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解析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解析


岩石圈
注:岩石圈由 (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组成。 软流层存在于( 上地幔 )上部, ( 岩石圈 )下部。 岩石圈
=
地壳
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相互关系
地球内能,主要 地壳运动、岩 内力作用形 内力 是放射性元素衰 浆活动、变质 成高山盆地, 作用 变产生热能 作用、地震 外力作用把 高山削低凹 地球外部太阳辐 风化、侵蚀、 地填平,两 者同时进行, 射能和重力能 搬运、沉积、 外力 一般内力作 固积沉岩 作用 用起主导作 用
地球内部的结构,人类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为止, 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据此回答 1.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当中为液体 的是 ( D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2.地震发生时,附近轮船上的人的感觉是( B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还常利用地震波 ( B )
岩石圈物质循环

中①② ③④分
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 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内力作用释 放出的地球内能, 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 行的太阳辐射能。
别表示 冷却凝
固、外
力作用、 变质作 用、重
熔再生。
[例1]
(2011· 大纲全国卷)读图,完成(1)~(2)题。
(1)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
)
D.地幔
图中山体岩石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岩浆岩,形成岩浆
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故选D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
表层可转化为 ( )
A.喷出岩
C.沉积岩
B.侵入岩
D.变质岩
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会经过风化、侵蚀、搬运、 堆积、固结成岩等一系列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 故选C
传播速度较快, 可以通过固体、 液体和气体 传播— 纵波(P) 传播速度较慢, 只能通过固体 传播— 横波(S) ? 莫霍界面 ? ?
地幔
地壳
? 古登堡界面
地核
观察:地震波在莫霍界面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在2 900千米处横 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速度 小于纵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
8.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 相对应正确的是( C ) A.a—变质作用 B.b—风化作用 C.c—重熔再生作用 D.d—侵蚀作用 9.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C ) A.有层理构造 B.常含有化石 C.多气孔构造 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
沉积岩 变质岩 喷出岩 侵入岩
(2011·福州调研)2010年11月24日,中国地质工作者 首次深入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 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 读图回答
多千米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内核
古登堡 界面 (2900)
地幔主要由含有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地核由铁和镍组成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回答4~5题。
4.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C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B.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D.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5.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C ) A.海平面 C.莫霍界面 B.岩石圈底部 D.软流层中部
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
( C )
(2009· 江苏高考)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
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读图,回答(1)~(2)题。 (1)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 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
熔融环境 沉积环境
过程同属
A.② C.④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地质循环和地质作用
高频考点
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考情扫描 2011· 浙江文综T37(2); 2011· 广东文综T1
考向前瞻
1. 以地貌景观图为 背景,考查内外力 作用对地貌形态的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2011· 北京文综T1和T8;
影响一直是高考命
2011· 北京文综T1
题的热点。
D B.③ D.⑤
变质环境
(2)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 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A.
A.Ⅰ——①
C.Ⅲ——⑤
B.Ⅱ——③
D.⑥——Ⅰ
[怎么学]
掌握地壳物质循环的关键是岩浆、岩浆岩、变质岩、
沉积岩之间的关系。
[特别关注] (1)只有地球内部的岩浆冷却凝固才能形成岩浆岩。
(2)各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能形成沉积岩。
A.传递声音信号
C.调查农作物虫害情况
B.进行地质探矿
D.测量山峰的高度
浅层地热能是在太阳能照射和地心热产生 的大地热流的综合作用下,存在于地面下近表层 数百米内的恒温层中的土壤、砂岩和地下水里的 低温地热能。浅层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资 源,其开发利用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 要作用。据此回答。 (1)浅层地热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A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浅层地热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A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3)各类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能形成变质岩。 (4)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重熔再生形成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5)地质循环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力作 用释放出的地球内能,二是促进外力作用进行的太阳辐 射能。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7~9题。
7.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 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 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 组是( C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 以地质剖面图为 背景,考查地质构
地壳物质循环 地质剖面图的 判读
2011· 全国大纲T1~2
2011· 江苏地理 T11~12
造及其意义是高考 命题的热点。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 的圈 层结 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
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圈层名称 地壳
不连续面
厚度
特征 ①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②大陆地壳 (33)、海洋地壳
莫霍 界面 (17)
平均厚度

上地幔 地 幔 2 800
①物质状态为固态;
②上部存在一个 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①物质状态可能为固态; ②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 3 400 多千米 物质接近液体、横波不能通过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可能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