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专题融会综合检测[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四省八校”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考试]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沉浸在“施予恩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
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这说明()A.清政府内部始终坚持“华夷之防”B.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C.封建天朝体制的束缚依然严重D.外交近代化阻碍清政府集权政治解析:无论是鸦片战争后“施予恩惠以求羁縻”,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害怕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都说明“天朝上国”的传统藩属观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清政府的外交,故选C项;“始终坚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藩属体系并没有彻底崩溃,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清政府对近代外交理念的恐惧与排斥,与集权政治无关,排除D项。
答案:C2.[2020·南充市高三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曾国藩家书载:“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
材料所反映史实表明()A.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B.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C.中国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D.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解析:根据材料“英夷在江南,抚局已定,盖金陵为南北咽喉,逆夷既已扼吭而据要害,不得不权为和戎之策,以安民而息兵”可知,此时为鸦片战争后期,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掠夺开始“合法化”,故选B项;洋务运动标志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A项;《南京条约》后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政策,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始举办洋务以反对外国侵略,与材料所述时间“鸦片战争时期”不符,排除D 项。
答案:B3.[2020·苏北四市高三第一次模拟]1867年恭亲王奕讠斤(道光第六子)奏请在京师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
大学士倭仁认为此举“以夷变夏”,“上亏国体,下失人心”,“甚为可耻”。
奕讠斤驳曰“今不以不如人为耻,而犹以学人为耻”。
而士大夫聚党私议不息,阻拦投考同文馆的人员,多方讥诋,斥奕讠斤为“鬼子六”。
据此可知()A.顽固派被动接受新式教育B.洋务派抛弃中国传统文化C.西方科技不能适应中国国情D.中国近代教育变革举步维艰解析:作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奕讠斤在设立新式学堂中遭到顽固派的反对,说明近代教育变革艰难,故选D项;材料中顽固派坚决反对对西方知识的学习,排除A项;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但强调“中学为体”,排除B项;洋务派对西方科技的学习遭到反对不能说明西方科技不适应国情,排除C项。
答案:D4.[2020·焦作市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有学者认为,甲午战后,有识之士关于“救亡”“图存”的思考开始进入近代国家转型与民族关系构建层面。
正是在国家与民族两条主线的推动下,在对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高度一致的认同下,才爆发了辛亥革命。
该学者意在说明辛亥革命()A.使群众普遍认同了民主共和制度B.明确提出了反帝的政治目标C.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税收入和在中央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迅速增加,有助于南京国民政府稳定财政,故选A项;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仅涉及关税主权,“是中国人民捍卫经济主权的终结”说法绝对化,排除B 项;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C项;南京国民政府关税自主,减少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摆脱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说法绝对化,排除D项。
答案:A6.[2020·韶关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五四”时期,西方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加速在中国传播。
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还曾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划清了与其他学派的界限。
这些论战() A.是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足的积极反思B.导致思想领域出现严重混乱局面C.促使更多知识分子认同马克思主义D.阻碍了新三民主义的传播与实践解析: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学派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派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认同,故选C项;与其他学派的论战主要是为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流派的不同,和新文化运动的不足没有关系,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在知识分子群体中间传播,“严重混乱”说法欠妥,排除B项;这些论战主要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社会主义流派之间,并不会影响新三民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
答案:C7.[2020·百校联盟TOP20九月联考]1919年以前,《共产党宣言》被零星地介绍到了中国。
五四运动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更多地研读《宣言》,逐渐接受其思想主张。
1920年,李大钊护送陈独秀离京途中,两人在冰冷的骡车中商定着手按照《宣言》思想,筹备建党事宜。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B.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解析:五四运动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才成立,排除A项;近代中国革命性质是民族民主革命,五四运动后没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前期宣扬民主、科学思想,宣传资产阶级文化,批判传统思想文化,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
答案:D8.[2020·北京市海淀区高三上学期期中练习]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
这种作战方式是()A.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B.“分兵把口,御敌于国门之外”C.短促突击,与敌主力进行战略决战D.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解析:由材料“毛泽东和朱德指挥红军,以少数兵力袭扰和疲惫敌军,且战且退,主力部队集中隐蔽在根据地的纵深地带,寻机歼灭冒进深入之敌”可知,通过少数兵力引诱敌人到“主力部队集中隐蔽”的纵深地带即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游击战术,故选A项;“分兵把口,御敌于国门之外”是“左”倾军事路线,排除B项;进行反“围剿”时,红军实力不足以与敌主力进行决战,排除C项;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做法,与材料所说的“红军”不符,排除D项。
答案:A9.[2020·吉林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新中国成立后,针对与周边国家之间遗留的边界问题,确立了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为目的,以“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依据历史和照顾现状,“在解决之前,维持现状”的基本政策。
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解决了遗留的边界问题。
新中国外交上的这些做法()A.推动了亚非各国的反帝反殖斗争B.成为新中国顺利进行经济建设的重要保障C.体现出“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方针D.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浓厚的意识形态特点解析:题干中“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结合新中国刚刚成立,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经济建设的展开,这一外交方针有利于营造和平周边环境,故选B项;题干中以“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为目的,与A项不合,排除A项;“一边倒”指倒向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题干中以“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为原则,缅甸、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排除D项。
答案:B10.[2020·洛阳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由此可以推知()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农村与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拉大C.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体制D.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赶超城镇解析:从材料的表格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率都高于城镇,结合1978~1984年的时间,可知是由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了积极的成效,故选A项;材料体现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没有涉及农村与城镇居民的具体收入和消费水平,不能体现出城乡差距拉大,排除B项;市场经济的提出是1992年,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增长快,但农村居民之前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过低,故虽然增长快,也不能体现出农村人民生活水平已赶超城镇,排除D项。
答案:A11.[2020·绍兴市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某个重要时间节点上,体制外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发展势头正旺,加上各种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占“半壁江山”,面临困境的国有企业必须寻求出路,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槛,等待着中央的明确表态。
跨越这道“门槛”的是()A.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实行B.开始试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C.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的形成解析:通过题干中“改革已逼近市场经济的门槛”可知,该门槛是由计划经济通向市场经济,再结合所学知识,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中共十四大上,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选C项;题干论述的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排除A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B项;“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新时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与题干的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
答案:C12.[2020·嘉兴市选考科目教学测试]“中国神话说,喷火的龙是全能的猛兽,它始终追逐着一颗火珠子,这象征着追求知识,带来好运气。
今年是中国的龙年,它给赤色中国领袖带来了好运气。
对他们来说,龙已经逮住了火珠子。
”这封节选的外电报道的是中国终于()A.获邀参加日内瓦会议B.完成了三大改造C.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解析:材料“今年是中国的龙年”,1964年是中国龙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象征着追求知识”体现出新中国科技的进步,故选C项;A项反映出外交领域的成就,与科技进步无关,排除A项;B项反映出经济建设的成就,与科技进步无关,排除B项;D项科技成就是1965年取得的,并非中国龙年,排除D项。
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20·运城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之后……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