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探究
发表时间:2014-07-17T15:33:17.7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林波刘少平[导读]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林波刘少平(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湖北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VSD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概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
义。
结论:采用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骨科创伤临床效果分析【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119-02 骨科疾病患者由于伤口未获得及时处理导致伤口受到感染从而引发骨科创伤感染疾病,而此类病症在骨科疾病中属于较为常见,由于其受伤部位血液不能及时供应,或者治疗效果较差以及患者免疫过低等情况,受伤面及容易受到感染,从而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情况较为严重会引发骨髓炎等病症[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进步,采用VSD方式治疗该疾病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明显,现文章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详细报道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抽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同意后,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其中男患18例,女患12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23.5岁;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其中男患16例,女患14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2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骨科创伤感染治疗患者,其中创面感染较久患者26例,创面感染较为鲜明患者34例。
两组患者经医院检查其年龄、性别、体质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存在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换药治疗,首先对患者创面感染部位实施处理,并结合创面治疗状况进行换药治疗,并确保每隔7d进行一次病原学检测,直到创口部位完全长出肉芽,并且确保其可以进行植皮治疗治疗或创面缝合。
1.2.2研究组研究组患者给予VSD方法治疗,相同的对患者创面实施有效处理,并对伤口部位使用NaCl进行冲洗操作,根据受伤部位大小程度,在腔隙与创面采用VSD药物实施填充治疗确保将创面完全覆盖,缝合操作应在VSD敷料以外进行缝合,并给予患者半透明生物进行覆盖,利用系膜法对其进行引流,把引流管道接连成Y形状,采用负压吸引进行辅助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引流液流动情况。
患者手术治疗后6-8d拆除VSD药物,观察创面内牙生长情况,并对肉芽生长情况较为优良的患者给予缝合治疗,如患者创面肉芽组织基本完成生长,可给予其植皮消灭创面方法治疗,如患者创面仍然存在毁坏组织,则要给予患者实施2次或3次VSD技术治疗,直至患者创面肉芽完全丰满,然后再实施植皮治疗[2]。
1.3治疗判定标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14d创面完全愈合,患病部位无盖较好,并且不用实施换药治疗。
有效:患者患病部位皮肤多数存活,患病部位只存在少量分泌物质,创面受伤面积逐渐变小,还需进行换药治疗,同时需要在伤口部位进行植皮治疗才能完全愈合;无效:创面部位部分皮肤完全坏死,未生长出健康肉芽,伤口面积逐渐扩大去明显缩小现象。
1.4统计学处理两组数据资料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均数用(x-±s)表示,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研究组给予VSD方法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换药治疗,显效8例,无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20例;两组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数据对比[n(%)]
3.讨论相关专家指出,对骨科创伤感染疾病治疗患者给予VSD 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助于对创面进行消毒,加快伤口愈合速度,同时还可以保护创面。
有关文献显示,采用VSD 方法治疗,可让加快创面增生速度以及胶原的合成,还可以加快创面收缩纤维的合成速度,增加其细胞的活跃性能,防止细菌入侵给创面带来危害[3]。
本次研究研究组患者给予VSD 方法治疗,总有效例数28例,对照组总有效例数20例,两组治疗数据对比显示,研究组给予VSD 方法治疗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可缓解病人痛苦,缩减住院时间,提高治疗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玉东,王春.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应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25):120-132.
[2]常继辉.VSD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145-167.
[3]林少辉,屈厚伯,王大水.VSD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26):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