你在学校的学习成绩还不错,可你也许会觉得自己永远也成不了优等生。
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
你要是想取得更好的分数,也还是能做到的。
是的,即使中等智力水平的学生,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也能成为优等生。
其诀窍如下:1.仔细安排你的时间。
把你每周要完成的任务一一列出来,然后制定一张时间表或时间分配图。
先把用于吃饭、睡觉、开会、听课等这样一些非花不可的时间填上,然后再选定合适的固定时间用于学习。
一定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正常的阅读和课外作业。
当然,学习不应把作息表上的空余时间全都占去,还得给休息、业余爱好和娱乐活动留出一定的时间,这一点很重要。
这张周作息表也许解决不了你所有的问题,但是它会使你比较清楚地了解你是怎样使用你的时间的。
此外,它还能让你安排好各种活动,既有足够的时间工作,也有足够的时间娱乐。
2.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学习。
选定某个地方作为你的“学习区”。
这可以是家里或者学校图书馆里的一张书桌或者一把椅子,但它应该是舒适的,而且不该有干扰。
在你开始学习时,你应能够全神贯注于你的功课。
3.阅读之前先略读。
这就是说,在你仔细阅读一篇文章之前,先把它从头至尾迅速浏览一遍。
在预习材料时,你就对它的内容及其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
随后在你正式开始阅读时,你就能辨认出不太重要的材料,并且可以略去某些章节不读。
略读不仅使你的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还有助于提高你的理解能力。
<4.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
上课时注意听讲意味着课后少花力气。
要坐在能看得见、听得清的地方。
要作笔记来帮助自己记住老师讲课的内容。
5.学习要有规律。
课后要及早复习笔记。
重温课堂上提到的要点,复习你仍然混淆不清的地方。
阅读教科书上讲到这些内容的有关章节。
如果你知道第二天老师要讲述的内容,那你就把这部分材料浏览一下。
这有助于你听懂下一堂课。
如果你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你就能更深刻地领会这些材料的内容,你的记忆也会保持得更长久。
定期复习是提高考试成绩的有效途径。
6.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
考试的目的在于考查你掌握某一科目的程度。
一次考试不及格,天是不会塌下来的。
因此,不必为个别的一次考试而过分担心。
不错,考试是要评定分数的,但考试也让你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下功夫钻研,而且,考试还有助于你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新知识。
还有另外一些能帮助你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这里只提到寥寥几种。
你尝试过这几种方法之后,或许还会发现许多别的方法。
跟同学们一起聊聊他们的学习方法。
让他们分享你所发现的某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改进学习习惯一定会提高你的学习成绩。
Unit 2 To Swim the English Channel at 58一年多以前,我开始为今年九月横渡英吉利海峡进行训练。
届时我将年满58岁。
朋友们以为我疯了。
我妻子倒没觉得我疯,就是有点担心。
人们一再问我的问题是:为什么?最近,印第安纳州的一位见习记者问了我这个问题,我说:"先让我问你一个问题。
今年夏天你有些什么打算?"他回答说打算去超市打工。
我无需再说什么,他明白了我的意思。
不管你是20岁还是58岁,都喜欢接受挑战,干些带有冒险意味的事儿;而为横渡英吉利海峡做准备,远比在超市打工有意义,尤其是当你有所选择的时候。
可我究竟为什么决定要在58岁时横渡英吉利海峡呢?也许我自己也很难作出满意的回答。
对游泳爱好者来说,英吉利海峡向来是莫大的挑战:是对能力、耐久力、运气以至勇敢精神的一种考验。
正是这一挑战,每年吸引了100名左右的游泳爱好者,他们心甘情愿地投入时间、精力和财力,一试身手。
有一点更增添了我的兴趣,那就是,我要是成功了,将成为迄今为止年龄最大的英吉利海峡畅游者。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个超人。
但我确实觉得自己至少有两个有利条件:首先,我正在刻苦训练——现在每天游7.5英里。
在此之前,我一直坚持适度的刻苦训练,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其次,我是个不屈不挠的人。
我一旦确立了目标,便不会轻易放弃。
横渡英吉利海峡早就是我的一个目标。
我有一种预感,觉得自己会做好充分思想准备的,决不会像几年前一个英吉利海峡的横渡者那样半途而废。
他刻苦训练了两三年,做好了种种准备,甚至在赛前几星期就去英国,在英吉利海峡进行实地训练。
重要的日子到来了,他开始向法国游去。
才游了一个小时,他就从水里出来,爬上小船,说自己突然失去了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意愿,这事对他不再有什么意义。
相反,有位姑娘在海面涌起急浪时,力图游完全程。
由于海浪汹涌,海水冰凉,她游得很艰苦。
这时她的教练在船上向她大声喊叫,认为她应该知难而退,弃水上船。
她大声回应说:“是我在游,我会决定该什么时候上来的。
”结果她成功了。
Unit 3 The Young and the Old有人曾对一个男子说:"出去走走,开开眼界。
"他回答说:"何必呢?人嘛,到处都一样。
人总是呱呱落地,从婴儿长成儿童,再长大成人,然后逐渐变老,最后死去。
人们活着的时候,有着同样的情感:有爱憎、哀乐之情,有安全、恐惧之感,有尊荣、羞辱之心,也能体察舒适与不适之变。
这就是我不愿外出旅游的缘由。
我待在家里可以知道天底下的各种事情。
我就想一直待在家里。
"这人说的,既对又不对。
人与人既相同又相异。
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生命模式——出生,青春,年迈,死亡,但人生的这些阶段,在不同的文化群体里却有着不同的价值。
再者,虽然所有的人都有着相同的情感,但这些情感的起因却不尽相同。
此地能带来快乐的景况,换了他处未必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举例来说,在许多国家老年时期是个颐养天年的快乐时期。
这些国家的年轻人敬重老年人。
老年人说话时年轻人洗耳恭听,因为他们相信老年人自有其智慧。
在这种社会里,老年人受到尊重,享有优待,心满意足。
在朝鲜,老年人就受到敬重与爱戴。
当他们年迈无法独自生活时,便与儿女或别的亲人共同生活。
年满61岁是件大喜事。
照例要举行贺客满堂的盛大聚会。
老人会收到各种礼物。
61岁生日甚至还有个特别的名字。
所有别的生日都叫做sing il(出生之日),而61岁的生日则叫做huan gup(新生命的开始)。
61岁生日之所以有个特别的名称,是因为当人们进入人生的这一阶段时,家庭和社会对他们的态度便有所变化。
即使没有亲戚关系,年轻人也都要尊称他们为"爷爷"、"奶奶"。
他们的生活处境相当不错,他们受到敬重与爱戴。
人人都盼望这一时期的到来。
在美国,老年人的境遇则大不相同。
大多数老年人都不与子女或亲戚同住。
要是手头宽裕,他们就在老年人聚居的地方买幢住房或一套公寓房。
如果他们的身体不够健壮,不能单独生活,那他们便住进特设的养老院。
在那儿,陌生人照料他们。
对许多北美人来说,并无幸福的晚年可言。
大多数北美人都想要保持年轻。
他们努力保持体形,尽可能地像年轻人那样行事,他们甚至试着使用年轻人的词汇。
他们不愿进入老年,因为他们得不到荣誉、尊敬和关心。
再说,各行各业都不愿雇用老年人。
因此,老年人通常总是孤居独处,他们没有多少事可做。
对他们来说,晚年凄凉而又孤独。
由此可见,那个闭门不出的人错了。
人们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因地而异。
朝鲜和北美都有年轻人和老年人,但年轻时也许待在北美为好,老年时则待在朝鲜为好。
Unit 4 A New Toy我八岁那年,我们家对门的邻居买了台电视机。
电视机既小又昂贵,可那算不了什么。
这玩意儿太奇妙了。
大楼里人人都上五楼来,争睹这一当今世界的最新奇迹。
有些人——运气好的人——还能多待一会,看完整档节目。
那是在1948年。
不多久,好多人家都买了新电视机,可我们没有。
我父母不喜欢电视,认为它对孩子没好处。
我是个听话的乖孩子,没跟他们争吵。
不过我的确偷看过电视——在朋友家里看。
到了1955年,电视机不再那么昂贵了,而且也大了许多。
可我父母还是认为电视对我们没好处。
我的几个妹妹不服气。
她们说附近一带就我们家没电视机。
她们的朋友个个都在谈论某些电视节目和演员,可她们插不上嘴。
朋友们都笑话她们,为此她们感到非常委屈,十分苦恼。
有一天,小妹放学一回到家就哭了。
她说她决不再去上学了,还说生活中没有电视机活着不值得。
她不停地哭着,抽泣着。
爸妈搬出的那老一套理由,反倒更令她伤心。
他们说的话,一点也宽慰不了她。
唉,他们有什么法子呢?第二天上午,爸妈什么也没说,便出去买了台崭新的电视机。
到了下午,屋顶上竖起了电视天线。
苏珊放学回家,连奔带跑进了屋子。
"在哪儿?哪儿?"她嚷道。
"我知道就在家里。
"她气喘吁吁,两眼兴奋得闪闪发光。
"在客厅里,"母亲话音刚落,小妹就跑过去,打量、赞赏这个名为电视机的尤物。
后来我问她:"你是怎么知道家里有电视机的?""电视天线呀。
这一来我们家的房子看上去就跟别人家的一样了。
"她脸上漾起灿烂的微笑。
我们还小的时候,父母只允许我们每晚看两个小时的电视。
哦,是这样。
而且我们非得做完了功课才能看电视。
可是,过了一两年,电视的新鲜劲儿过了。
电视就像鞋子和肥皂之类的日用品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父母对电视仍心存戒虑,说我们会荒废阅读;说我们会不想看书,因为看电视更为轻松;还说电视会往我们的脑子里灌满暴力。
他们说了好多好多诸如此类的话——至少每天得说上一回。
我可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觉得他们太守旧,脑子里的旧观念太多。
时至今日,人们仍在争论电视的作用。
没有谁能否认电视的力量,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非常强有力的影响。
美国人平均一周看30小时的电视。
其影响究竟是好是坏?这确实是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影响力本来就难以估量,要评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就更难了。
我认为好就好在很多人都很关心电视的影响,而且对我们不喜欢的东西我们也有能力加以改变。
最近我在报上读到一篇关于蒙希根岛上居民的文章。
该岛离缅因州海岸18公里。
岛上居民不使用电,他们再次做出决定,他们喜欢这样。
在漫长的冬季,只有为数极少的人在那儿居住,他们过着没有电的生活——出于他们自己的抉择。
他们认为电这玩意儿会使很多事情变得太容易,并会破坏他们的生活方式。
年轻人或许就此不再去镇上参加舞会。
也许他们更乐于守在家里看电视。
Unit 5 Bookshoppers’ Pardise你是个爱钻书本的书蠹也罢,或者只是去那儿买本书当礼品的也罢,在书店里消磨一段时间,那可能是再惬意不过的了。
说不定你钻进书店,不过是为了找个躲过阵雨的场所。
不论你进书店是何原因,一旦进去之后,你很快就会忘掉周围的一切。
挑一本护封诱人的书籍,这种欲望很难抵挡,虽说不该按这种方法来选购书籍,因为到头来,你会发现你买的那本书的内容相当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