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治疗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5.6±4.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1±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封闭引流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佳,且具有创面愈合时间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标签:封闭式负压引流;骨科创伤;感染创面;临床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骨科就诊的骨外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加。

由于骨科创伤患者其伤口较深,多数情况下上皮以及结缔组织难以快速恢复,采用普通外科换药方式使患者新生肉芽组织长出来后再行植皮手术会增加患者疼痛感以及创面组织感染和坏死概率,若天气炎热会使患者创面伤口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病程时间延长[1-2]。

因此,针对上述患者需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该技术可有效将骨科创伤患者创面渗出物引出,从而降低引流分泌物对组织的刺激,减少创面感染的概率。

笔者所在医院对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骨科进行治疗的42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进行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发现其临床效果明显,现将有关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进行治疗的84例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

对照组中,女29例,男13例;年龄20~70岁,平均(40.2±3.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0例,机器绞伤11例,重物砸伤7例,高空坠落伤4例。

研究组中,女25例,男17例;年龄23~74岁,平均(43.1±4.6)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3例,机器绞伤13例,重物砸伤5例,高空坠落伤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常规换药方式进行治疗,如待患者创面伤口肉芽组织长出来后再给予植皮和伤口缝合,根据创面具体情况更换敷料,同时给予抗菌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对创伤较大且较深患者需常规放置引流条。

1.2.2 研究组研究组患者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术进行治疗,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患者创面进行清创和扩创,同时将脓液和坏死组织清除,随后根据患者创面形状和大小裁剪封闭负压引流材料,然后将泡沫放置于创面,创面与材料需充分接触,并使用间断缝合,同时常规放置硅胶引流管;采用生物半透膜将封闭负压敷料和创面进行封闭,手术时接通中心负压以便吸干净渗血,封闭负压压力维持在125~450 mm Hg,负压压力标志以薄膜下无液体聚集以及敷料表面塌落为宜;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负压引流3~5 d后,开启创面,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时行植皮术和缝合,若肉芽组织未长好时继续采取封闭式负压技术进行治疗[3-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伤口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全部临床数据均输至微软Excel数据库进行整理,并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5.6±4.2)d,对照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20.1±3.5)d,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2,P=0.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8333,P=0.0157),见表1。

3 讨论
骨科创伤以及创面感染的发生将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预后情况,同时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传统的常规换药治疗骨科创伤及创面感染时不仅延长患者创面治疗时间和增加患者疼痛,还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5]。

封闭负压吸引技术(VSD)由Fleis-chmann创造,并在1992年被应用于临床,主要被用于严重软组织损伤和骨折开放性创伤并发大面积感染。

多项研究报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具有以下优越性:(1)封闭负压引流属于一种高效的引流方法,其高效性主要体现在引流的全方位和彻底性上,可及时和彻底地将所要引流区内的脓液、渗液以及坏死组织引出体外,不会受到创腔在“低位”的限制,可充分确保骨科创面的清洁[6];(2)采用医用薄膜材料进行包裹可确保引流管在较长时间
内的畅通,从而保障其引流效果;(3)封闭式负压引流可随时引出创面渗出物,降低感染创面的细菌数,消除细菌的生活环境,从而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进而预防毒素吸收和感染扩散,此外封闭式负压引流还能明显促进感染创面恢复以及腔隙的闭合,对于浅表创面来说封闭式负压引流可以起到靠拢组织,减少创面面积的作用[7];(4)封闭式负压引流可明显地降低抗生素使用率,预防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而且该技术属于纯物理治疗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多种化学治疗所引起的毒副作用,降低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也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医疗费用;(5)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明显减少,护理简单方便,特别是透性粘贴薄膜的使用有助于观察伤口或创面的恢复和愈合情况,护理人员无需为患者天天进行换药,同时患者也不要遭受频繁换药的痛苦,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以及患者的心理压力;(6)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整个过程所要求的手术条件不高,特殊情况下可在床旁为患者实施该方法,同时经过处理伤口肉芽组织生长旺盛,便于二期手术的进行。

但是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应用中需注意以下几点:(1)早期合理应用;(2)必须清创彻底,不留死腔,注意血运的重建;(3)配合抗感染治疗;(4)指导患者加强全身营养,防止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紊乱以及负氮平衡;(5)虽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与传统疗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但该方式仅是一个过渡治疗手段,最后还需进行二期手术——植皮治疗。

研究报道,持续性的VSD技术可加速骨科创面的愈合机制包括增加创面血流供应,加快创面血管化程度,改善微循环,诱导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等[8]。

VSD技术有助于缩小感染创面,清除坏死腔道,而且患者不需天天换药,这不仅可减轻患者疼痛感,还有效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

另外,VSD技术在骨科感染创面时给予薄膜密封能有效地阻挡外来细菌入侵,进而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实施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的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15.6±4.2)d显著短于对照组(20.1±3.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渗出物的排除和负压刺激有助于新生肉芽组织的生长;同时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也说明VSD技术的应用可极大地减少患者伤口化脓、感染和疼痛的发生。

综上所述,对骨科创伤以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封闭引流术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佳,且具有创面愈合时间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骨科创伤和创面感染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肖军,邱林,傅跃先,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感染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7):875-878.
[2]丁晓红,张艳芝,金晶.封闭式负压引流在治疗难愈性感染创面中的疗效和护理[J].安徽医学,2012,33(2):234-235.
[3]闵廷瑜,高建军.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科创伤及感染创面中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3,19(27):107-108.
[4]程涛,胡祥,代睿,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4):59-60.
[5]詹宪玲,张威.急诊损伤感染创面VSD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5):183.
[6]朱玉花,王俊波,张全英,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手外伤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09-2111.
[7]张桂珍.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骨科感染创面护理总结[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7):665-666.
[8]周晓康,郝建宗,甄磊,等.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儿童感染创面修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27):64-6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