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古代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2009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 求作答。 严郑公①宅同咏竹 [唐 ]杜 甫 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 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 ②箨(tuò ):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主旨) 。 “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前两句中江水漫流 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 思想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 眼。(结构)
• 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 倦夜 杜甫 •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 1,全诗是如何表现“倦夜”的?
【解析】
“色侵书帙晚”一句是描写竹影的,
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侵”写出竹 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晚”也是侧重 于光线之暗,是竹影使人产生的错觉 【答案】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 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 渐进过程,“晚”字写出了竹阴给人带来的时 间错觉。
古典诗词鉴赏之艺术手法
古典诗词鉴赏
什么叫诗眼:
一首诗或某联、某句中最精练传神 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 态度、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 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全联 或全句的字词句。 字词句
“分析诗眼”题的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2.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3.某词统领全诗的理由是什么?
4.有人认为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吗?请
说明理由。
• 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 答问题。(8分) • 早发 罗邺 •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 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 • • • • • • • •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 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厲县.在 今乌鲁木齐。 •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 的方法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5分)
“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 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 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 暗,似乎显得阴冷。(作具体解释) “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 辞手法(手法), 绘声绘色、精练传神 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
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诗,完成练习。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 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中 写“归梦”突出了什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为什么?
特点: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 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②以“羁绪”领起 全篇。
•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 诗歌开篇写客心之“惊”,这个“惊”字 是贯穿全诗的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 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2015年高考语文天津卷
• • • • • • •
• • • • • • • • • •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 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 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1)诗中描写了春雨后的哪些景象?(2分) (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土涤净 紫烟渐散 雨过日丽 红花沾雨 柳色葱翠 (2)①对仗,如“花飞”对“柳拂”,“红香湿”对“绿色匀”。 ②比拟,如“柳拂”。 ③从视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运用通感)进行描写,如“衣袖红 香湿”。 (3)雨后天晴访友喜悦之情; 仕途上的踌躇满志或忙中偷闲的快乐。
高考题举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3)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 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 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 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 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 【答案】这首借助了典型的意象来体现 “早”。首联“灯残”表明天尚未明,但 诗人已经携剑登程;颔联“鸡唱”表明天 刚黎明时分,“独”表明由于时间尚早, 路上还没有行人;颈联“白草”“微有路” 写出晨霜犹在,草呈白色,光线尚暗,道 路还看不分明,时间较早,气温低,“浊河” 也因天寒而“冻无声”。
•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 析。
• 【答案】最后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 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表达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也是自 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 【天津卷】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 山居即事 • 王维 •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 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 菱归。 (1)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 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2004· 江苏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标题中的“怨”字,你同 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 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 怨气候酷寒 怨山河阻隔,归途遥远,还乡无期
课堂练习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 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 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 柳”是全诗的关键。

(浙江卷)
日暮倚杖水边①
(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是迟。
【注】 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 在写法上的特点。
• ①漂泊的旅思;②谪官的愁思;③秉道直 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④年华 易逝的伤感;⑤浮沉宦海的厌倦。
•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 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表现了诗人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 鹧鸪天预报 [金]王 寂 •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 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 吾老矣,久忘机 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 溪南旧钓矶。 • [注] 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 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 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 • (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 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 • 答案示例: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山水的变 化。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 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 后的宽江苏卷】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 登金陵凤凰台 • 李白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 【注】①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 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 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 • • • • • • • • • • •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 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8.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 【答案】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 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 【答案】10、(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 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 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 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 忧国忧君忧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