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课文解析3:《陈毅市长》选场)

苏教版九年级下语文课文解析3:《陈毅市长》选场)

课文解析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在急速的电话铃声中启幕。

[ 舞台说明要求“在急促的电话铃声中启幕”,作者这样安排会在启幕之时就把观众带入一种紧张的气氛之中,起到先声夺人、渲染气氛、引出人物的作用。

]〔这是一间简陋破旧的卧室兼书房,地板残缺不全,残缺处都从地上冒出一丛一丛青草。

屋角结着蜘蛛网,书桌上堆满书籍和化学仪器。

一张单人床,卧具凌乱不堪。

墙上贴着一些化学图表,还贴着一张醒目的字条:“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

本室主人敬白。

”[道具字条表现了人物齐仰之的性格:专心学问,珍惜时间。

]室主人显然过的是深居简出(平日老在家里呆着,很少出门。

简:少)的书斋生活,他与外界保持不多联系的主要手段则是搁在书箱上的那架电话机。

[ 描写了齐仰之房间的情况,展示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剧情展开做必要的铺垫;间接表现人物的特点——生活习惯、工作要求、行为追求。

]〔电话铃声继续响着,但齐仰之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

充,堵塞),一边翻书,一边在做试验。

电话铃声停止,齐仰之望着电话得胜似的笑了笑。

可是过了一会儿电话铃又响了起来。

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极不耐烦地)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化合、分解、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好,你说吧!……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这句话表明了主人的政治态度。

意思是“我”同政治没有任何干系。

“绝缘”“溶解”都是物理化学方面的专用术语,剧作者将这些术语用于人物语言中可以突出齐仰之的学者特征。

]……我是个化学家,我干吗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贴?哪个陈市长……他是何许人?不认识……对,不认识!……不论谁,就是孙中山的请贴我也不去……对你算客气的了!要不是老朋友,我早就把电话挂了!……不不不,你别来,你来了也没有用!最近半年我要写书,谁来我也不接待……好了,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这句话起到了线索作用。

先照应了舞台说明中的“醒目的字条”的内容,后又成为多次带出矛盾的焦点。

]时间到了!(将电话挂上,坐下继续工作)通过齐仰之接电话,观众可以感觉到齐仰之的工作生活的现状,间接了解他的性格。

齐仰之接电话时的话都非常简短,不仅多用反问来表达自己肯定的态度;而且多使用感叹的语气表达强烈情感。

剧作者在一开幕时就将这样一个固执、急躁、倔强、不讲情面的齐仰之安排在观众面前,既通过齐仰之之口为陈毅市长的出场设置了伏笔,又通过齐仰之之行为与陈毅的性格形成对比。

〔少顷,陈毅上,按门上的电铃。

齐仰之(烦躁地)谁?陈毅我!齐仰之(走过去开门)你找谁?陈毅请问,这是齐仰之先生的府上吗?[恭敬、得体、不失大将风度。

]齐仰之你是谁?陈毅姓陈名毅。

齐仰之(打量)陈毅?不认识,恕不接待!(乒的一声将门关上,又回到桌边埋头工作)[固执、急躁、敬业]陈毅(一惊)吃了个闭门羹(被主人把之门外;或主人不在门锁着,也叫“吃闭门羹”。

羹,gēng)!(想再敲门,又止住,思索)这可咋个办?真是个怪人!(欲走,又停了下来)我就不相信,偌大(这么大;那么大。

偌,ruò)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再次按门上的电铃。

)[先是吃惊(因为来到之前有过铺垫),再是思索,最后下决心,说明了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偌大一个上海”“这小小一扇门”“进得来”“进不去”两处形成鲜明对比,在表露陈毅激动内心的同时,显示出了陈毅的语言机智。

]〔齐仰之只是将头偏了偏。

〔陈毅索性将手指一直按在电铃的揿(qìn,方言,按)钮上,铃声持久不息。

[ 这是一个极富性格的动作,突出了陈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性格。

]〔齐仰之欲发作,气冲冲去开门。

齐仰之又是你!陈毅对头!齐仰之你!你究竟是干什么的?陈毅你要问我是干什么的,我倒是个干大事的。

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旧时指地方长官,这里是风趣的说法),本市的市长![突出自己“干大事”,是“父母官”。

豪爽、泼辣、风趣,有一定喜剧色彩。

]齐仰之(一惊)什么?你就是电话里说的那个陈市长?陈毅正是在下。

齐仰之那……半夜三更来找我有何贵干?陈毅无事不登三宝殿(俗语,没有重要的事不敢来麻烦的意思。

三宝殿,泛指佛堂)嘛。

齐仰之可是我……我在工作。

陈毅我专程来拜访齐先生,也是为了工作。

齐仰之(为难地)好吧。

不过,我只有三分钟的空闲。

[线索。

]陈毅三分钟?齐仰之对。

陈毅可以,决不多加打扰。

齐仰之请。

〔齐仰之请陈毅进屋。

以上为第一部分,矛盾冲突的第一个回合,是故事的开端。

请帖请不来齐仰之,陈毅便亲自夜访;亲顾“茅庐”又吃了“闭门羹”,但陈毅不达目的不罢休,坚持按门铃,以“我……也是为了工作”破了齐仰之“恕不接待”之例。

陈毅(打量房间)齐先生就住这里?[言外之意:过于简陋,与化学家的身份不符。

]齐仰之对,好多年了。

陈毅我倒想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陈毅进门后不急忙说自己的来意,而是使用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表示对齐的敬意,表现了陈毅对齐仰之的关心,缓和了气氛,拉近了主客之间的距离。

]齐仰之(高兴地)不不,过奖了,过奖了!陈毅不过刘禹锡的陋室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齐先生的这间陋室嘛,则是“苔痕上墙绿,草色室中青”。

齐仰之(笑)陈市长真是善于笑谈。

[齐仰之的情绪由“高兴”到“笑”,情绪渐渐高涨。

]陈毅(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看表)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毅(也看表)真的只许三分钟?齐仰之从不例外。

[齐仰之的情绪高涨时,也丝毫不放松对“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要求,说明了齐仰之固执,倔强的性格。

]陈毅可我做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看表)还有两分半钟了!〔齐仰之请陈毅坐下。

陈毅好好好。

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真的如此吗?由后问可知,非也。

陈毅不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因为陈毅从“破门”的过程中已经知道齐仰之是一位躲避政治远离时事固执清高的知识分子,如果没有充分的了解就说明来意,齐仰之可能因不理解而拒绝,自己此行达不到目的。

陈毅采用的做法是谈话攻心——从知识分子最关心的“看法”入手,引起关注。

目的达到了,齐仰之的态度是“敬听高论”。

]齐仰之哦?敬听高论。

陈毅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这么说是陈毅引起齐仰之关注的第二步,这是一个转折复句,先强调齐“海内外闻名”,然后指出“对有一门化学”“一窍不通”,目的是诱“敌”深入。

引起齐仰之的重视。

]齐仰之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núdùn,愚笨、迟钝,自谦的词),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不,齐先生对有门化学确实无知。

[这是使用的激将法的第三步。

第一步说“不成熟的看法”,第二步说“一窍不通”,第三步说“确实无知”,一步步诱使齐仰之“入吾彀中”。

陈毅使用的激将法的目的是让齐仰之自己对“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破例”。

]齐仰之(不悦)我倒要请教,敢问是哪门化学?是否无机化学?陈毅不是!齐仰之有机化学?陈毅非也!齐仰之生物化学?陈毅亦不是!齐仰之医药化学?陈毅更不是!齐仰之这就怪了,那我的无知究竟何在?陈毅齐先生想知道?齐仰之极盼赐教(给予指教。

敬辞)。

陈毅(看表)哎呀呀,3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齐仰之话没说完,怎好就走?陈毅闲谈不得超过3分钟嘛!齐仰之这……可以延长片刻。

陈毅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

〔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毅采取了欲擒故纵方法,在齐仰之主动追问的情况下,假意遵守时间说“哎呀呀,三分钟已到,改日再来奉告。

”终于使得齐仰之自己提出“尽情尽意言之”,达到了“破例”的目的。

]陈毅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毅可以破此一例?齐仰之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

请![齐仰之认为“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显示了齐仰之的学者风范和科学态度。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以上为第二部分,是矛盾双方的第二个回合,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陈毅触景生情,引用刘禹锡的陋室铭盛赞齐仰之,真诚表示自己的敬意,赢得了齐仰之的好感;然后,陈毅又巧用“激将法”,以“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引起齐仰之注意,从而破了他“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惯例,使他终于作出让步,允许陈毅“尽情尽意言之”。

陈毅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是著名的化学家,如此说能够紧紧抓住听者注意力。

陈毅把共产党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适合谈话对象的关注范围,既让对方感到道理得体易懂,又避开了对方厌恶的“政治”,使得交流顺畅。

]齐仰之共产党人的化学?唷,这倒是一门新学问。

陈毅不,说新也不新哦,从《共产党宣言》算起,这门化学已经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齐仰之那么请问,所谓共产党人的化学,研究些什么?陈毅社会。

齐仰之社会?陈毅正是。

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社会、变化成为新民主主义化的社会;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这个,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齐仰之不愿再听,态度坚决而激烈]。

陈毅先生之言差矣。

孟子说:“大而化之谓之圣”(原意是道德思想光大到能够随机应变的境界就叫做圣人。

这里借指政治变化)。

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

齐先生自己不是也说吗,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什么,四川方言)道理?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才能不高,学识肤浅,(多用作谦词)‟,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

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为中国的医药化学事业,贡献自己力量。

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自找乐趣),从此不再过问世事。

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难道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陈毅说这段话的用意是帮助齐仰之看清形势,积极面对社会变革,因为社会的变化关系到每一个人。

这段话说得齐先生深有感触,从而态度发生了转变。

态度耐心诚恳,语重心长。

这些话不但句句站在理上,而且句句紧扣齐仰之的遭遇,因此深入齐仰之的心灵,使齐感到巨大震动。

]齐仰之(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这么大;那么大。

偌,ruò)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S.T.来自美国礼来药厂,叶酸全是日本武田药厂所出,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