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哈工大材料力学计算机计算大作业_范例
哈工大材料力学计算机计算大作业_范例
然后,我们需要输入抗弯刚度。题目没有给怎么办?不怕,我们有“抗弯刚度计算器”!点击对 应区段抗弯刚度边上的按钮即可开始计算!
第 三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在计算完毕之后,点击“置入并返回” ,则我们又来到了基本信息输入界面。由于这一根简单 梁是等截面、等抗弯刚度的,所以我们不用去管“区段二”和“区段三”的相关文本框(实际上在 你选定对应的区段之前,这些文本框都是无法激活的) 。我们需要点击“更新基本信息”按键,以 核查、写入数据。核查无误,我们点击“受力情况输入”按钮。
max
1000 32 1 5.77 mm , x 3 1732.1mm 9 3 100000 3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四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8)理论解:
增补条件: 代入约定条件算得: A M 3000 N m , a 1 .6 m , 电算解:
第 七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1)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B 30mrad , B 45mm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八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2)理论解:
增补条件: a 2m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B 20mrad , B 40mm 电算解:
材料力学大作业
(12)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值解得: C 电算解:
2000 12 2000 1 C (2 1) 20mm (2 2 3 1) 23.3mrad , 3 100000 6 100000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九 页 共 二十一 页
第 六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最后,感谢您的使用。
例 2.请验证张少实主编的《新编材料力学》 (第二版)144~146 页的表 7-3 所示内容。 解: 1°首先约定: 梁之长为 3000mm, 梁之抗弯刚度为 100000N· m2, 左端外伸梁的支座在 2000mm 处,凡集中力大小均为 2kN,凡集中力偶大小均为 1000N·m(不过(7)例外) ,凡均布力集度均 为 1kN/m。 2°分项计算: (由于数量众多,不一一计算了。直接出报单。 )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九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3)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B 90mrad , B 180mm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4)理论解:
增补条件: a 2m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B 40mrad , B 93.3mm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一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5)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B 45mrad , B 101.25mm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二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6)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A 10mrad , B 5mrad
max
1 1000 32 5.77 mm , x 1 3 1267.9mm 3 9 3 100000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三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7)理论解:
代入约定数据计算得: A 5mrad , B 10mra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现在轮到我们输入此梁的受力情况了。 我们这道题目只有一个均布载荷作用, 所以我们选择均 布力的个数为 1,并按照题意写入数据。
第 四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按下“写入数据”键,则“生成形变报表”按键激活。按下它。
形变报表出现了!上面显示了此梁的弯矩图、转角函数曲线与挠曲线。可是我们发现这些图形 显得很不完整,很不清楚。为了方便我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点击每一个图片框边上的按钮,对这 些图形进行修正。
B
ql 3 48 EI z
500 23 1.5215mrad 3 0.034 0.054 3 9 0.04 0.06 48 200 10 12 12 500 2 4 1.1411mm 3 0.034 0.0543 9 0.04 0.06 128 200 10 12 12
材料力学大作业
四、程序评价
本程序能够求解简单梁 ( “简支梁” 、 “左端固定悬臂梁” 、 “右端固定悬臂梁” 、 “左端外伸梁” 、 “右端外伸梁” 、 “双段外伸梁”之一,并且允许有三个区段拥有 不同但为常数的抗弯刚度) 的所有简单受力情况, 并且用户能够查询此梁上任意 一点的弯矩、转角和挠度。 本程序的核心部分是 1.将简单梁的所有可能的简单受力情况 (即受集中力、 集中力偶、 均布载荷) 归类为 9 种最一般的受力情况的叠加,并给出其弯矩方程。 2.利用步长为万分之一梁长的二重经典四阶 Runge-Kutta 方法求解材料力 学中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此举乃“以不变应万变” ,充分利用了个人计算 机强大的计算功能, 不但使得挠曲线的求解过程得到了大大简化, 而且在此过程 中,我们直接得到了梁在每一点处的弯矩和转角,可谓是“一箭三雕” 。 3.由于 2 中的 Runge-Kutta 方法给定的初值条件皆为 0, 故在完成计算之后 还需要分情况另行解出两个积分常数。 在求解的过程中, 支座处的弯矩和转角利 用 Lagrange 插值方法给出。 (能够保证一定的精确度) 此外,本程序还提供一个简单的“抗弯刚度计算器” ,能够计算出给定杨氏 模量之材料的简单几何截面的抗弯刚度。 本程序在加强程序的健壮性方面付出了不懈努力。但是在这一方面,开发者 认为还有极大的进步空间。 本程序的误差一般在千分之三以内。当然,这个误差是相较于使用材料力学 方法计算出的理论值而言的。由于材料力学课程中对很多现象进行了近似和假 设, 故开发者不承诺本程序得出的答案和真实的精确值 (有一些可以用弹性力学 或者固体物理学的方法得出)的误差在此误差限以内。 开发者本学期刚刚学完《数值计算方法》课程,而此次材料力学电算学习对 巩固本学期刚学到的方法和思想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本程序总的来说,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在提高功能性,提高健壮性,以及提 高精确度(比如利用绝对精确的 Gauss 公式计算出支座处的弯矩)方面,都有很 大的进步空间。 希往后还要继续深入学习力学知识和数值计算方法的知识, 及时 勤勉,奋发向上。
3000 32 3 1.4 2 5.2mrad 6 100000 3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五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9)理论解:
代入约定条件算得: A B 11 .25mrad , C 11 .25mm 电算解:
故:与理论解一致。
第 十六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10)理论解:
增补条件: a 2m ,代入约定条件解得: 2000 2 1 (3 1) A 8.89mrad ; 6 100000 3
max
2000 1 (32 12 ) 2 32 12 9.677 mm ,其位置为 x 1633.0mm 3 9 3 100000 3
二、程序源代码
本程序采用 Visual Studio 2008 进行编写。具体程序请参见附录。
三、算例
例 1.右端外伸梁受均布载荷如下所示,梁截面为厚度 3mm ,宽 b 40mm , 高 h 60mm 的空心矩形。弹性模量 E 200GPa 。载荷 q 500 N / m , l 2m 。求 自由端的挠度与转角。 (改编自张少实主编《新编材料力学》 (第二版)习题 7-20 (d) ) 解: 1°理论解: 本题可用积分法计算得到: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材料力学上机大作业
题 院 专 班 姓 学
目: 系: 级: 名: 号:
简单梁的变形分析 机电工程学院 1408104 程建华 1140810414 张桂莲 2016 年 6 月 13 日
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一、 问题描述
本程序的名称是“简单梁的变形计算器” 。使用者需要输入的参数如下所示: 1.梁的类型。 (从“简支梁” 、 “左端固定悬臂梁” 、 “右端固定悬臂梁” 、 “左端 外伸梁” 、 “右端外伸梁” 、 “双段外伸梁”中选择之一) 2.梁的长度。 (单位:毫米) 3.在必要的时候(当梁的种类是“左端外伸梁” 、 “右端外伸梁” 、 “双段外伸 梁”之一时) ,需要输入支座的位置坐标。 4.支座的类型。 (以确保这是一根静定梁, 尽管此输入对实际计算没有任何作 用) 5.区段的数目,以及各区段的起止点。 (最多三段拥有不同截面、不同抗弯刚 度的区段) 6.各区段的抗弯刚度。 (必要时可以使用本程序自带的计算器加以计算) 7.受力基本情况。 (最多可计算 3 个集中力,3 个均布力,3 个集中力偶) 8.各个载荷的大小和作用位置。 (根据 7 中的选择进行填空) 在输入以上参数之后,按下“生成形变报表”键后,输出结果如下所列: 1.此简单梁的五千等分报表。 (某位置的弯矩、转角、挠度大小) 2.挠度图、转角函数图、弯矩图。 3.可以对任意特定位置的弯矩、转角、挠度进行查询。 4.最大弯矩及其坐标,最大转角及其坐标,最大挠度及其坐标。
第 五 页 共 二十一 页
材料力学大作业
经过“放大” 、 “上移”等操作,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看到三个曲线的形状。同时,我们查询自由 端的信息,得到的结果是 B 1.5216 mrad , 1.1429 mm ,可见,计算结果是非常精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