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学前教育史:第十五章
2013-09-19 40
(三)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背景:1957年前苏联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美 国开始反思本国教育的失误。
2013-09-19
41
1.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 1962年至1965年先后共招收123名3至4岁儿童 (大部分是3岁)作为被试,把同等智力水平的孩 子随机地分为两组。 一组为实验组,前后共58名孩子,对他们进行学 前教育,并作家访; 另一组为对比组,前后共65名孩子,没有对他们 进行学前教育与家庭访问。 实验组与对比组孩子情况基本相同,都是家境贫 困的黑人孩子,智商低,经测试,智商为60至90; 父母文 化程度都较低,只受过八九年教育;居住 同一地区,被试5岁后都进入同一幼儿园与学 校。
2013-09-19
14
(三)游戏玩具馆 把不同的家庭组织起来,使儿童能够交换玩具、 扩大玩耍的范围,进而增长了儿童的知识,培 养了儿童的交往能力,加强了儿童适应学校生 活的能力。
2013-09-19
15
四、特点与启示
1.学前教育指义务教育开始年龄5岁之前的儿 童教育;实行双轨制; 2.家长参与是一大特色,参与方式多样化; 3.在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
2013-09-19
26
3.托儿所 招收双职工的0~3岁幼儿。 4.店铺幼儿园 实行自由的解方式的教育,教育内容和方法由 家长讨论决定,并轮流担当保育工作。 5.“白天的母亲” 主要做法:政府提供少量经费,让一些年轻的 妇女在照管自己的小孩之余,再帮助邻近的妇 女在白天照管1~2个小孩。
2013-09-19
35
评价: 一方面强调研究儿童,注重幼儿教育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主张对家 长、教师进行培训。 另一方面,其缺陷为:过分强调活动,某些解 决问题式的教学方法超出了儿童的能力,不利 于儿童的进一步学习。
2013-09-19
36
(二)“蒙台梭利热” 1910年: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及蒙氏教玩具 传入美国; 1912、1915年:蒙台梭利两次访美并宣传自 己的学说; 1913年:美国蒙台梭利协会成立; 1915年:蒙台梭利热急剧降温、冷却;
2013-09-19
33
3.兴起与发展 领导人物:安娜· 布莱恩、帕蒂· 史密斯· 希尔 布莱恩:应将幼儿看成是主动的、活泼的人, 教师应帮助幼儿自己思考,将日常生活引入幼 儿园,强调父母的责任,加强幼儿与父母的联 系。
2013-09-19
34
希尔:儿童玩具应是积木、桌子、椅子等实在 的东西,而不是符号化的东西,设计了“希尔 积木”。
2013-09-19
16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20世纪初期以来,法国政府综合了传统教育派 和现代教育派的观点,一方面强调教师在教学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主张教师必须参与教学活 动;另一方面采用了有利于发展儿童能力的新 做法,不断增加科技教育的比重,促进儿童个 性的发展。
2013-09-19 27
6.特殊幼儿园 特殊幼儿园,专门为身体有残疾、智力发育不 正常或聋哑的儿童开设的幼儿教育机构。 双重职能:治疗和教育
2013-09-19
28
(三)幼儿师资的培养 没有专门培训幼儿教师的学校,幼儿教师社会 地位和工资待遇都较低。
2013-09-19
29
2013-09-19
37
(三)保育学校的传入 1915年: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诞生 1919年:美国第一所公立常设保育学校成立 1929年:“全国保育协会”成立 二战期间:保育学校数量猛增 二战后:公立保育学校缩减,私立的保育学校 急速发展。
2013-09-19
38
二、20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机构与管理 1.幼儿学校(班) 由教育部门负责,附设在小学里,招收3~5岁 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儿童就近入学。 以半日制为主,全日制为辅。
2013-09-19
9
2.日托中心 由社会福利部门负责,招收5岁以下儿童。 注册条件:在教师资格、环境设施等方面符合 要求。
2013-09-19
12
5.家庭保育 符合健康、安全标准,经地方社会服务部批准 注册后的家庭,可以开办保育活动,主妇担当 教育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重任,最多只允许 招3个5岁以下的儿童。
2013-09-19
13
(二)学前教育目标提案 1995年,罗恩·迪林爵士宣布了义务教育开始 时5岁儿童应该达到的目标提案。包括5方面: 品德和情操教育,语言、识字与数学,对世界 的了解与理解,创造性,具体的技能与技巧发 展。
一、20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一)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1.历史背景 福禄倍尔的幼儿教育理论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但对其理解有误,趋向形式主义;19世纪末美 国经济、政治的发展,要求摆脱形式主义。
2013-09-19
32
2.理论依据 理论来源:心理学家霍尔和哲学家、教育家杜 威 霍尔:复演说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教育 即生活、做中学
2013-09-19
17
(一)学前教育概况 批评母育学校“小学化”的倾向; 母育学校是儿童的避难所,给予平等的热情的 接待和照顾。 公立的母育学校由国家和地方自治团体开办并 支付经费,实行免费制度。私立幼儿园的监督 由教育部的母育学校的女视学官负责。
2013-09-19
18
(二)比纳与西蒙的智力量表 背景:1904年,法国政府要求运用各种方法 来鉴别低能儿童,以便开设特殊学校或特别班, 避免儿童不断留级所带来的麻烦。 特点:重视对儿童个性差异的研究,要求把教 育建立在个性心理学的基础上,主张根据儿童 的思维方式的差异来因人施教。
2013-09-19 20
(二)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 管理部门:学前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是教育部 的“学校司”,母育学校和小学都隶属于市镇 领导。 制度概况:母育学校和小学幼儿班招收2~6岁 儿童,按年龄分为三班。 师资培养: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学制为 3年。
2013-09-19
21
三、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特点:
2013-09-19 24
(二)学前教育机构的主要类型 两大类:幼儿园和托儿所 1.普通幼儿园 不纳入国家教育规划,招收3~5岁儿童,分全 日制和半日制,以游戏为主要活动,禁止教授 基本知识如读写算。
2013-09-19
25
2.学校附设幼儿园 招收对象:到了入学年龄但身心发展水平不适 合入小学的儿童。 教育内容:禁止读写算教育,注重幼儿语言能 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3-0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指导思想:“自由发展”、“自我教育” 教育内容:语言教学;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 培养; 教育方法:福禄贝尔教育法、杜威的“做中 学”,注重丰富多彩的游戏、注重音乐教育和 实际操作;个别教学和小组活动,不要求集体 教学。
2013-09-19 42
此后,对两组孩子持续跟踪直至成年,掌 握他们在各年龄段的发展与表现,比较其异同, 从而了解学前教育的效果。
2013-09-19
43
佩里计划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孩子在其日后的发展上 许多方面胜过对比组。 一、智力发展快。(实验组三四岁孩子经 过1至2年的学前教育,智力明显胜过对比组。 根据斯坦福智力测试,4岁 时平均高出13分, 5岁时高11分,6、7岁时高5分) 二、学习成绩好。(根据加里福利亚学习 成绩测试,实验组孩子在6、7、8岁时平均分 数明显高于对比组,9、10 岁时仍胜过对比组, 14岁的差异显著。据教师评语,实验组孩子学 习积极性与学习表现胜过对比组)
2013-09-19
5
(四)幼儿教育方法的改革 第一,重新认识和重视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取 代传统的压抑性教育方法; 第二,开始试验改革,提倡“尊重儿童个性” 的新教育精神。
2013-09-19
6
二、“二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巴特勒法案》 又称《1944年教育法》 规定:为2~5岁的儿童设保育学校;为5~7岁 儿童设幼儿学校;设立5~11岁的初等学校, 内可设保育班,招收3~5岁的儿童。
2013-09-19
10
3.联合托儿中心 招收0~5岁的儿童,全年开放,全日制。鼓励 父母积极参与中心的活动,设有父母屋。
2013-09-19
11
4.学前游戏小组 由卫生保健部门负责,设在农村及没有幼儿学 校和幼儿班的地方。 职责:为儿童提供游戏伙伴、游戏时间和空间, 为父母、特别是母亲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2013-09-19
7
(二)《普洛登报告》和《教育白皮书》 1967年普洛登女士发表了“儿童与初级学校” 的报告书,提出了“为义务教育前的幼儿提供 教育设施”的六点建议。 1972年《教育白皮书》提出将“扩大幼儿教 育”定为内阁将要实行的四项教育政策之一。
2013-09-19
8
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前教育的发展
2013-09-19 3
(二)《费舍法案》 1918年,《费舍法案》正式将保育学校纳入 国民教育制度中,由地方教育局主办和主管。 费用:除伙食费和医疗费外,对保育学校实行 免费入学。
2013-09-19
4
(三)哈多报告 哈多爵士公布的3份《关于青少年教育的白皮 书》,一般称《哈多报告》。 内容:三点主张; 评价:既遵循了发展规律,又注重了教学传统。
2013-09-19
19
二、20世纪下半期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学前教育的改革历程 1957年,把小学入学的年龄由原来的6岁提前到5 岁9个月。 1969年,母育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将母育学 校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基础知识课、启蒙教育课、 教育科目。 20世纪70年代,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继续把发展幼儿教育看成是实现 教育机会均等、开发人力资源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20世纪90年代,学前教育改革与初等教育的改革 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