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教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案

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教案
八年级政治教案
导入:
上一单元我们了解到当今社会处处有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对我们的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对我们的权利具有保护作用。

那么,对于法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自觉遵守,不违反法律的规定。

)
是的,法律神圣不可侵犯,也就是“法不可犯”
(板书)第八单元法不可违
(一) 民意小调查:
如果你在路上捡到别人遗失的一件比较贵重的东西,你通常会采取哪一种做法?
A.将它占为己有
B.寻找失主归还或上交
C.置之不理
同学们纷纷举手作出表决。

教师提问:捡到别人的遗失物占为己有不归还,是一种什么行为?(学生发言)
小结: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不但是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同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二) 探究园:P74“情景研讨――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吗?”
思考:为什么拾获他人的遗失物不还违法?
有关法律规定:
(投影)《民法通则》第79条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

分析:黄海同学的行为违反了民法通则的上述规定,拒绝将拾得的物品交还失主,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他的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因此,黄海同学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三) 案例分析:
(投影)赶去参加中考的小明骑车至考场附近的十字路口时,看见红灯亮了,此时绿灯方向正好没有车辆和行人通过。

他想:中考事关重大,即使现在闯红灯也不会妨碍交通,于是他继续向前骑。

问:小明的做法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学生回答)
小结:小明骑车闯红灯,是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也就是他做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所以,小明的做法是违法行为。

(四) 引入违法行为的概念
(板书)1、什么是违法行为?
综上所述,违法行为就是――(提问学生)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P76,划线)
违法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法律的行为,即法律规定应为之而不为或法律规定不应为之而为之。

(板书)2、违法行为的类别
根据违法行为所违反的法律(宪法、刑法、民法、行政法),可分为……(见P76“小词典”)
若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来分,又可分为哪两种?(一般违法和犯罪) 刚才例子中,黄海同学的行为属于哪一种违法行为?小明的呢?(一般违法行为)
(板书)3、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
(投影)根据下表,比较一般违法与犯罪:
名称
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触犯的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相同点
答案:
名称
比较内容
一般违法
犯罪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对社会危害性不大,情节轻微
对社会危害性很大,情节严重
触犯的法律法规
违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
违反了刑法
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不用受刑罚处罚,但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应受刑罚处罚
相同点
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五)重点理解犯罪的特征
(板书) 4、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 严重社会危害性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判断一个人是否犯罪,关键是看他是否实施了某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如果没有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就不能认为是犯罪。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②刑事违法性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确定某种行为是否犯罪,必须以这种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是否达到触犯刑法的规定为依据。

刑事违法性,是区分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标志。

③应受刑罚当罚性
犯罪是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这是区别违法与犯罪的又一重要标志。

(投影)案例:青年工人胡某,利用工作之便,分三次将七台冰箱运出厂外,出手后,获赃款5000元左右,严打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胡某到执法机关坦白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并交出了全部赃款。

人民检察院做出了对胡某免予起诉的决定。

有人认为:“免予起诉”就是没有犯罪,这种看法对吗?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胡某的行为已经具备了犯罪的前两个基本特征,造成了严重危害性并触犯了刑法第264条,理应受到刑罚处罚。

但胡某主动坦白交待自己的罪行,根据我国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这说明胡某虽然没有受到刑事处罚,但他还是有罪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