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房屋数字化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一、项目概述1.1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屋建造与更新改造的速度日渐加快,存量房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由此产生的房屋安全和质量问题也日益突出,安全管理形式严峻,近年,福建泉州、山西临汾发生了房屋倒塌事故;近期,湖南长沙又发生房屋倒塌,造成54人死亡的重特大事故。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作出批示,要求要扎实推进全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消除自建房安全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在新常态下如何进一步通过夯实数据基础,提升房屋安全监管的及时性、准确性已成当下探索的思路和方法,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选择。
通过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系统建设,实现城乡房屋数据一体化管理,建立房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优化城乡房屋管理的长效机制,建立城乡房屋监管分析平台,推进城乡房屋全过程数字化管理。
1.2建设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数字化改革要求,实现数字化改革“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战略目标,按照国家、省工作部署,加快推进省城乡房屋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
数字赋能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融入1612体系,全面摸清本地区城乡房屋底数,以时空要素为基础,以房屋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搭建全域覆盖、全程可控、多跨协同、齐抓共管的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系统,加快构建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体系。
1.系统整合:全面整合现有涉及城乡房屋建设审批、建设管理、竣工验收、使用管理、危房改造、防汛防台、拆除灭失等与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系统,贯通联动现有涉及房屋安全管理服务的业务平台,打造一个数据库、一个房屋码、一个用户体系、二类房屋、五级多部门协同、系统全面贯通联动的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2.部门协同:多跨协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以房屋、地名、不动产登记、空间数据为基础,整合叠加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的信息数据,形成城乡房屋建设审批、在建监管、竣工交付、房屋安全、拆迁灭失等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综合数据库;建立跨部门联动机制,形成在联合审批、业务服务、行政检查、基层治理、保障救助、防台防汛、举报反映等相关系统与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系统贯通联通,全面强化房屋建设和使用安全管理。
3.贯通应用:省级统建部署,省、市、县、乡(街道)、村(社区)五级应用,多部门协同推进城乡房屋安全管理工作。
二、需求内容及要求2.1系统整合将省城镇房屋安全管理系统、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信息管理系统整合进本项目。
2.2一码全链根据《房屋建筑统一编码与基本属性数据标准》,制订我省城乡房屋编码规则,以现有房屋灾害普查、城镇房屋“一楼一档”、农村房屋“一户一档”等成果为基础底数,聚焦“增存、两房”,通过跨部门业务协同,生成统一的房屋编码(门牌码),整合与城乡房屋相关的城乡房屋规划、建设审批、建设管理、竣工验收、使用管理、危房改造、防汛防台、拆除灭失等信息系统,完成从建筑“设计-报建-施工-验收”到房屋“预售-交易-登记-安全-租赁-使用-维护-灭失”等环节的穿针引线及全过程管理,实现一码管全链。
建筑编码关联建筑名称、建筑地址等属性信息和空间位置信息,通过建筑编码可快速根据建筑物名称、地址等信息进行空间准确定位。
建筑编码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编码一旦产生,即终生不变。
建筑物拆除或因其它原因消失时,该建筑编码即废弃不再使用;新增建筑编码直接在其所处空间基础网格中的最大建筑编码上递增。
实现城镇房屋基本信息、分层建筑模型信息、建筑平面信息、审批信息、附件信息、规划信息、施工设计图纸信息、质量安全问题、竣工验收信息、房屋交易信息、房屋租赁信息、房屋征收信息、房屋灭失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实现农村房屋基本信息、审批信息、建设信息、安全信息、危房改造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的全过程信息的可视化展示。
2.2.1城乡房屋空间编码及应用规范系统需基于《建筑物编码规则》,编制我省城乡房屋空间编码及应用规范。
用于规定新增和存量的“两房”空间码编码规则,其中城镇房屋空间编码规则适用于建筑物图审及以后的建设、竣工、验收、预售、不动产登记、租赁、物业等全过程,农房码编码规则适用于选图选工匠以后的建设、竣工、验收、经营等全生命周期。
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编码规则、系统接入原则、服务申请流程等信息。
2.2.2城乡房屋赋码组件系统需根据国家及省城乡房屋空间编码规则,基于格网对全省城乡房屋进行赋码,并完成赋码组件的开发,方便市县街道(镇)社区(村)相关业务调用。
2.3两房管理以提高城乡房屋安全管理水平,推动城乡房屋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为目的,完成对建设厅现有“两房”业务管理系统(省城镇房屋安全管理系统和省农村房屋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建成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的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系统。
2.3.1迭代升级城镇房屋安全管理子系统系统需根据全省城镇房屋第三次排查要求,联合14个有关部门,基于灾普成果,完成未纳入调查登记的城镇住宅、非住宅房屋登记、房屋排查、房屋鉴定、整治管理、房屋巡检、专家库管理、一楼一档和统计分析。
2.3.2对接协同农村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子系级农村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子系统已完成从审批建房到房屋建设、存量房安全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危房改造、房屋灭失的全过程管理,通过与城乡房屋空间码管理系统对接,进一步满足农房“一码全链”的基本要求。
2.4五大专题库以现有房屋灾害普查、城镇房屋、农村房屋、空间数据为基础,整合叠加行业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的信息数据,迭代或新建城乡房屋库、建筑编码库、专家工匠库、安全管理库、鉴定管理库5大专题数据库,夯实全省城乡房屋管理数据资源基础。
本期建设内容为其中的“迭代城乡房屋库”和“新建鉴定管理库”,后续将开展建筑编码库、专家工匠库、安全管理库。
2.4.1迭代城乡房屋库以“房屋空间码(门牌码)”为基础,全面整合现有涉及城乡房屋建设审批、建设管理、竣工验收、使用管理、危房改造、防汛防台、拆除灭失等与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相关的系统,构建城镇、农村两大专题的空间库、图档库和全生命周期业务管理信息,实现对城乡房屋的全生命周期关联管理。
2.4.2鉴定管理库建设鉴定管理专题涉及对鉴定机构管理、鉴定结果备案、鉴定结果、鉴定等级、鉴定说明、鉴定时间、鉴定机构名称及鉴定负责人等情况分析,为房屋安全管理提供多维的数据支持。
2.4.3城乡房屋存量数据治理基于全国灾普成果,全面摸清全省城乡房屋从建设审批、在建监管、竣工交付、房屋安全到拆迁灭失环节涉及到的业务系统及业务流程,分别构建城镇房屋和农村房屋数据关联模型,通过空间坐标关联、关键指标(模糊)匹配等技术手段,对所有城乡房屋进行“房屋空间码(门牌码)”赋码,经核验后入库。
主要建设城乡房屋业务梳理、业务数据关联、城乡房屋成果入库。
(1)城乡房屋业务梳理:梳理城镇房屋全链条涉及业务及相关系统,作为“一码全链”的信息化基础,为建立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专题库做好准备。
(2)业务数据关联:开发数据关联工具,支持实现全省普查的房屋建筑数据与现有系统存量数据关联,通过城乡房屋空间码管理子系统,实现对城乡关联房屋数据统一编码,并对接民政电子门牌系统实现与标准地名地址的管理。
(3)城乡房屋成果入库:质检通过的数据进行入库保存,并提供工具可以查看匹配的结果。
2.5 N个场景建设对接城镇房屋和农村房屋“两房”业务系统,建成跨越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城乡房屋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系统。
具体建设内容体现在增量房屋空间(编码)管理、协同安全管理场景、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场景、网格巡查场景及危房治理场景等方面。
本期建设任务为其中的“增量房屋空间(编码)管理场景”和“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场景”。
2.5.1增量房屋空间(编码)管理场景城镇房屋基于国家和省有关标准,统建包括建筑施工图纸标准化转换GIS落图工具等在内的建筑物空间编码管理子系统,生成增量房屋空间码(门牌号);农村房屋通过农房建房审批与相关部门系统对接协同,生成增量农房码(门牌号),实现从建设审批、在建监管、竣工交付、房屋安全、拆迁灭失等的全过程管理。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建筑物图纸标准化转换工具、单体建筑空间落图管理,城乡房屋空间码管理等功能。
2.5.2房屋安全鉴定管理场景加强对房屋安全鉴定机构的鉴定人员、鉴定行为、检测设备等要素的监督管理工作,实现房屋安全鉴定在线委托、申报、现场鉴定实时采集、鉴定报告的全过程闭环监管。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鉴定机构在线备案、在线委托及在线鉴定等子场景建设。
2.6技术开发要求2.6.1技术选型1、系统基于省业务信创云平台部署,采用JAVA语言,基于J2EE的分布式计算技术进行系统架构设计和系统开发,部署于国产化操作系统;2、系统支持国产化中间件、国产化数据库、国产化浏览器。
3、系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系统的扩展。
2.6.2性能要求1、操作简单:操作人员对照使用说明书就可操作,或者在业务培训时简单进行操作培训即可上手使用。
2、功能完善:系统能够完成所要求的所有功能操作,同时具有良好的运行速度,有较高的数据承载能力,在网络稳定的环境下操作性界面单一操作的系统响应时间3秒以内,业务系统复杂业务7秒以内。
3、运行速度和效率:各模块支持在线人数600人,并发数100。
4、易于管理:系统维护方便,能够方便快速的将数据转入系统,系统必须是构件化、面向对象的,可做到灵活扩展,对一些后续性的功能,系统支持二次开发。
2.6.3安全要求1、网络安全等级(分级)保护方案及测评根据2019年《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的最新要求,按照等级保护第三级安全(等保三级)相关测评范围,重点做好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对软件系统建设的相关要求,特别是新标准中对通信传输、可信验证、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新增要求。
2、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主要有如下应用:(1)合规性应用需要通过密码应用设计,逐步完善系统身份识别、安全隔离、信息加密、完整性保护、抗抵赖性五大方面的安全防护。
(2)密码应用软件系统应支持国密算法,业务系统通过加解密接口,对关键数据加密存储、解密使用。
3、系统安全(1)登录用户控制:用户账号支持浙政钉扫码登录。
(2)角色权限控制:根据部门和人员权限将角色划分,不同的角色赋予不同的功能权限。
(3)全面日志留存:在登陆系统及操作重要功能的过程中,系统将记录操作日志,做到所有操作可还原、可追溯。
(4)操作合规性设置:严格按照系统设计进行操作管理,未获授权无法进行超权访问,输入框文字及数字进行合规性限制,防止数据溢出,建立规范接口库,对无法通过验证的接口禁止访问,设置时限内数据访问阀值,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