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人名地名的特殊读音(拼音注音)(一)古代人名南宫适(kuò):春秋末年鲁国人。
姓南宫,名适(音kuò),又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
樊于期(fánwújī):樊于期,战国时秦将,后逃至燕国,自刭而死。
荆轲函其首献秦王,欲乘机行刺。
冒顿(mòdú):汉代匈奴单于头曼的太子,后弑父自立。
禽滑厘:“滑”读gǔ(骨),“厘”音lí(厘),又作禽滑黎、禽。
妲dá己:古人名,商纣王的妃子,易误读“旦(dán)己”,应读作“达(dá)己”。
皋陶.(yáo):传说中的人物,尧舜禹时期东夷族首领。
夏元且:“且”读jū(疽),秦始皇的随从医官。
郦食其(lìyìjī):秦汉之际策士。
阏氏(yān zhī):汉时匈奴王后称号。
吐谷(yù)浑:我国古代的民族名,生活在甘肃、青海一带,隋唐时曾建立政权。
万俟卨(mò qí Xiè):万俟为复姓,万俟卨为南宋时受秦桧指使,诬陷谋害岳飞的奸臣。
史籀(shǐzhòu):史籀为周宣王太史,曾做大篆十五篇,故后世称大篆为籀文。
毌丘俭(Guànqiū Jiǎn):毌丘古为复姓,后分为毌姓、丘姓和俭姓。
毌丘俭,三国时人。
伍员(wǔyún):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时楚国人,为报家仇投奔吴王阖闾。
李阳冰(lǐyángníng):冰即凝之古字。
李阳冰,唐代著名词章篆书家。
金日磾(jīnmìdī):汉代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官拜将军。
帝喾(dìkù):传说为上古帝王名。
曹大家(cáotàigū):“大”与“太”古为一字,“家”字,古姑字。
曹大家,汉代历史学家班彪之女班昭,后嫁曹世叔为妻。
东汉和帝赐号大家,后世遂用大家为女性尊称。
嫪毐(lāoǎi):嫪毐,战国时秦人,曾为吕不韦舍人。
颛顼(zhuānxū):颛顼,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仆射(púyè):古官名,秦朝到元朝期间的一种官名。
(二)古代地名九京(jiǔyuán):春秋时晋国山名,今在山西绛县北。
因系晋国卿大夫墓地所在,故后称坟墓为九京。
不其(bùjī):古县名,汉代设置,北齐时废。
不其即今山东即墨市,该市东南有山名曰不其山。
石埭(shídài):县名,今安徽省池州。
池州西有三块巨石,名曰头埭、中埭、三埭。
不羹(bùláng):河南襄城古称西不羹,河南舞阳西北古称东不羹。
曲逆(qūyù):汉代县名,在今河北完县、曲阳县境。
汉高祖曾封陈平为曲逆侯。
吴会(wúguì):现在江苏吴县,“会”即会稽,浙江绍兴古称。
又,吴会亦兼指江浙。
东莞(dōngguǎn):古代郡名,在今山东莒县。
又,今广东设东莞市。
朱提(shūshí):山名,在今四川宜宾西南,古盛产银,故又称白银为朱提。
涪州(fúzhōu):涪州,县名,即今四川省涪陵县。
番阳(pōyáng):番通鄱,古县名,今江西波阳,因鄱阳湖而得名。
阌乡(wénxiāng):“阌”即古“闻”字,亦读为wen。
县名,在河南境内。
圌山(chuíshān):山名,在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控守的江防重地。
大宛(yuān):产汗血马的西域国度。
月ròu(肉)氏zhī(知):西域大国。
鲜卑bì:鲜卑本意为胡人皮带上金属钩,管仲曾射。
龟qīu(丘)兹cí(词):文化品味很高的西域国家。
高句gōu(沟)丽lí(离):“丽”一作“骊”。
三国时属魏地,乐浪郡治所。
朝歌(古地名):商朝都城,易误读朝(cháo)歌,应读作朝(zhāo)歌。
容易读错的地名人名容易读错的名称大宛yuān(冤)。
产汗血马的西域国度。
月ròu(肉)氏zhī(知)。
西域大国。
鲜卑bì(必)。
鲜卑本意为胡人皮带上金属钩,管仲曾射。
丁令líng(龄)。
亦作丁零。
汉初匈奴灭东胡改为丁令。
龟qīu(丘)兹cí(词)。
文化品味很高的西域国家。
高句gōu(沟)丽lí(离)。
丽一作骊。
三国时属魏地,乐浪郡治所。
蹋顿dú(读)。
辽西乌丸单于,被张辽阵斩。
俄è(饿)何。
羌族将领。
演义中将其与另一将烧戈合为一名。
卑bì(必)弥呼。
倭女王。
於wū(乌)夫罗。
匈奴人。
汉末入中原为流寇。
浙江的丽水(Lí离),台州(Tāi);鄞县(Yín);安徽的亳(Bó驳)州;黟县(Yī),枞阳(Zōng);湖北的监利(Jiàn见);郧县(Yún),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井陉(Xíng),蠡县(Lǐ);河南的浚县(Xùn训);柘城(Zhè),武陟(Zhì)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隰县(Xí),山东莘(Shēn深)县;莒县(Jǔ),茌(Chí)平上海莘庄(Xīn新)。
辽宁阜新,正确的读音是Fù(富)。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江西的婺源(Wù)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河南的江西铅山(yan)二声梁山泊(pō)蚌埠bènɡbù泌bì阳海参崴wǎi綦qí江东莞ɡuān牟mù平栎yuè阳涿zhuō州尉yú犁郴chēn州容易读错的中国人名刘禅shàn(擅)。
禅(chán)专指佛教事物,译自梵文dhyāna。
张嶷nì(逆)。
《诗》赞后稷“克岐克嶷”,聪明意。
张嶷字伯岐。
周处chǔ(楚)。
断发周鲂之子,除三害者。
字子隐。
马日mì(密)磾dī(低)。
马融侄,汉末重臣。
钟繇yáo(姚)。
魏司徒,书法家。
另有刘繇,江东军阀。
袁隗kuí(魁)。
袁绍叔,被董卓抄杀。
何曾zēng(增)。
曹操假子,傅粉郎君。
另有曹叡国舅毛曾。
孙观guàn(贯)。
泰山寇,为吕布羽翼。
后降曹,官至青州刺史。
乐綝chēn(嗔)。
乐进子,被诸葛诞所杀。
另吴有孙綝。
秦宓mì(密)。
蜀汉学士。
另俗谓甄后名宓fú(浮),谬。
甄后名荣。
王濬jùn(俊)。
沿江伐吴者。
濬即浚。
另吴有潘濬。
范彊qiáng(强)。
刺杀张飞者。
彊不应作疆。
黄射yì(义)。
黄祖子。
敬慕祢衡而救之不及。
张顗yǐ(乙)。
河北降将。
与马延焦孟不离。
华覈hé(核)。
吴臣,为孙皓中书丞。
的dì(地)卢。
的,靶心。
卢,头颅。
妨主本庾信事,越溪公孙述事。
特殊读音的姓氏仇(Qiú);单(Shàn);任(Rén);郧(yùn );朴(piáo);折(Shé);曾(Zēng)邵(Shào);区(ōu);过(Guō);缪(Miào);华(Huà);缑(Gōu);晟(Chéng)纪(Jǐ);舍(Shè);卞(Biàn);查(Zhā);祭(Zhài);阮(Ruǎn);亓(Qí)解(Xiè);佴(Nài);厍(Shè);乐(Yuè);仉(Zhǎng);哈(Hǎ);佘(Shé)燕(Yān);么(Yāo);召(Shào);詹(Zhān);黑(Hè);竺(Zhú);乜(Niè)那(Nā);佟(Tóng);蒯(Kuǎi);繁(Pó);恽(Yùn);郜(Gào);冼、洗(Xiǎn)盖(Gài;Gě);尉迟(Yù chí);澹台(Tántái);令狐(Línghú);万俟(Mò Qí)单于(chányú);澹台(tāntái;长孙(zhǎngsūn);宰父(zǎifǔ);羊角(yángjué;中行(zhòngháng)读音及来源相对复杂的姓氏郗(Chī,Xī):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裔,以邑名为氏。
黄帝之子玄嚣,其后代有叫苏忿生的,周武王时官至司寇,负责诉讼事宜,有清正之声。
苏忿生支庶子受封于郗邑(今河南省泌阳县),其后人遂以封邑命姓,称为郗姓。
郗氏是在2000年前由苏氏分支出来的。
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郗姓出姬姓,是高阳氏的后代,苏忿生的支子被封于郗邑,后代因而以此为氏,望族出于高平。
而根据《路氏》上说,苏氏的儿子被封于郗,以郗为姓,称为郗氏。
周朝时郗邑的位置,就是今河南省的泌阳县。
姓郗中国人的最早发祥地,就在沁阳,后来他们却在山东的高平繁衍成为当地的望族,留在河南老家的子孙比较少。
望族居于高平郡,就是现在的山东金乡县西北。
当今,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
贲(Bēn,Féi)两支,字同音异,源流有别:1、出自春秋鲁国县贲父,以祖字为姓。
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及《元的姓纂》载,贲姓起源于春秋鲁国,鲁国有一个贵族叫县贲父,他的后代取贲(Bēn 音奔)字作为姓,世代相传,遂成贲氏。
此处贲字读作“奔”音。
2、出自春秋晋国苗贲父,以祖字为姓。
相传,贲姓出自苗氏,春秋时晋国大夫苗贲父之后,以贲(Bēn 音奔)字为氏,成为贲姓的另一支。
此处贲字读作“奔”音。
3、出自春秋时秦国,有贵族姓贲。
据《风俗通》载,源于秦国的王族,秦非子之后有叫贲父的,其子孙就取贲(Féi 音肥)字为姓,世代相传,遂成贲氏。
此处贲字读作“肥”音。
隗(Kuí,Wěi):1、出自夏朝帝王后代,以国名为氏。
汤灭夏桀后,建立商朝,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邑作首领,并让他们建立了大隗国(今湖北省秭归东南一带),其国君称为大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