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全解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
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
由此可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防治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应该同时降血压、调节血脂。
目录高血压的概述简介1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1发病机制高血压的分类1症状头疼1眩晕1耳鸣1心悸气短1失眠1肢体麻木1高血压中风前症状头晕1肢体麻木1精神改变1眼睛突然发黑1原因不明的跌跤1哈欠不断1流鼻血1说话吐字不清诊断1鉴别高血压血压的测量1诊所偶测血压1自我测量血压1动态血压监测1家庭自测血压易患人群治疗一般治疗药物疗法降压药物治疗中医疗法足浴疗法降压枕疗法气功疗法头部按摩法足部按摩法高血压茶疗法高血压食疗方10方降压食物运动处方高血压急症高血压急症急救法预防合理膳食高血压患者的实用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自我管理按时就医八个误区高血压的注意事项降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高血压用药的四个步骤血压调控机制简介血压增高和降低高血压的概述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mmHg 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因此将两者称之同源性疾病。
糖尿病人由于血糖增高,血粘稠度增加,血管壁受损,血管阻力增加,易引起高血压。
由此可知高血压与糖尿病都与高血脂有关,因此防治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应该同时降血压、调节血脂。
简介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高血压发病的原因很多,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一遗传因素遗传:大约半数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二环境因素1、饮食2、精神应激3、环境与职业:有噪音的工作环境,过度紧张的脑力劳动均易发生高血压三其他1、体重:肥胖者发病率高。
2、避孕药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4、年龄:发病率着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
5、食盐:摄入食盐多者,高血压发病率高,有认为食盐<2g/日,几乎不发生高血压;3-4g/日,高血压发病率3%,4-15g/日,发病率33.15%,>20g/日发病率30%。
发病机制1、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在高血压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交感神经活性亢进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如从事驾驶员、飞行员、医师、会计师等职业者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患者经l~2周休息,血压大多可降低。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约40%循环中儿茶酚胺水平升高,肌肉交感神经冲动增强,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反应性增加,心率加快。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抑等所致的反复的应激状态以及对应激的反应增强,使大脑皮质下神经中枢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之间的平衡失调,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其末梢释放儿茶酚胺增多,从而引起小动脉和静脉收缩,心输出量增加,还可改变正常的肾脏一容量关系,使血压升高。
2、肾性水钠潴留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4、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5、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的分类高血压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高血压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
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的疾病治疗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
按WHO的标准,人体正常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收缩压在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在90~99mmHg之间为轻度高血压。
正常人的收缩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故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升高。
类别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120 <80正常血压120~129 80~84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高血压≥140 ≥901级高血压140 ~159 90 ~99(“轻度”)2级高血压(“中度”)160 ~179 100 ~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 ≥110 单纯收缩期 高血压≥160<90上表: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血压水平定义和分类 注:若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
从营养学的角度高血压基本分三种: 1、一种是血粘稠引起的高血压。
表现为压差较小。
2、一种是缺乏营养引起的。
表现为血管扭曲、血液循环不畅、压差不稳定。
3、一种是血虚(肾虚、供血不足)引起的高血压。
表现为压差较大、必须补血。
编辑本段症状 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
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症状。
失眠多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
这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
肢体麻木常见手指、脚趾麻木或皮肤如蚁行感,手指不灵活。
身体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麻木,还可能感觉异常,甚至半身不遂。
编辑本段高血压中风前症状头晕反复出现瞬间眩晕,视物旋转,几秒钟后便恢复常态。
肢体麻木出现肢体麻木、活动不便的异常感觉。
精神改变如嗜睡,或性格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或多语急躁,或出现短暂智力衰退。
眼睛突然发黑单眼突然发黑,看不见东西,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后便完全恢复正常,是脑缺血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
原因不明的跌跤由于脑血管硬化,引起脑缺血,运动神经失灵,可产生共济失调与平衡障碍,而容易跌跤。
哈欠不断如果无疲倦、睡眠不足等原因,出现连续的打哈欠,这可能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缺血,引起脑组织慢性缺血缺氧的表现。
流鼻血经医学观察,高血压病人反复鼻出血,也可能会发生脑溢血。
说话吐字不清脑供血不足时,人体运动功能的神经失灵,常见症状之一是突然说话不灵或吐字不清,甚至不会说话,但持续时间短,最长不超过24小时。
[1]诊断高血压病人的初次体检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1、血压。
两侧血压对比核实,取较高侧的数值。
如果两侧血压的差值大于20毫米汞柱,较低的一侧有可能是肱动脉以上的大血管特别是锁骨下动脉发生了狭窄,狭窄的原因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阻塞。
2、身高、体重及腰围。
肥胖、尤其是向心性肥胖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正如俗话所说,腰带越长,寿命越短。
3、用眼底镜观察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动脉的变化可以反映高血压外周小动脉的病变程度,外周小动脉硬化程度越重、心脏的负荷越重。
4、有无颈部血管杂音、颈静脉怒张或甲状腺肿大、腹部血管杂音及肿块、周围动脉搏动等,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5、心肺检查以及神经系统检查等,了解有无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并发症。
高血压病人的常规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血尿常规。
如果出现贫血、血尿、蛋白质等,应考虑为肾性高血压,或者高血压病导致了严重的肾功能损伤。
2、血生化。
如血钾、血钠、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
血钾低有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肝肾功能的检查有利于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物,血糖血脂的检测可以了解有没有心脑血管疾病的其他危险因素。
3、心电图。
有利于了解高血压病患者有无高血压病所致的心肌肥厚、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
有条件的高血压病患者,可进一步选作以下检查:1、动态血压24小时监测。
此检查不仅能真实地反映各时间点的血压状况,而且能揭示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及昼夜变化规律。
2、超声心动图检查。
该检查能帮助我们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
鉴别高血压血压的测量把血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但能延缓靶器官的损害,而且能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和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
而经常、准确地了解血压值及波动情况,是有效控制血压的基础。
由于血压的特点有明显波动性,需要于非同日的多次反复测量才可判断血压升高是否为持续性。
目前使用以下三种方法评价血压水平。
诊所偶测血压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
具体的要求如下:(1)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
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
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
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2)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
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3)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
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4)测量时快速充气,气囊内压力应达到使手腕桡动脉脉搏消失,并再升高30毫米水银柱(mmHg)然后缓慢放气,使水银柱以恒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
以听到第1个响声时水银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数值作为收缩压;以声音消失时的读数为舒张压。
儿童、妊娠、严重贫血或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情况下,听诊声音不消失,此时改定为以变音为舒张压。
取得舒张压读数后,快速放气至零(0)水平。
(5)应重复测2次,每次相隔2分钟。
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如果2次读数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大于5mmHg,应再隔2分钟,测第3次,然后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自我测量血压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
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
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
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
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
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
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或半自动电子血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