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对杨宗濂家族的考察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对杨宗濂家族的考察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七年 ,杨宗济生子杨寿 。杨寿 原名寿 ,号味 云 ,小名松生 ,晚年自称苓泉居士 。[2 ]1十一年 ,杨宗濂 署理湖北荆宜施道 。[ 6 不久 ]12574 ,又 榷新关 ,严偷漏 , 禁需索 ,杜侵渔 ,商民大欢 ,缗入倍羡 。[4 ]13
光绪三年 ,杨宗瀚为轮船招商局局员 。[7 该年 ]1324 , 杨宗濂生子杨寿楣 ,字翰西 ,别号静斋 。[8 ]3093
十年 ,清廷命刘铭传以巡抚衔督办台湾事务 ,抵 抗法军侵略 。刘铭传以杨宗瀚总办台湾商务 、洋务 。 杨宗瀚在台北创立兴台公司 ,兴办商市 ,建筑码头 ,开 办短途航运 ,开辟马路 ,以利交通 。后又命他督办全 省水陆营务 ,兼办台南 、台北铁路 。他还设立宏济药 局 ,施诊给药 。又设立学堂 ,教授农业 、蚕桑生产 。他 因功授三品衔 ,为河南候补道 。[8 该年 ]3023 ,杨寿 考中 秀才 。
十七年 ,天津自来火厂失火 ,毁于一旦 。该年八 月 ,杨寿 考中顺天乡试举人 。十八年十月 ,杨宗濂 以母病死 ,丁忧去官 。十九年 ,关于杨家的情况 ,翁同 龢在日记中又屡有记载 ,三月初十日 ,杨宗濂长子杨 寿枢拜访翁宅 ,由翁斌孙晤之 。二十四日 ,杨宗濂自 南方来 ,拜访翁宅 ,翁晤之 。二十五日 ,杨宗濂再至翁 宅 ,翁留杨共饭 , 看翁新收之画 。杨云 : 上海一织布 局 ,杨宗瀚办理 ,每月出资十二三万 。洋纱局获利亦 厚 。四月初七日 ,翁出城拜访杨宗濂 ,即在杨处便饭 。 初十日 ,杨宗濂便衣至翁宅辞行 ,长谈而别 。十二日 , 翁出城给杨送行 ,不觉久坐 ,吃点心 。五月二十日 ,内 阁考选军机 ,杨寿枢参加考试 。六月初五日 ,翁知杨 寿枢考了第一名 。[7 该月 ]2596 ,杨宗瀚在给李鸿章的禀 帖中 ,认为织布机层累曲折 ,工繁费重 ,不如纺纱 ,工 简利近 ,竭力主张招纳三十万两的商本 ,附建一座日 生产能力三十馀包的纺纱厂 ,并且提出了与织布局外 合内分的设想 。七月 ,得到了李鸿章的批准 ,在上海 挂起了“同孚吉机器纺织厂 ”的招牌 ,公开招集股份 , 把股金扩大到六十万两 。杨氏家族从此时起 ,实际已 经向民族资本的企业家转化 。[3 ] 后 345 来 , 翁同龢在日 记中又屡有记载 ,九月十六日 ,翁闻上海机布局被焚 无余 ,即杨宗瀚所总者也 。十月初二日 ,翁因杨宗濂 所管之织布局被焚 ,特别寄信给他 。中午 ,又访杨之 长子杨寿枢 ,未见 。二十九日 ,翁收到杨宗濂的信 ,杨 氏欲另开纱局 。至于布局 ,则李鸿章已派盛宣怀回沪 集股 ,杨氏兄弟无分 。[7 ]2635
十二年二月 ,杨宗濂因延茂参劾他声名平常 ,被 撤去武备学堂总办 。[7 ] 五 2002 月 ,奕 检阅南北洋舰合 操之后 ,奏奖各有功人员 ,其中包括杨宗濂 。清廷谕 称 :杨 宗 濂 著 淮 其 留 于 直 隶 , 交 李 鸿 章 差 遣 委 用 。[11 ]卷 228, 70该年 ,杨宗濂与周盛波等在天津合资创办 自来火公司 ,资本共为四万五千两 ,特请德国人李曼 购置机器 ,经营一切 。这是杨宗濂最早从事的民族工 业。
第 23卷第 6期 2008年 12月
Jou
rna
l
平顶山学院学报 of Pingdingshan U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 ive
rsity
Vol. 23 No. Dec. 2008
6
对杨宗濂家族的考察
贾熟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 100006)
摘 要 :在近代大动荡时期中 ,杨宗濂家族从经济史 、文化史上看 ,都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政治史上 看 ,却往往是错误的 ,甚至是反动的 ,充分显示了历史的复杂性 。这在中国社会发展史中 ,也是很值得研究的重 要课题 。
十三年十一月 ,杨宗濂以创办武备学堂劳绩开复 已革花翎布政使衔湖北简用道原衔翎枝 。[11 ]卷 249, 346) 十 五年四月 ,德国教习黎熙德等不遵守合同 ,常因细事 与总办杨宗濂龃龉 ,杨诸多含容 ,黎德熙等径向李鸿 章禀明自己辞退 ,李鸿章允辞 。总理衙门致公函给李 鸿章查询 , 李函 复 之 。[10 ]译署函稿卷 当时 , 杨宗 濂 请假 回 籍 。不久 ,翁同龢也请假回常熟原籍修墓 。到家后 , 八月初八日 ,杨宗濂从无锡来拜访翁氏 ,对翁氏公服 叩头 ,对翁氏有所求 , 被翁称为“俗客 ”。九月十七 日 ,杨又与翁同船 ,同住大菜间北上 。十九日 ,到达大 沽口外 ,距炮台尚有三十里 ,杨告诉翁 :武备学堂炮台 教习黎熙德 ,步队教习敖耳 ,马队教习裴克森布 ,都是 外国人 。二十日 ,杨与翁等登岸到紫竹林招商局 ,受 到李鸿章等人的欢迎 。次日 , 杨与李鸿章等送翁回 京 。[ 7 ]2304
关 键 词 :杨宗濂家族 ;江苏无锡 ;李鸿章 ;太平天国 中图分类号 : K20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673 - 1670 (2008) 06 - 0023 - 05
杨宗濂 ( 1832 - 1906 ) , 字艺芳 , 晚号潜斋主义 。 兄弟六人 ,他为长兄 ,二弟杨霖士 ,三弟杨宗瀚 ( 1842 - 1910) , 字藕芳 。四弟杨宗济 ( 1842 - 1897 ) , 字用 舟 。五弟杨望洲 。六弟杨宗瀛 ,字凌洲 。[1 ]1江苏金匮 下塘旗干下 (今属无锡市 ) 人 。[2 ]1其父杨延俊 , 字菊 先 ,为道光甲辰科举人 ,丁未科进士 。与李鸿章在考 场为同一号舍 ,在同年中交谊最笃 。曾任山东肥城知 县 ,历署章丘 、恩县 、冠县知县 。[3 ]344
十六年二月 、闰二月间 ,杨宗濂作为李鸿章的随 员 ,在北京活动 。五月 ,由于奕 的赏识 ,他出任直隶 分巡通永道道员 。当时 ,畿辅大潦 ,他主持赈务 ,假便 宜发缗粟 。复大治水利 ,修潮白 、青龙 、蓟运 、北运 、通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七年 ,新任两江总督左宗棠由北京回湖南原籍探 亲 ,路过武汉 ,杨宗濂未往拜访 。给事中邓承修奏参 李鸿章之兄李瀚章在湖广总督任内黩货无厌 ,任用私 人 ,关道杨宗濂管关八年 ,家资巨万 ,将关税中饱 。清
收稿日期 : 2008 - 10 - 10 作者简介 :贾熟村 (1930 - ) ,男 ,河南省偃师人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
©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24·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8年
廷命左宗棠查办 。杨宗濂因母病请假返回原籍 。十 二月十九日 ,左宗棠奏称 :此案杨宗濂尤应传案取供 , 左宗棠由湖南返抵武汉 ,查问杨宗濂下落 ,杨已于前 月告假回籍 。左宗棠前次回湘 ,路过新关 ,杨避匿未 面 ,此次又已先期告假回籍 ,是否有意规避 ,虽未可 知 ,而查询杨宗濂素日声名平常 ,性情浮动 ,则众论相 同 ,无代其剖白者 。杨宗濂籍隶金匮 ,已札饬该管道 、 府 ,催令迅赴江宁问话 。[9 ]卷 58, 45清廷谕称 : 湖北候补道 杨宗濂著先行革职 ,听候查办 。八年正月二十日 ,李 鸿章在复张树声的信中写道 :“鄂案先将艺芳褫职 , ……左公盖借以立威 。”[ 10 ]卷 20, 24杨宗濂写信给帝师同 龢 ,并派其六弟杨宗瀛亲至北京找翁申诉 ,翁当时为 工部尚书 。翁在日记中屡有记载 ,七月初五日 ,翁收 到杨函 ,函中历叙新关征收无隐 ,左宗棠苛求 ,至今未 结 。十一日 ,杨宗瀛拜访翁氏 ,当面申诉 ,翁未晤 ,翁 之孙 翁 斌 孙 晤 之 。十 四 日 , 杨 宗 瀛 再 次 拜 访 翁 氏 。[7 ]1672十二月 ,翁氏已为军机大臣 ,初五日 ,左宗棠 奏称 :已查明杨宗濂拥有田产二百八十余亩 ,市房二 十余间 ,并在杨济通当铺入股本钱一万五千串 ,原参 所称家资巨万 ,即由此而来 ,虽据杨宗濂供 ,这些财产 尚在未管关务以前 ,殊难凭信 。该员因系职官 ,左宗 棠认为应从重发往军台效力赎罪 。惟查该员家有老 亲 ,年逾八十 ,可否免其置议 。李瀚章任用非人 ,漫无 觉察 ,应交部议处 。清廷谕称 :李瀚章交部议处 ,杨宗 濂业经革职 ,即著毋庸置议 。[9 ]卷 59, 83如此结局 ,大约翁 同龢也起了作用 ,因此 ,李鸿章在复张佩纶的信中才 写道 :“鄂 案 已 结 , 家 兄 笃 老 , 已 无 宦 情 , ……太 冲 (案 :指左宗棠 ) 报复微嫌 ,必欲深文周内 ,若非圣明 俯鉴 ,枢辅斡旋 ,何能稍留体面 ? 殊令感激涕零 ,不知 所报 。杨道人极忠厚 ,亦无实在证状 ,以此见朝廷赏 罚之公平矣 。”[10 ]朋僚函稿 杨宗濂被罢官以后 ,筑潜庐千 惠山 ,奉其母日遊其中 ,莳花种竹 ,幅巾啸歌 ,有终焉 之志 。
十一年 ,杨宗濂亲自到北京 ,找翁同龢等人活动 , 翁在日记中屡有记载 ,二月初二日 ,翁回拜杨 ,未见 。
三月初四日 ,杨宗濂拜访翁氏 ,晤之 。九月二十一日 , 杨向翁辞行 , 语甚多 。直隶总督李鸿章仿照外国办 法 ,在天津创设武备学堂 ,又起用杨宗濂 ,调他至天 津 ,与津海关道周馥等妥细筹酌 ,撙节用款 ,深资得 力 。十二月十三日 ,上《杨宗濂总理武备学堂片 》,奏 称 :“一切用款 ,非综核得人 ,无以杜虚靡之弊 ,且堂中 学生 , ……亦往往好逞血气 , 所募德国兵官 , 分充教 师 ,性情不一 ,勤惰各殊 ,必须威信素孚之员督率驾 驭 ,方可收驯习之效 。查有已革湖北简用道杨宗濂 , 心细才长 ,器识深稳 ,自同治初年随臣剿办粤 、捻 ,久 在前敌总理营务 ,劳勋卓著 ,深得兵心 ,历年随办交 涉 ,操纵有方 ,以之总理学堂事宜 ,弁兵心悦诚服 ,如 父兄诏勉子弟 ,自能日起有功 ,即西洋教习各弁 ,亦能 谨受约束 。”[10 ]奏稿 清廷即以杨宗濂为武血学堂总办 , 杨宗濂编订《学堂课程 》八卷 ,为后来之军官学校所 取法 。
第 6期 贾熟村 :对杨宗濂家族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