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02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02

[模拟]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心理学)模拟102单项选择题第1题:在一次全市小学二年级的数学统考后,随机抽取男生35名,标准差为6,女生32名,标准差为4,若要在0.05水平上检验该次考试中男生和女生的方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正确的方法是 ( )A.X2检验B.F检验C.t检验D.Z检验参考答案:B题目中进行的是两个独立样本对应的总体方差之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检验的原理是考查两个总体方差的比值,如果比值在1附近波动那么就说明两个方差已知,如果比值过大或过小意味着两个总体方差不等。

两个方差的比值服从F分布。

因此本题选B。

第2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认知技能的是 ( )A.跳绳B.系鞋带C.眨眼D.使用纸笔计算参考答案:D技能分为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认知技能是对头脑中的信息进行操作的技能,动作技能是对骨骼和肌肉进行操作的技能。

但需注意的是,动作技能一定通过肌肉和骨骼的操作表现出来,有肌肉和骨骼反应的技能未必是动作技能。

使用纸笔计算虽有手指运动,但属于认知技能。

因此本题选D。

第3题:2014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结束后,央视通过央视网了解观众对2014央视春晚节目的喜爱程度。

央视使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B.个案法C.测验法D.观察法参考答案:A央视采用的方式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可以通过网络、电话、报纸等多种途径实现。

因此本题选A。

第4题: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 ( )A.直接兴趣B.间接兴趣C.个体兴趣D.情境兴趣参考答案:C根据兴趣的稳定性可将兴趣分为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与个体的情感和价值观相联系,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是个体兴趣。

情境兴趣是指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它持续的时间较短,对个体的知识、偏好系统产生影响,是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

因此本题选C。

第5题:数据11、11、11、11、14、14、14、17、17的中位数是 ( )A.14.0B.12.5C.13.66D.13.83参考答案:C中位数,又称中点数、中数、中值,符号为Md或Mdn。

中位数就是按顺序排列排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

一组数据有无重复数据以及数据个数的奇偶影响中位数的求法。

一组数据如无重复数据或重复数据出现在非中间的位置时,如果数据个数是奇数,显而易见中间的那个数就是中数;如果数据个数是偶数,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是中数,也就是中数位于中间两个数的中间。

当一组数据的中间的数和它附近的数重复时,要根据重复的个数将其均等地分开。

例如,在本题中,14位于中间,而14有三个,此时要将14均等的分为三部分,即分别是13.5~13.83(就是13.66);13.83~14.16(就是13.99);14.16~13.49(就是14.32)。

本题中,中位数是第一个14,因此,该组数据的中位数就是13.66。

第6题:在两个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不同的情况下(实验前测验的平均分有一定差距),若要以这两个班级为实验班研究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下列统计方法中,最恰当的是 ( )A.方差分析法B.因素分析法C.回归分析法D.协方差分析法参考答案:D协方差分析是关于如何调节协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效应,从而更有效地分析实验处理效应的一种统计分析技术。

在协方差分析中,研究者不希望协变量对实验处理产生影响,因此,通常在实验处理之前对协变量进行测量。

本题中,就需进行协方差分析,涉及的协变量就是学生的学习基础。

通过控制这一变量,可以分析教学方法的差异。

因此,本题选D。

第7题:小说《围城》中曾提及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取决于这个人最近一次请客吃饭时点菜的质量。

这种社会判断的成因是 ( )A.调整性启发B.可得性启发C.代表性启发D.直觉性启发参考答案:B本题涉及的是社会知觉过程中的认知启发现象。

认知启发是指人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

面对不确定的事件,人们常采用的三种启发是:(1)代表性启发,即人们根据当前的信息或事件与其认为的典型信息或事件的相似程度进行判断;(2)可得性启发,指人们根据回忆某些事情的难易程度进行判断,那些容易回忆的信息比那些不太容易回忆的更多地被拿来作为我们知觉判断的依据;(3)调整性启发,指人们进行判断时,先抓住某一个锚定点,然后逐渐地调整,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也称锚定启发式。

“饮食”是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人们很容易记住一个人与他人分享食物时的表现。

因此本题选B。

第8题: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A.无适当提取线索B.信息相互干扰C.痕迹消退D.压抑参考答案:A第9题:同概念一样,规则也有正例、反例,下述表述能体现桑代克“效果律”正例的是 (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得寸进尺C.入乡随俗D.吃小亏得大便宜参考答案:B第10题:对光敏感性较低,感觉阈限高,具有昼光觉功能的视觉感受器是 ( )A.棒体细胞B.神经节细胞C.双极细胞D.锥体细胞参考答案:D第11题:问卷调查中,首先问“您是否结婚?”,如果回答是未婚,将跳过以下问题不问。

如果回答是已婚,则进一步问“您是否有孩子?”设未婚概率为0.4,已婚中有孩子的概率为0.8,则访问中回答有孩子的概率是 ( )A.0.6B.0.8C.0.48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参考答案:C此题考查概率的乘法法则。

根据概率定理,两个独立事件同时出现的概率等于两事件概率之积。

在本题中,访问中回答有孩子的概率应为已婚和有孩子两个独立事件之积,已婚的概率为1-0.4=0.6,已婚中有孩子的概率为0.8,则已婚且有孩子的概率为0.6×0.8= 0.48。

第12题:进行方差区间估计时所依据的抽样分布规律是 ( )A.正态分布B.t分布C.x2分布D.F分布参考答案:C自正态分布的总体中,随机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其样本方差与总体方差比值的分布为X2分布。

因此本题选C。

第13题:人们能够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而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话或听到过的。

这表现了语言的 ( )A.创造性B.意义性C.指代性D.结构性参考答案:A语言的创造性表现在人们使用有限数量的词语和合并这些词语的规则,便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而这些语句是他们以前从未说话或听到过的。

语言的结构性表现在任何语言符号都不是离散、孤立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有结构的整体而存在的。

语言的意义性表现在语言中的一个词或一句话,都有一定的含义,这种意义性使得人们能够相互理解、相互交流。

语言的指代性是指语言的各种成分都指代一定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

因此本题选A。

第14题: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的知识属于( )A.描述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条件性知识参考答案:C第15题:提出动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班杜拉B.马斯洛C.斯金纳D.奥苏伯尔参考答案:A班杜拉在1977年最早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强调个人心理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

第16题:绝大多数被试者在测验中获得满分或接近满分的现象称为()A.天花板效应B.地板效应C.间隔效应D.绝对效应参考答案:A天花板效应和地板效应是指因变量反应指标的量程不够大,而造成反应停留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或最低端,从而使指标的有效性遭到损失的现象。

本题中绝大多数被试在测验中得分偏高,都在指标量表的最顶端,应属天花板效应。

第17题:下列哪一种能力理论是对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说的继承和发展?()A.智力多元理B.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C.阜南的能力层次结构理论D.智力三元论参考答案:C斯皮尔曼提出能力的二因素说,即能力由一般因素或一般能力和特殊因素或特殊能力组成。

阜南继承和发展了他的观点,提出了能力的层次结构理论,认为能力的结构是按层次排列的,在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之间存在着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即大小因素群。

第18题:勒韦(Levelt,1989)提出了语言产生的三阶段模型,该模型认为语言产生的阶段包括 ( )A.构造、转化、执行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C.构造、转化、发音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参考答案:B勒韦认为,语言产生包括三个主要的阶段:(1)概念化阶段:对所要表达的概念产生前词汇的信息。

(2)公式化阶段:把前词汇的信息映射到语言形式表征中。

这一阶段又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选择适当的词汇以表达语义,并确定词汇的句法特征;第二阶段为确定词汇的语音。

这两个阶段是严格按前后顺序加工的,两者不存在相互作用。

(3)发音阶段:把语音通过发音器官发出。

因此本题选B。

第19题:在一组数据中,Xmax=100,Xmin=10,P10=34,P25=52,P30=63,P75=74,P90=85,该组数据的全距、百分位差、四分位差顺次分别是 ( )A.90,51,22B.100,90,22C.90,51,11D.75,51,22参考答案:C全距是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用公式表示是:R=Xmax一Xmin,因此本题涉及的这组数据的全距为90。

通常情况下的百分位差的计算方法是P90—P10,因此本题中的百分位差为51。

四分位差的值等于P25到P75距离的二分之一,因此本题中的四分位差的值为11。

故本题选C。

第20题:小王去剧院看歌剧时迟到了,按规定,他必须在中场休息时才能进场,可是,他却趁检票员不注意时偷偷溜了进去。

据此可知,小王的这种气质类型很可能是 ( )A.胆汁质B.多血质C.黏液质D.抑郁质参考答案:B第21题:在假设检验中,β值是 ( )A.犯Ⅰ型错误的概率B.犯Ⅱ型错误的概率C.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和D.犯Ⅰ型与Ⅱ型错误的概率之差参考答案:B在进行假设检验时,有可能犯两类错误:(1)虚无假设H0本来是正确的,但拒绝了H0,这类错误称为弃真错误,即Ⅰ型错误。

由于这类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故又称为α型错误。

(2)虚无假设H0本来不正确但却接受了H0,这类错误称为取伪错误,即Ⅱ型错误,这类错误的概率以β表示,因此又叫β;型错误。

故本题选B。

第22题:关于记忆的SPI理论表述正确的是 ( )A.该理论仅阐述了记忆过程B.该理论仅阐述了记忆系统C.该理论整合了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D.该理论不关心记忆过程和记忆系统参考答案:CTulving提出记忆的sPI理论,试图将记忆系统和记忆过程的概念统一到一个更综合的框架中。

因此本题选C。

第23题:下列关于非参数检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非参数检验一般要求样本量比较大,计算复杂B.非参数检验法不能处理交互作用C.非参数检验法可以充分利用数据中包含的全部信息D.非参数检验法可以处理交互作用参考答案:B非参数检验一般对数据样本量要求较小,计算简单,但在统计过程中往往不会使用数据中包含的全部信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