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宇宙的边疆宇宙到底有多大?它的年龄有多少岁?人们盼望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宇宙有多少星系?行星有多少?有生命的行星只有地球吗?人们期望有一个满意的答案。
太空中的那一个个像岛屿一样的星系上有什么?那些一个个包围着恒星的行星上有什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已经到了什么年龄了?人类如何开拓宇宙空间?人类关心的大多数问题,对宇宙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毫无意义的;但是人类又是勇敢的、光荣的,他们用渺小的身躯,来探索广阔的宇宙,人类在渺小之中迸发出宇宙般的伟大。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科学家、科普作家。
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
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科学探索之路。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
其主要作品有《宇宙》《布鲁卡的脑》《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解说词解说词是对展览、实物、影视、图片、名胜古迹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
根据被解释的对象,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
用于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
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则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
解说词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
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2)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
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能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3)注重文艺性。
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是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1.识记字音晕眩.xuàn脚趾.zhǐ踝.节huái磅礴.bó璀璨.càn甲烷.wán广袤.mào夙.望sù人才济.济jǐ纤.细xiān2.近义词辨析(1)奄奄一息·岌岌可危相同点都有“极其危险,快要灭亡”的意思。
不同点适用对象不同。
奄奄一息:适用于人或其他生物,多指生命垂危。
岌岌可危:多指局势危急,适用于国运、政局、战局等没有生命的事物。
语境运用①自岳飞死后,南宋的半壁江山了。
②他从大西洋彼岸乘飞机赶回来时,手术后的母亲已是了。
(2)淹没·湮没相同点读音相同,都是动词,都表示“没有了”。
(3)诞生·诞辰答案(1)①岌岌可危②奄奄一息(2)淹没湮没(3)诞生诞辰3.成语辨析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的正误,并做出解释。
(1)他决心从点点滴滴做起,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点好大喜功....的想法。
()解释:(2)我市的教师队伍中,骨干教师逐年增多,呈现出人才济济....的好景象。
()解释:(3)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销售摊前车水马龙....。
()解释:(4)每年一到汛期,黄河水猛涨,川流不息....,一泻千里,形成壮观的景象。
()解释:答案(1)×好大喜功:指不管条件是否许可,一心想做大事,立大功(多含贬义)。
与“点滴”“基础”矛盾,可用“好高骛远”。
(2)√人才济济: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
(3)×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用在“销售摊前”形容人多,不合语境。
(4)×川流不息:(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用错对象。
“川流不息”适用于行人、车马等。
宇宙诞生之争蒂姆·雷德福当今世界上两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在时间的开始与延续问题上相持不下。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们正在阅读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在为什么宇宙可能永远没有终点的问题上各执一词。
一方是坐在轮椅上的宇宙学家斯蒂芬·霍金及其剑桥大学的同事尼尔·图罗克,他们在将由《物理快报》发表的论文中提出的论点是最初万万万亿分之一秒时间里发生的一切可能决定了宇宙永恒不灭的本质。
另一方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安德烈·林德(他是膨胀理论的泰斗之一,试图解释在最初的一刹那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他在已发表的论文中说,霍金和图罗克理解错了,因为类似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砰然一声就诞生的宇宙时时刻刻都在出现,因此试图找到时间的开始或终止是毫无意义的。
这一争论的实质是个重大问题。
所有证据都表明我们的宇宙有一个开始,而且这种开始包括空间和时间这两方面。
我们的宇宙150亿年来一直在膨胀。
那么,存在着早于我们的宇宙诞生时刻“之前”的宇宙吗?宇宙膨胀会终止吗?天文学家们一再提出的假设认为,我们的宇宙密度还不足以使其自身的扩张停下来。
再过数十亿年之后,所有星系都将会衰颓,但是尚有余烬的星系残骸还将永恒飘荡,彼此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霍金在其最新写就的论文中检验了爱因斯坦的某些思想,并利用纯理论得出同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的未来是由其诞生时的条件决定的。
天文学家马丁·里斯教授最近说:“他们声称以某种比其他关于这些问题的设想更自然的方式建立了低密度宇宙理论的模型。
这是一个变异理论,利用了霍金早些时候提出的某些思想。
”他还说,林德认为霍金和图罗克的理论模型没有给出正确的宇宙密度。
“他们的理论已受到天文学泰斗林德的抨击。
”这两种论点都以名为宇宙膨胀的瞬间为论据。
在宇宙膨胀的瞬间,宇宙砰地一声从无到有诞生了,并以比光速快得多的速度自我膨胀。
这种膨胀是一种反引力。
但是这种论点认为,由于引力是负能量,所以这种反引力肯定代表正能量。
爱因斯坦的理论认为,物质只不过是冻结的能量,因此,所有恒星及星系在这种膨胀瞬间都因为其固有的能量而出现塌缩。
宇宙膨胀问题已经让天文学家们着迷了17年之久。
它会形成一个在扩张和崩溃之间实现临界平衡的宇宙吗?或者会形成一个具有“负曲线”和无限未来的宇宙吗?马丁·里斯教授说:“这正是林德以及霍金和图罗克试图要弄明白的问题。
他们都在想方设法得出不同的膨胀结果,使我们能够推导出最终统一的但是拥有负曲线的宇宙。
霍金—图罗克论文中的新东西将证明,你也能够更自然地做到这一点。
”霍金提出的新论点,意味着哲学家现在不得不考虑时间有始无终的问题。
这可能是更令人头痛的问题。
马丁·里斯教授说:“林德对他所称的永恒膨胀笃信不疑。
一旦某个宇宙运转起来,它就会持续膨胀,并不断滋生新的大爆炸。
林德提出的反对意见之一是,他认为霍金所说的起源大爆炸根本就不存在。
如果发生一次大爆炸,那么就会引发无数次大爆炸。
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霍金所关心的初始条件就会消失在比我们所能料想到的更深的宇宙史迷雾中。
”(选自《大家知识随笔》,李绍明译) [赏析点评]这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作者说明了当今世界上几位研究宇宙的大师关于宇宙诞生和终止的不同观点。
科学问题上的争论是令人着迷的,它吸引着众多科学家为之献出一生的追求;同样,它也是没有止境的,在争论中不断地肯定和否定,在肯定和否定中我们人类在不断前行。
有一天,你也可能加入到这种争论中。
一、思维建构答案 □01本星系群 □02银河系 □03太阳系 二、内容把握本文是一篇 。
作者按照 顺序,由大空间向小空间推进,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星系、恒星和太阳系的意义,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全文通过对众多宇宙画面的说明,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空间的奥秘及天体的物理特征和遨游太空的收获,引发世人对 的兴趣,激发我们献身 、造福人类的勇气和斗志。
答案 解说词 空间 宇宙探索 宇宙科学1.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但作者的解说却并未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
课文的介绍顺序是按照宇宙自然演化的规律进行的,先有宇宙,次有,再有,再有,这样便于知识的梳理;另外,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由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最后回到我们居住的,便于把握,视觉画面也好。
答案星系恒星行星局部地球2.联系全文看,作者对宇宙有怎样的认识?分条概述。
我的答案:答案①宇宙辽阔无垠,神秘莫测。
“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是一个无限永恒的时空。
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只是它的一个地方,而绝不可能是“典型”的。
②宇宙真空之中,广袤、寒冷、荒芜而又一片黑暗。
③整个宇宙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
④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必定有许多像地球一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中。
⑤宇宙有无穷奥秘等待人类去探索。
3.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答案续表4.本文属科普小品,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其语言特色。
(1)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
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
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
我们还乡心切。
我的答案:(2)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
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
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
我的答案:(3)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
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
我的答案:答案(1)体现了科普小品语言的生动形象。
“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很肤浅;“我们还乡心切”生动地说明了人类与宇宙的密切关系:人类是宇宙的产物,宇宙是人类的诞生地。
同时还表达出人类对宇宙积极探索的精神。
(2)体现了科普语言的简洁明了。
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这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
作者不囿于介绍宇宙知识,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3)体现了科普语言的严谨、准确。
“只是”“而已”“才”“刚刚”用词准确,有尺度,足见人类宇宙探索之长路漫漫。
2017年4月下旬,中国第一艘航天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发射升空。
这次成功的发射,极大地提升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
很多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探索宇宙的投资,以更好地利用外太空。
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认为探索外太空对改进国计民生没有什么帮助,甚至会引起宇宙大战。
那么,探索宇宙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的观点:答案(观点一)①地球的资源总会有用光的一天,但是人类要延续下去就必须利用资源,依靠资源,所以向太空索取资源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也是目前看来比较现实的方法。
所以,我认为政府有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军太空。
②人类可以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利用太空的极端环境进行各种科学和技术试验,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观点二)①太空探索不仅仅是需要先进的技术就可以的,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