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后进生教育工作4篇

后进生教育工作4篇

后进生教育工作4篇后进生教育工作第1篇所谓后进学生,就是思想觉悟,学习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在各类学校都存在着后进学生。

过去学校称之为留级生,而后进学生是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称呼,是一种关照学生心理和自尊心的说法。

因此,学校对教育管理后进学生问题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是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教育管理后进学生的工作问题。

1、要了解新时代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想做好教育管理后进学生的工作,我们首先得了解新形势下社会的特点。

在21世纪中,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已解决了温饱问题,绝大多数家庭已经不存在衣食之忧,人们开始在精神世界寻求栖息的家园。

如上网、读书、看报成了不少人的业余爱好,书店、图书馆成了很多人的休闲场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的品德培养和素质提高,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社会整体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

有更多的人们开始将关注的目光转向教育。

因此,在新形势下,教育的特点也发生了变化,其表现为:是社会进步带来的教育对象的变化。

现在的学生再也不是一张白纸任老师涂抹或是剪裁,他们有了诸如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有了更多的了解知识的途径,在某些方面学生甚至比老师懂的还多,有的学生他们在进学校前已经是被家庭或社会浸染多次,已经看不出原来的少年学生纯真的面貌。

是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从业经历的影响。

在十九至二十一世纪中,学生的家长大多受过教育,甚至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有自己的思考,但是,也有些家长的思考和学校教育是背道而驰的。

同时,还有的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一些家长通过奋斗有了自己的产业。

如经商、办厂等,他们经济上富裕,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过分的溺爱,造成骄生惯养使学校教育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

2、抓好后进生的管理,必须与时俱进学校必须重视加强教育管理后进生的工作。

首先要求学校领导思想重视,以确定后进学生的性质,然后确定处理办法,这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班主任和科任老师要高度重视对后进生的教育,认真研究后进生情况。

①后进学生的问题是个别现象还是环境必然?(如果问题是环境必然,就不是说服教育所能解决的问题。

比如上网的问题,现在老师都在上网,怎能阻止学生上网?我们要做的是从网络道德这个角度给学生以教育影响。

绝不能认为一个学生喜欢上网就断定他是一个问题学生。

②后进学生的问题是偶然因素还是性格必然?(如果问题是偶然因素造成的,我们只要找到具体原因,抓住教育契机,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引导。

③后进学生的问题是性格使然还是品质原因?如果问题是性格使然,建议不能将这类学生划入后进学生,否则更加影响他们的情绪,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要将这三方面情况考虑清楚了,我们才能着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换言之,在教育管理后进学生之前,老师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思想,认真地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转化工作,才能教育好后进学生。

3、老师要关心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我们对后进生的教育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始终要保持一颗坦诚的心,真正做到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

要明确教育管理学生的目的,不是惩罚,更不是将后进学生赶出班级或赶出校门,我们对后进学生的教育目标,应该是治病救人。

只要老师关心热爱学生,就能千方百计接近学生,亲近他们,从而走进他们的心灵,为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而且,老师必须懂得,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受教育者,每个学都可能缺点错误、可能不听话、也可能学习成绩不好。

但是生个学生都会要求进步,他们有着一颗追求知识的欲望和感恩之心,这也为我们成功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老师平时关心热爱学生,积极热情地帮助学生努力克服错误缺点,相信一定能教育好学生。

同时,在教育管理后进学生过程中,要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灵活运用各种科学教育手段,而教育的最高技巧是爱。

爱是一种巨大的改造力量,有爱才有温暖,能使坚冰化水,顽石变玉。

对教育而言,亲其师则信其道。

这是教育管理问题学生的第一步。

在爱的关怀下,我们可以适应辅以其他的教育技巧和教育手段。

老师在平时多找后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对犯了错的学生,老师适当给他们宽容,让他们有自省的空间,并找与他周围学生或与他关系比较近的亲朋联系,让大家一起帮助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教育。

教育实践证明,只有关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

在教育管理后进生工作过程中,要对后进学生出现反复的思想准备。

既然是后进学生,那么,后进学生身上的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会是一天两天几能解决的。

所以老师要有心理准备。

在后进学生问题反复时,老师不能急躁、不能一味指责,而要耐心细致帮助后进学生的进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解决后进学生的问题,让每位后进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步,认真做好后进生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天职,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后进生教育工作第2篇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高喊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要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应有的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和核心。

尖子生自不必说,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培养其良好的素质,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能依据他们的心理,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和关怀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使后进生也能够自尊、自爱、自信和自强起来,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从而也带动了整个班级的全面提高。

多年以来,我们始终特别关爱着这支特殊的群体,取得一定的效果。

下面谈谈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探索后进生行为的心理特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是受其心理活动制约的,即便是无意识的行为也与其潜意识有关。

大量的事实证明,后进学生的不良行为就是由于其不良的心理因素而造成的,并在一定客观环境影响下相互发生作用,而呈现与社会要求不相和谐的扭曲性势态。

其主要表现为: 1、行为动机的盲目性。

中学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阶段,他们对客观事物认识往往不全面、不准确,有时甚至是错误的。

一部分常有行为过失的学生,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是非观。

有些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无什么特殊的目的,只是出于好奇、好动、试探等心理,因而带有盲目性。

他们经不起外界刺激的诱惑,而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2、心理意识的逆反性。

一般地说,处于心理发展未成熟阶段的中学生接受外界事物大都是顺向性的。

但由于心理、生理的变化,某种需要或情感得不到满足或受压抑,而产生逆反性心理。

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种心理的沉淀,与外界形成情感的隔阂和对立。

这样的学生一般有自己的主见,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因为是非观念模糊,常常是明知故犯,常以有意识地破坏性行为损害集体利益、他人的利益。

与优秀学生相比,他们还是有着自己的心理优势的,只要教育得法,后进生还是大有希望的。

这种心理优势突出表现在接受激励上。

同样是激励,对于不同的接受对象,激励效果是不相同的,后进生的激励效果更加明显。

优秀学生由于取得不少成绩,因而教师和家长对他们的态度往往是表扬多,批评少;奖励多,教育少。

正因为这样,优秀学生往往对表扬和激励产生适应性。

与优秀学生适应表扬一样,后进生由于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上下,往往习惯了批评。

爱和信任的缺乏,使他们自卑感增强。

而后进生一旦有了进步,得到教师及时、中肯而饱含深情的评价,哪怕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手势,都会让孩子感到无限的温暖,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们一旦意识到自己被认可,被赏识,便立即点燃希望之火,其本能的表现则是积极的配合。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文本的教育观念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甚至对人生的态度。

要帮助后进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摘掉有色眼镜。

教育是一个改变的过程,目的是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人。

我们认为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以往的控制、训斥学生转变为对学生尊重、真诚。

尊重不仅仅是一种态度,一种对人的看法,更是一种价值观。

尊重意味着关怀、理解、接纳,可谓是温暖的化身。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会令学生产生安全感,从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后进生中有一些创造力强的学生,他们通常会对很多事物产生疑问,而一些有创意的见解很可能影响实施教学计划,扰乱课堂常规。

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学生被批评,及至训斥,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当一位教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尊重与信任,他就会相信每一个个体都有独特的尊严与价值。

教师不但能欣赏学生的成就和优秀的一面,同时也应能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过失、困惑。

因此教师应尽量以积极,正面的态度来看待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课堂表现,不因为一时的学习落后或行为偏差就对学生形成偏见,不予关注,甚至完全放弃不管。

真诚理解是尊重的具体表现,真诚使学生感到自身的价值所在,也感到自尊自爱受到肯定,并由此增强自我改变的信心与勇气。

真诚一直被认为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真诚,学生就不可能真正信任教师。

《学习的革命》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生会了自爱。

所以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对促后进生转变尤为重要。

三、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1、大力提高赞许度,展示自我价值有些学生由于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往往会很自卑,从而封闭自己。

教师必须挖掘其身上哪怕是一个闪光点,提高对他的赞许度,就会使其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消除情绪干扰,并在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取得良好的适应。

一些学生常会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别人而产生过分的焦虑。

他们有时会怀疑自己的智力,甚至感到前途无望,特别是女学生想法更多。

我们一方面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只要成绩有提高,即使学生成绩在班级仍不理想,也予以全班表扬,并请进步显著的学生介绍经验。

这使他们看到了自己的能力,也使基础差的学生有了切合实际的努力目标。

学生因此放下了思想包袱,缓解了紧张情绪,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自我提高。

这种自我提高又促进了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解决问题,形成良性循环。

班主任想方设法尽可能为他们多提供实践机会,提高后进生在班级的地位。

如把板报等安排给他们完成,任命他们做小组长等,同时经常召开主题班会、辨论会,就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2、实施目标式管理,循序渐进转化一个后进生的形成,一方面可能是由先天素质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于在教育中使用方法不当,使其离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从管理学来说,合理的目标,不但有引导作用,而且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的实现会给人带来成就感,增强自信心等一系列积极作用。

美国著名的行为学家奥德弗研究表明,人在较低的层次需要得到较多的满足,对较高层次的需要就渴望满足。

给后进生的目标要有针对性、具体性,难易度要适中。

最好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制定目标,使其对所设置目标乐意接受,并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