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牙体预备量的研究

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牙体预备量的研究

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牙体预备量的研究孙冠阳;吴国锋;张大鹏;王嘉;吴秦;谢瑞【摘要】AIM:To quantify the tooth structure reduction and the bonding area of one huma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preparation for ceramic veneers by Micro CT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y.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linical experiments,one mal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with normal crown shape and without severe abrasion was selected.The tooth was scanned by Micro CT,then reconstructed into 3-D model and copied by 3-D printing method.Afterwards,veneers were prepared by clinical standards.Finally,The reverse engineering software of Mimics and Geomagic Studio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volume and area of the dental tissue specimen before and after tooth preparation.RESULTS:The volume loss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fter tooth preparation for veneer was 90.05 mm3 ,and the total bonding area was 107.27 mm2 (the bonding area of enamel was 60.84 mm2 ,56.71%).CON-CLUSION:The tissue loss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for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 accounts for about 1 /3 of the crown hard -tissue by volume.The mean percentage of enamel exposure following preparation is more than that of den-tine.The use of enamel bonding system during the placement of porcelain veneer is suggested.%目的:通过逆向工程和3D 打印技术精确测量1例人上颌中切牙行全瓷贴面的牙体预备量和牙体裸露面积。

方法:临床收集健康人上颌中切牙1个,采用 Micro CT 对其进行三维扫描和重建,3D 打印方法将该上颌中切牙进行批量复制,然后按照临床标准进行全瓷贴面牙体预备;最后采用逆向工程软件对牙冠预备前后的牙体组织体积、裸露面积等指标进行测量分析。

结果: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牙体预备磨除的牙体组织体积均值为90.05 mm3;预备后牙冠的牙体裸露面积均值为107.27 mm2,其中釉质粘结面积为60.84 mm2,占预备体粘结面积的56.71%。

结论:上颌中切牙瓷贴面牙体预备磨除量约占其牙冠硬组织体积的1/3;预备后贴面裸露面积中釉质组织大于牙本质组织,建议应采用釉质粘结系统进行贴面粘结。

【期刊名称】《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年(卷),期】2016(026)007【总页数】4页(P427-430)【关键词】上颌中切牙;瓷贴面;牙体预备【作者】孙冠阳;吴国锋;张大鹏;王嘉;吴秦;谢瑞【作者单位】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710032;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陕西西安 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3[DOI] 10.15956/ki.chin.j.conserv.dent.2016.07.008[Chinese Journal of Conservative Dentistry,2016,26(7): 427]临床上前牙常因四环素牙、氟斑牙等需要进行美学修复,全瓷贴面因其材料硬度接近于釉质、牙体预备量较少、色泽自然美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1]。

近年来随着口腔材料的发展进步,尤其是在口腔酸蚀粘结技术出现之后,全瓷贴面修复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有文献报道瓷贴面修复的10年成功率约为91%[2],也有研究支持全瓷贴面的牙体预备应尽量控制在釉质内,建议采用釉质酸蚀粘结贴面。

然而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目前对于人前牙冠唇侧釉质厚度的研究不够全面,以至于参照临床贴面预备标准磨除了多少牙体组织、剩余牙体组织裸露面积有多大、裸露面积中釉质面积大还是牙本质面积大等问题无明确答案。

因此,精确研究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的预备量及其他参数是非常重要的[3]。

Davis[4](2012)使用Micro CT技术对人上颌中切牙烤瓷全冠预备体剩余牙体组织厚度进行了测量,但关于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预备量的三维测量,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本研究拟利用Micro CT对新鲜离体人上中切牙(1个)进行三维扫描,通过逆向工程软件和3D 打印技术复制样本;最后使用三维测量手段获取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预备后的体积和粘结面积等数据,为临床牙体修复提供参考。

1.1 主要设备和软件Micro CT(Siemens Inveon Micro,德国);Hp笔记本电脑(2G内存,win7系统)、Mimics10.01(Materialise,比利时); Geomagic Studio 11.0(Raindrop Geomagic,美国);Stratasys EDEN 260v 3D打印机(Stratasys,美国)。

1.2 方法1.2.1 样本的选择从我院修复科临床选取1例左上颌中切牙外伤的健康男性患者,经诊断其外伤牙无保留价值后拔除并观察:该牙牙冠形态正常,冠根比正常;切端无明显磨耗,未见牙本质裸露;牙根完整,无明显畸形;无充填物或修复体,未行根管治疗,牙齿表面无明显裂纹;X线片示近髓角外形清晰完整,髓室无变异、钙化等异常。

牙齿拔除后立即进行清洁,然后于室温下保存在生理盐水中备用。

1.2.2 样本三维扫描与重建去除标本周围牙周膜和牙石后,应用Micro CT对其进行扫描。

扫描时通过Micro CT扫描舱口处红外系统对样本进行定位,以确保扫描轨迹与牙体长轴重合;扫描参数分别为:电压80 kV、电流500 μA、扫描分辨率19.64 μm、曝光时间800 ms。

将扫描后获得的上颌中切牙影像以“DICOM”格式文件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中,并通过调整不同阈值,分别重建釉质帽、牙本质核和髓室三维模型;上述文件均以“STL”格式导出后,再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11.0中进行修整,并装配成整个上颌中切牙的三维形态模型。

1.2.3 牙体预备在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中,将上颌中切牙三维形态文件进行复制、排版,共排列6个样本,其中第一个上颌中切牙作为标准参照(不行贴面牙体预备,编号为A1),其他5个上颌中切牙为实验组(行贴面牙体预备,依次编号为A2~A6)。

将实验组样本以唇面釉牙骨质界最低处以下3.7 mm为界,均匀排列在6 mm×1 mm×1 mm的长方体中,牙长轴垂直于地面(图1);将设计好的文件以“STL”格式导出,使用Stratasys EDEN 260v 3D打印机进行打印。

按照全瓷贴面牙体预备要求[5],使用圆柱形金刚砂车针(MANI SF-41型,日本)制备,磨除切缘1~1.5 mm,切端、中央、颈部分别磨除0.7、0.5、0.3 mm,边缘呈浅凹形、包绕型预备。

预备过程中使用牙体预备前制作的硅橡胶备牙导板控制备牙深度;预备完成后采用印模法制作临时贴面,并通过千分尺测量厚度和最终备牙深度,预备过程由1名临床经验20年以上的医生完成。

1.2.4 牙体预备后体积测量对预备后的样本再次进行Micro CT扫描,将参数导入Geomagic Studio 11.0软件中,以牙齿颈缘线为基准,利用软件测量对照牙、全瓷贴面预备后的体积,去除冠髓体积,获得剩余牙体硬组织体积。

每个预备后的牙体组织和冠髓体积均重复测量3次,取其均值。

所有测量均由同1人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 分别对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牙体预备量和全瓷贴面粘结面积的测量结果进行均数和方差计算。

2.1 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预备后唇侧及切缘预备距离测量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唇面切端、中央、颈部、切缘预备深度为0.68、0.49、0.40、0.85 mm。

2.2 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磨除量和剩余牙体组织量全瓷贴面的牙体预备量:平均磨除体积为90.05 mm3,占牙体硬组织的28%,平均剩余牙体硬组织230.99 mm3,占牙体硬组织的72%(图2)。

2.3 全瓷贴面预备后裸露面积测量全瓷贴面预备体粘结面积测量结果显示:全瓷贴面预备体平均粘结面积为107.27 mm2(图3),其中釉质粘结面积为60.84 mm2,占总粘结面积的56.72%;牙本质粘结面积为46.43 mm2,占总粘结面积的43.28%(图4)。

全瓷贴面在前牙美学修复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患者对于上前牙特别是上中切牙的美观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由于研究手段的限制,对于上前牙全瓷贴面预备体三维层面的认识和研究较少。

Ma JL等[6]首次应用体积作为牙齿形态测量的参数,对乳牙结构进行了研究;另有学者[7]采用称重法对树脂人工牙进行贴面预备测量,结果显示上颌中切牙全瓷贴面需要磨除冠部16.6%的牙体组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