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
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珍贵的友谊以及“我”对他的思念之情。
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其中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四件事,最后写了两人的分别和友谊。
一般来说,鲁迅先生的文章对于小学生是较为深奥的,这不仅是由于鲁迅先生生活的年代离他们较为久远,而且还因为鲁迅先生文中的某些词语、语言习惯与今天学生掌握的略有差别。
一些事物的名称,不影响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就不必深究;一些半文半白的词语,给学生理解课文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帮助学生加以理解。
教师应在加强这方面的指导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少年闰土的形象的意义,使他们真正掌握课文的精髓教学目标1、我能正确读写本课 12 个生字,重点理解“祭器、伶俐、潮汛”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1 自然段,体会闰土在“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4、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1、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2、初识鲁迅,了解鲁迅的文学成就。
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我国有一位大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立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鲁迅)学生回答后,出示课本插图。
(学生自由说搜集到的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认识、了解鲁迅先生吧!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少年闰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明确目标,检查预习1、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2、检测生字词,纠正字音。
(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等方式)课件出示:胯郑拜厨毡撒缚猥伶俐窜胯下郑重拜年厨房闰土捏住祭祀一匹猹毡帽项圈装弶竹匾秕谷鹁鸪獾猪潮汛扭转绳套刺猬畜生窜逃允许一望无际无穷无尽素不知道3、理解生词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每段讲了什么?(这篇文章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看瓜刺猹的闰土,接着写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最后写两个人的分别和友谊。
)第一段( 1 ):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段( 2——3 ):写“我”和闰土是主仆,他来“我”家帮忙,所以“我”和他认识了。
第三段( 4-5):“我”第一次跟闰土见面,他很怕羞,但我们很快就熟识了.第四段( 6——18 ):写闰土给“我”讲捕鸟,拾贝壳,看瓜,看跳鱼等有趣的生活.第五段( 19 ):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四、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主学习任务:快速浏览课文,说说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闰土的外貌特点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生汇报,课件出示:(1)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2)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2、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少年?(1)若学生不知从哪说起,可引导学生做一个小练习:拿铅笔将“圆脸”的“圆”,“小毡帽”的“小”和“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一句话轻轻划掉,进行对比阅读。
(2)如果学生没有新发现,再做一个练习:用铅笔将“紫色的”划掉,换上“苍白的”“蜡黄的”一类词语,读后说说有什么体会。
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3)结合“他见人很怕羞??我们便熟识了”体会闰土具有年少、健康、天真、活泼的特点。
3、随文练笔,进行仿写(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
(抓住人物的特点)(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直入主题1.复习导入。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他有着一张——(紫色的圆脸),头上戴着——(小毡帽),脖子上套着一个——(银项圈)。
从这些描写中,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指名回答。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过渡:从对“我”和闰土初次会面时对闰土的描写中,我们体会出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
写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写呢?(从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这篇课文还描写了闰土的哪些方面?(语言)请你们细细地品味6~16自然段,边读边想闰土向我们讲述了几件事?课件出示学习任务: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提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闰土?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并批注在书上相应的地方。
③在学习合作组中商量选择一件事来学习,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重点理解感受深刻的词句,还可以展开想象,用演示、画画等方式进行学习。
1、学生学习,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
①概括闰土讲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瓜田刺猹、沙地看鱼。
②引导学生感受描写事件时详略结合的写法。
过渡:同学们,大家扫读课文中写四件事的部分,从篇幅上你们能发现什么?(生答:有长有短。
)对,在写法上我们把它叫作详略结合。
从这我们可以学到写很多事的时候不一定要把所有的事都写得那么具体,而应该——(生:详略结合。
)3、教师引导学习“雪地捕鸟”。
阅读与思考:①文中描写雪地捕鸟的过程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画出相关词语。
(动作描写,如“扫、支、撒、拉、罩”。
)②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只能在下雪天捕鸟,说明闰土有经验;从捕鸟的方法可以看出他很聪明;从他能叫出各种鸟的名字,说明他知识丰富。
)③朗读指导:读出趣味来,表现闰土的自豪感。
(想象:闰土在讲这件事时带着怎样的神情?)4、小组交流,学习“瓜田刺猹”。
交流提示:①发挥想象,描述闰土“瓜田刺猹”的场景。
②各小组赛读:选出两人朗读闰土与“我”的对话,大家共同讨论、研究该怎么读。
(课件出示)闰土: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盛情邀请的语气。
)“我”:管贼么?(疑问的语气。
)闰土:不是。
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
要管的是獾猪,刺猬,猹。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后两句话要轻读,语速稍慢,营造紧张气氛。
)“我”:他不咬人吗?(紧张、害怕、好奇的语气。
)闰土:有胡叉呢。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
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
他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前两句读出自信、得意的语气,后两句读出遗憾的语气。
)③“瓜田刺猹”这一段描写在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最为详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闰土怎样的性格特点?预设:可提醒学生注意瓜田刺猹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课文开头,可见“我”一想起闰土,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便是他瓜田刺猹的形象,说明这件事令“我”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在这里才会写得这么详细。
“捏”“走”“刺”这些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勇敢、聪明、能干的少年形象。
5、自学“海边拾贝”和“沙地看鱼”。
阅读与思考:①这两件事写得非常简略,你从中感受到哪些有趣的地方?②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你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预设:这两件事只是几笔带过,非常简略。
但也折射出了闰土生活的丰富多彩,显示了他的见多识广。
学生自己阅读、思考即可,如果有疑难,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再全班交流。
6、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对比中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过渡:闰土这些滔滔不绝、娓娓道来的话语把我们也带入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文中一连串的语言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见多识广、无所不知、聪明能干的闰土是多么厉害呀!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发出了感叹——(课件出示)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1)自己读句子,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只有我们刚才讨论的四件吗?(不可能只有四件,从“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可以看出他知道的事情还有许多许多。
)②第二段文字中的“他们”指谁?(和“我”一样的有钱人家的少爷。
)③看图理解“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里为什么说“我”和“我”的朋友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呢?(因为“我们”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整天关在高墙深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然,眼界狭窄。
可结合这两处文字中的“素不知道”“所不知道”来理解,还可以找找文中其他的几处“并不知道”“也没有知道”,感受那种对自己仿佛是井底之蛙的不满。
)(2)师生共同复述,说说闰土和“我”生活的不同。
过渡:是“高墙”关闭了“我”丰富生活的大门,闰土的生活多姿多彩,(课件出示)当闰土在(雪地里捕鸟)时,“我”只看见院子里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下大雪时可以支起竹匾捕捉各种鸟儿)。
当闰土在(海边捡贝壳)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当闰土在(瓜田里刺猹)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当闰土在(潮汛看跳鱼儿)时,“我”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知道(有些鱼儿有青蛙似的两个脚)。
思考:从中你体会到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预设:通过一次次的对比,学生能感受到文中的“我”对闰土丰富多彩生活的向往,对自己枯燥生活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
其中有羡慕,有遗憾,有渴望。
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后,可引导学生再把课文第 18 自然段读一读,注意读出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拓展阅读,赏析名篇(段)1、学生读课本最后一段文字,感受依依不舍的真情。
2、教师出示后续片段,引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过渡:少年闰土见多识广、知识丰富,所以作者把他看作是难得的好朋友。
他们虽相处的时间不长,却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
他们这一别,就是三十年,你们想知道作者和闰土再次见面的情景吗?老师建议大家去读一读鲁迅的小说《故乡》。
现在我只给大家展示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看这场相聚和大家想象的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这来的便是闰土。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