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的三个境界: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的三个境界: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三境界:从入门到精通
学习从来都不是一步到位的事,但人类的认知规律并非无章可循。

如果你想学一门知识(技艺),起初,要记住大量概念或将要使用的工具的名称。

此时,你的学习方式以机械记忆为主。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当你掌握了大量概念和相关的基础知识后,要想解决具体问题必需研究学科内容,定性分析,定量计算。

经过实验、推理、证明后,你能解决部分具体的问题。

此时,你的学习方式以逻辑推理为主。

当你积累了大量知识后,你就成为特定领域的专家。

你无须逐个验证,只凭经验就能锁定问题的关键所在。

这样,你可以节省时间,快速解决问题。

此时,你的学习方式以直觉为主。

“机械记忆、逻辑推理、直觉”的关系图如下,T表示时间,Q表示学习能力。

由上图可见,个人的学习能力是以机械记忆为起始点,逻辑推理建立于机械记忆的基础上,而直觉是前两者进一步提升。

与三种学习的境界一一对应,通俗地称为“死记硬背,刨根问底,融会贯通”。

入门与机械记忆
“死记硬背”的读书方法屡遭置疑。

很多人忽略了一个基本的问题: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对“死记硬背”有深刻地研究。

他发现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即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过程遵循的规律。

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字母组合,即抽象符号,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 等等。

经过对自己的测试,他得到了以下图表。

虽然,机械记忆的学习效率低,但它是入门阶段必由之路。

文字与逻辑推理
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它是人类首次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人类的思想代代相传,不断积累。

但文字毕竟是抽象的符号,要想完全读懂一篇文章,需要知道相关的背景或亲身的经历。

仅凭文字信息很难完全理解事实,阅读是读者根据阅读的内容结合读者自己的认识展开想象,实现再创造的过程。

如同“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随着纸的发明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书本革命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

但书本仍有局限性。

就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描述了五柳先生读书的态度与方法:“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而大多数人断章取义,以“不求甚解”大做文章,甚至成为懒于学习者的托词。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读书难,写书更难。

书是传播知识和记载历史事件的工具,促进人类文明的进程。

在交通明显落后于现在的条件下,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著有《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等,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去世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如今,用不了一年时间大概可以游历徐霞客一生走过的旅游景点。

由此可见,古人写出好书,会付出难以估量的代价,足见书高档的消费品,甚至是珍宝。

对于古人,读书是既高雅又费神的学习方式。

过去,书主要以文字记录信息,只有少量“图文并茂”。

如下图,“梵高给弟弟提奥的书信”。

而读书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但不要以为一遍就能读通。

有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只适用于非专业性的文章。

反复阅读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
背诵,而是展开想象力,反复思考。

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见多识广。

对于学习理科知识,不仅要阅读大量信息,而且要注重实验观察到得现象,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