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

➢ 对流只在流体中产生。
热辐射
➢ 热辐射是两物体间不需要直接接触,而通过电 磁波来传递能量的过程。
➢ 绝对黑体; ➢ 绝对白体。
第三节 通过短路电流时导体的热计算和 电器的热稳定性
一.短 时 发 热 过 程 分 析:
二.热稳定性的概念:
电气或导体必须能承受短路电流的热效应而不至被 破坏的能力,称为电气或导体的热稳定性。
❖ 破坏膜的方法主要是:
❖ (1)利用机械力作用将膜压碎; ❖ (2)使用高温迫使膜分解或融化;
影响接触电阻的因素
接触形式:
按接触外形的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三类:点 接触、线接触、面接触。
加在触头上的总压力是F,接触点的数目是n, 那么每个接触点上的压力值设为F1,则:
F1
F n
材料性质:
电阻率; 硬度; 化学性能; 生成金属化合物的机械强度与电阻率。
dt
d 1
1
d(1 ) 1
❖ 设时间积分区间为 t 0 至 t td ,
❖ 温度积分区间为 0至 d:
td 0
Id2 S2
dt
C0 0
d (1 )d 0 1
C0 0
[2
ln 1 d 1 0
(d
0 )]
一个等效
❖ 热稳定电流:在电器标准中热稳定电流是以稳态电流(额
定电流的倍数)表示;
I 2Rdt mCd +Kzh S( 0 )dt mCd +KzhS dt
K zh ——导体综合散热系数 W/(m2 C) ,非常数; S ——导体的有效散热面积;
——导体对周围环境的温升, 0 ;
上式可变为:
I2R
mC
d
dt
Kzh S
解该常系数非齐次一阶微分方程,可得:
其中:
I 2R Kzh S
特点:
取决于金属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质。其对电接触 的破坏性取决于膜的厚度和膜的性质(薄的膜在大 压力下易碎,有些膜又可在高温下分解)。
❖ 有机膜:

从绝缘材料中析出的有机蒸气,在金属触头表面形成一
层粉状的不导电的有机聚合物薄膜,称之为有机膜。
❖ 特点:
其绝缘性能好,绝缘电阻大,击穿电压比无机膜大很多。
粗加工,精加工,电化学或机械抛光等手法。
工作环境:
主要指环境的温度,是否有腐蚀性气体,是否 潮湿等等。
接触电阻的稳定性:
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
第二节 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 o C-1
一、导体发热
单位长度导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I 时,由电阻损 耗产生的热量为:
PR I 2 Rac
式中的 Rac为交流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3. 热辐射
❖ 玻尔兹曼公式:
Pf
5.7[( 273
100
)4
(
273 0
100
)4
]S
f
——发热体表面温度
0 ——接受热辐射物体表面温度
——辐射系数 W /(m2 C4 ) ,与发热体表面情况、
颜色有关;
S f ——热辐射面积。
三、导体的正常温升过程
1. 导体温度未达稳定时,热平衡方程:
120
80
40
0
200
400
600
C

1、连续发热 2、短时发热
绝缘性能降低
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绝缘材料的寿命周期; 绝缘材料的允许温度;
绝缘的耐热温度
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该类材料所能承受而不致引起其机械特性、
电气特性和热性能降低的最高工作温度,也称 极限温度。
按我国标准将绝缘材料按耐热温度分为七 级,在该温度下能工作20000h而不致损坏。
❖ 等值时间法:依据等效发热概念,设导体中通过热稳定电
流为 I ,等效时间为 tx :
tx tx1 tx2
❖ 则短路电流对时间的积分可等效为:
td 0
I
2 d
dt
I 2 t x
I2tx
C0 S 2 0
d (1 )d 0 1
C0 0
[2
ln 1 d 1 0
(d
0 )]
解上述微分方程:
RJ= RS+Rb
接触的类型
❖ 固定接触:用紧固件压紧的电接触。工作过 程中无相对运动。
❖ 可分接触:在工作中可以分开的接触,又称 触头。
❖ 滑动及滚动接触:在工作中,触头间可以互 相滑动或滚动,但不能分断电路。
收 缩 电 阻
❖ 整个接触面的收缩电阻为:
❖ 各个接触点收缩电阻的并联值;
RS
I 2R Kzh S
均质导体温升曲线
四、导体长期允许电流
❖ 导体长期允许电流:
Iy
Kzh S(y 0 )
R
I y ——导体长期允许电流;
y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温度, y y 0 ;
五、导线绝缘层温升
❖ 根据傅立叶定律:
Q
Sr
d
dr
❖ Q——即导体散发功率P; ❖ Sr——半径r处表面积;Sr 2 rl
❖ l ——导体长度;
❖ 以功率P代替Q,可得:

P dr d
2 rl r
❖ 积绝分缘区层间中:的r温1 —度r降2 ,落绝为缘:层内表面温度 1 ,外表面温度 2 ,则
1
2
P
2l
r2 dr P ln r2
r r1 2l r1
❖ 绝缘层外表面的温升可用牛顿公式求得:
P KzhS 2
电气发热与 计算
主讲人:陈磊
主要内容
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 导体的长时发热与散热; 导体短时发热与散热;
第一节 发热对载流导体的影响
一.载流导体运行中的工作状态 二.载流导体工作中的损耗
1. 电阻损耗 2. 磁滞、涡流损耗 3. 介质损耗
三.发热对导体和电气的不良影响
1. 机械强度下降 2. 绝缘性能降低 3. 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
接 触 电 阻
产生接触电阻的原因:
1、 切面(接触面)表面的凹凸不平,金 属实际接触面积减小,使电流线在接触面 附近发生严重收缩现象; ➢ 2、 接触面在空气中可能迅速形成一层薄 膜附着于表面,使电阻增大。
接触电阻的组成
接触电阻RJ由两部分组成: (1)收 缩 电 阻——RS; (2)表面膜电阻 ——Rb;
最高允许温度: 是用一定方法测定的电器元件的最热温度,在此温度下,
整个电器能保持连续工作; 允许温度小于耐热温度; 分为正常最高允许温度和短路最高允许温度,后者较高; 电气设备的允许温度要考虑到它的最薄弱环节; 短路最高允许温度通常用来校验设备的热稳定性。
导体接触部分性能变坏
发热使导体接触面氧化,生成氧化层薄膜,接触 电阻增大,增大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成倍增长; 使弹簧的弹力元件退火,压力降低,接触电阻增加; 可能导致局部过热火灾。
度上温度差 1 C时,所传导的热量;
SC——给定的热传导面积。
热传导示意图
2. 对流
Pc ( 0 )SL
Pc ——对流散出的热量;
——发 ;
——对流散热系数,单位时间内热面积上散出的热量;
单位:W/(m2 oC)
SL ——散热表面积( m2 )。
各级绝缘材料的耐热温度
等级
耐热 温度
相应的材料
Y
90
未浸渍过的棉纱、丝及电工绝缘纸等材料或组合物所组成的绝 缘结构
A 105
浸渍过的Y及绝缘结构材料
E
120
合成的有机薄膜、合而成的有机瓷器等材料或其组合物组成的 绝缘结构
B 130 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
以合适的树脂粘合或浸渍涂覆后的云母、玻璃纤维、石棉等, F 155 以及其他无机材料,合适的有机材料或其组合物所组成的绝缘
Rac
K fj
[1 (
S
20)]
式中 K fj ——附加损耗系数;
——导体温度为20 C时的直流
电阻率; mm2/m
——电阻温度系数o C-1;
——导体运行温度 o C ;
S ——导体截面积 mm2 ;
1.热传导
二、导体散热
PC
SC
d
dL
——导热系数 W/(m C) ,即单位面积单位厚
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反,则相邻近的 一侧电流密度比较大;
若两根导线流过的电流方向相同,则相邻的一 侧电流密度较小,相反的一侧电流密度较大。
磁滞损耗
基本磁滞回线
铁磁质物质内 的磁感强度
Br—— 剩余磁感应强度;
HC—— 矫顽力
这种B的变化滞
后于H变化的现象
称为磁滞现象。
外磁场强度
涡流损耗
减小涡流的方法
2
P K zh S
P
Kzh 2 r2l
❖ 则:
1
P( 1
2 l Kzhr2
1
ln
r2 r1

❖ 若圆导体外包有几层导热系数不同的绝缘层:
1
P( 1
2 l K zhrn1
n i 1
1
i
ln
ri1) ri
六、提高导体长期允许电流的方法
减小导体电阻:
1. 采用电阻率小的材料; 2. 减小导体的接触电阻; 3. 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
t
t
(1 e T ) 0e T
t
t
W (1 e T ) 0e T
T m C ——发热时间常数 Kzh S
0
2. 用牛顿公式求导体发热稳定温升
牛顿公式:
PS KzhS
PS ——散热功率;
在热稳定状态下,线圈的发热应等与其散热,即:
I 2 R PS KzhSW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