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评论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6.拍摄角度 拍摄高度:平拍、俯拍、仰拍
拍摄方向:正面角度、侧面角度、斜侧角度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平拍 正面拍摄,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一致, 构成正面拍摄。正面拍摄的镜头优点是:画面显得端庄, 构图具有对称美。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 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 正面形象。其缺点是:立体感差,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 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卢广纪实摄影 2006年 在黄河边放羊的老汉受不了第三排 水沟散发的臭气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1.对比 色彩对比 明暗对比 形状大小对比 虚实对比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2.构图
以线条引导视线 主体对象所在位置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分法则 三分法则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的目光总是自然地落在一 幅画面三分之二处的位置上。尽量使主要的被摄体位于 画面三等分线的焦点上,效果会比位于中心位置更好。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俯摄
与仰摄相反,摄影(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 头俯视的感觉。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 景,有其独到之处。 从高角度拍摄,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周围环境得到较 充分的表现,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 它被压近地面,变得矮小而压抑见的。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这是一张在香港拍摄的建筑照片, 香港因为地少人多的缘故,导致香 港的建筑物密度和人口密度非常之 高,因此又有“水泥森林”的称呼。 摄影师 Peter Stewart 曾经拍摄 过一组摄影作品:《Hong Kong Stacked》,也是用超高密度的楼房 来体现香港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其中有很多经典的摄影机位,例如 励德邨、筒子楼等等,如果是长期 停留香港的摄影师,应该能够提供 更多有趣的位置,这些地方都可以 给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如果以后 想要再拍摄类似题材,就会起到相 应的作用了。
课程目的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摄影作品的分析及 鉴赏的能力。 导师将通过对理论的讲述及案例的分析, 让学生能有技巧并调理清晰地对摄影作品 作多维度的评论。
课程大纲
一、摄影的概念 二、摄影的分类 三、作品题材分析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一、摄影概念
技术层面: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 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 或者数码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 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 光介质曝光的过程。 艺术层面:摄影艺术是造型艺术的一种。以 照相机和感光材料为工具,运用画面构图、 光线、影调(或色调)等造型手段来表现主题 并求得其艺术形象。拍摄者使用照相机反映 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表达思想感情。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叶健强纪实作品 1991年 火车站挤满南下打工的人,上厕所 要排上大半个小时的队。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叶健强纪实作品 1991年 火车站挤满南下打工的人,上厕所 要排上大半个小时的队。
三、作品题材分析
1.题材评论
美国摄影家黄功吾(Nick Ut), 1951年出生于越南,16岁起就为美 联社拍摄照片。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经这样写道:「像1972 年占据了世界上大多数报章头版位 置的照片──一个赤身裸体、刚被美 国凝固汽油弹喷烧的南越儿童沿着 公路跑向照相机。她张开双臂,痛 得放声尖叫,在激起公众对战争的 反感方面,很可能比一百小时的电 视广播的暴行起作用得多。」黄功 吾藉著机智与勇气才能拍下了《火 从天降》(Villagers Fleeing a Napalm Strike),这张照片也让他 获得普立兹新闻摄影奖和荷兰世界 新闻摄影大奖。
二、摄影分类
1.记录摄影 摄影之所以诞生,就 是为了记录的目的。 它诞生之后所显示出 来的强大的生命力, 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 功能。这是其他技术 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 取代的。因此,从广 义上说,摄影就是记 录。
二、摄影分类
2.艺术摄影 随着摄影的发展,人 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 加艺术的元素,开始 产生艺术摄影。它与 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 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 而无绝对的界限。艺 术摄影拍出来的效果 更唯美,因为这不仅 需要技术,还要找准 拍摄的时间、地点和 角度。
二、摄影分类
3.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以其唯美的画 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 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 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十九世纪后半页,英国 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 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 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
作者通过对拍摄对象的理解,借鉴各类画 作的特点,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图像进行二 次创作,赋予作品绘画的意境。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平拍 正面拍摄,镜头光轴与对象视平线(或中心点)一致, 构成正面拍摄。正面拍摄的镜头优点是:画面显得端庄, 构图具有对称美。用来拍摄气势宏伟的建筑物,给人以 正面全貌的印象;拍摄人物,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人物的 正面形象。其缺点是:立体感差,因此常常借助场面调 度,增加画面的纵深感。 侧面拍摄,从与对象视平线成直角的方向拍摄,叫侧面 拍摄。侧拍分为左侧和右侧。侧拍的特点有利于勾勒对 象的侧面轮廓。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黄金分割法则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黄金分割法则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对角线法则 将画面的一条边平分,然后将其中一半再平分为三份, 如下图所示,用直线连接其中几点,就构成了对角线通 道。根据对角线法则,重要元素应该置于对焦通道上。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3.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 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 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指人 体肩部以上)、近景(指人体胸部以上)、中景(指人 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 (被摄体所处大环境)。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仰摄
摄影(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 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 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 关系,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 在高度上的对比因之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 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影视教材中常 用仰摄镜头,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对某种对 象的敬畏。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3.景别 满景镜头 满景镜头一般都是以景物来作为拍摄主体。无论是 小到戒指、杯子,大到楼房、地球等等,标准是它们占 据全部或大部分的镜头画面。它不需要像全景镜头那样 去表达空间环境,只是需要保持被摄物的完整性即可。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4.色调 暖色调:温暖 活泼 欢乐 冷色调:宁静、神秘、寒冷 对比色调:冷暖对比、明暗对比 (突出主题) 高饱和度:视觉享受、自然景观 低饱和度:气氛渲染、淡雅宁静
二、摄影分类
4.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 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 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摄 影是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 它不能记录物体反射光的位相 信息,因而失去了立体感。
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 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 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 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二、摄影分类
5.广告摄影 广告摄影是以商品为主 要拍摄对象的一种摄影, 通过反映商品的形状、 结构、性能、色彩和用 途等特点,从而引起顾 客的购买欲望。 广告摄影是传播商品信 息、促进商品流通的重 要手段。
三、作品题材分析
所谓题材,就是作品所要反映或表现的一种对象。比如 战争题材,环保题材,社会生活题材,自然风光题材等 等。这些题材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细分为若干小 题材,如社会生活的题材中可以分出文化娱乐的题材, 医疗卫生的题材,民俗宗教的题材等,自然风光的题材 也同样可以分出名山大川的题材,戈壁沙漠的题材,江 南水乡的题材等等。 题材可以很宽泛,也可以很狭小。一个好的题材往往可 以使一幅作品在内容的表达上以其特定的内涵紧紧抓住 读者的眼球。在世界级的新闻摄影大赛“荷赛”中,一 些反映全世界关注的焦点、热点新闻如中东巴以冲突, 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相关的作品,就会因其独特 而新颖的题材在评选中占尽先机,拔得头筹。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三分法则 拍摄风光照时,运用三分法则将水平线置于三分位置上, 这样的照片会具有最佳的视觉感受。如果兴趣点是大地 或水面,地平线一般位于上部三分之一处。相反,如果 兴趣点是天空,则可以把地平线置于下部三分之一处。 总之,让主要部位占据绝大部分画面。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黄金分割法则 一幅画面中的某些位置点会自动地吸引观众的目光。同 样,某些比例(无论是巧合或精心布置的)也会自然地 令观众感到舒服。达·芬奇研究了人类对美和和谐的观 念,并提出了称为“黄金分割”的原则。其实在达·芬 奇之前,巴比伦人、埃及人以及古希腊学者就已经开始 在建筑和艺术中应用黄金分割法则了。 要得到“黄金点”,需要用4条直线将一副画面分成不 相等的9个区域。每条线分割的原则是:将画面分为一 大一小两部分,其中较大部分的边长与较小部分的之比, 等于全部画面边长与较大部分的之比。最终4条直线的 交点,就是所谓的“黄金点”了。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5.黑白色调 亮调:白色与灰色(白 、级浅 灰、浅灰、中灰)占绝对优势 的照片,称为高调照片。高调 照片给人以圣洁、明朗、开阔 之意,所以高调照片给人视觉 感受为轻盈、纯洁、明快、清 秀、宁静、淡雅与舒适。
四、作品的表现形式
5.黑白色调
低调: 黑或黑灰色占绝对优 势的照片,称为低调照片。低 调的照片使人联想到黑夜,所 以低调照片能给人神秘、含蓄、 肃穆、庄重、粗豪、倔强和力 量的视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