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万吨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研

年产5万吨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可研

目录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结论与建议 (5)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6)2.1背景 (6)2.2必要性 (7)第三章市场分析 (10)3.1产品市场需求 (10)3.2产品市场供给 (10)3.3产品目标市场及价格预测 (11)3.4竞争优势及营销策略 (11)第四章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3)4.1建设规模 (13)4.2产品方案 (13)第五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15)5.1项目选址 (15)5.2建设条件 (15)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 (19)6.1技术方案 (19)6.2设备方案 (24)6.3工程方案 (26)第七章总图布置与公用工程 (31)7.1总图布置 (31)7.2给排水工程 (32)7.3供电 (34)7.4地震设防选型 (36)7.5生活福利设施 (37)第八章原料及燃料动力供应 (38)8.1原材料、燃料消耗 (38)8.2来源分析 (39)第九章节能节水 (41)9.1节能 (41)9.2节水 (43)9.3节能节水效果 (44)第十章环境影响评价 (46)10.1项目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46)10.2项目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源 (46)10.3污染物和污染源治理措施 (48)10.4环保投资 (53)10.5环境保护管理和环境监测建议 (53)第十一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57)11.1工厂生产过程危害因素分析 (57)11.2设计中采取的安全卫生防护措施 (58)11.3消防 (61)第十二章项目管理与实施 (63)12.1项目管理 (63)12.2人力资源配置 (64)12.3项目实施安排 (66)12.4工程招标方案 (66)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9)13.1投资估算范围 (69)13.2估算编制依据 (69)13.3建设投资 (70)13.4建设期利息 (70)13.5流动资估算 (70)13.6项目总投资 (70)13.7项目筹资 (71)第十四章财务评价 (72)14.1财务评价依据、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72)14.2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 (72)14.3成本估算 (73)14.4财务效益分析 (73)14.5不确定性分析 (73)14.6财务评价结论 (73)第十五章社会效益分析 (74)第十六章风险分析 (75)16.1风险因素的识别 (75)16.2风险程度的设计 (75)16.3风险对策 (76)16.4风险分析结果的反馈 (79)16.5风险与对策 (80)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1)17.1结论 (81)17.2建议 (81)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5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循环利用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xxxxxxxxx简介:xxxxxxxxx成立于2005年11月8日,注册地址为xxx省xxx市,法人代表xxx,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肆仟万元,系自然人独资企业。

主要经营润滑油、润滑油基础油、沥青的制造、加工销售。

公司现有职工95人,其中高级管理人员12人,专业技术人员23人,同时已安置下岗职工15人,为失业人员提供了再就业机会。

公司目前已与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建立起了资源与市场协作互补机制,具备稳定的润滑油产品销售渠道,并在国内率先建立起了快捷有效的废润滑油收集网络。

公司在废旧润滑油处理技术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与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在技术开发方面建立起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公司还与美国最大的废旧润滑油处理商——美国金属润滑油公司建立起了技术合作关系,是该公司在中国的唯一合作伙伴,即将联合建立废旧润滑油技术研发中心(博士站)和润滑油回收循环利用基地。

公司本着“诚信为本,顾客至上,携手合作,互利双赢”的宗旨,追求企业内在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公司是xxx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连续八年“讲诚信,重质量”单位;是xxx市商业银行AA级授信客户;是xxx银行协会“信贷诚信企业”;是xxx市人民政府“守合同重信用单位”,是xxx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先进单位。

1.1.3拟建地点xxxxxx开发区1.1.4建设规模与目标项目拟建规模为年处理5万吨废润滑油,实现资源再生循环利用。

达产后年生产出50000吨润滑油成品产品、22000吨基础油料及3700吨重质燃料油。

1.1.5主要建设条件⑴项目选址位于xxxxxx开发区,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地理区位条件满足项目要求。

xxx地区项目管理所需的招投标、监理等项目监督管理机构有多家,可以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本地区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企业多家,施工力量雄厚,完全有能力承接该项目的施工。

本地区人、材、物等资源供应条件较好,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要。

⑵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资源循环利用的相关政策。

项目建成后,可以减少废润滑油对环境的影响,同时还能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项目建设能够得到国家政策支持。

⑶项目建设地地质条件好,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可以满足项目要求。

因此项目建设的主要建设条件是具备的。

1.1.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12635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5885万元,申请银行贷款6750万元。

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1907万元,年新增净利润3637万元,新增税金4587万元。

1.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⑴《“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⑵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国经贸资源[2002]9号);⑶废润滑油回收与再生利用技术导则(GB/T 17145-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12月12日批准 1998年7月1日实施);⑷遵照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1997年版)》中有关规定进行编制;⑸《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⑹xxxxxxxxx与有关方面的专家交流、咨询,与同行业的相互考查和对市场调研得出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咨询》;⑺5万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的工程设计基础资料。

1.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备注一.数据1 产量达产后正常年份1.1 润滑油吨50000 达产后正常年份1.2 基础油料吨22000 达产后正常年份1.3 重质燃料油吨3700 达产后正常年份2 销售收入万元51907 达产后正常年份3 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348 达产后正常年份4 总成本费用万元46710 达产后正常年份5 利润总额万元4849 达产后正常年份6 所得税万元1212 达产后正常年份7 税后利润万元3637 达产后正常年份8 新增职工人数人146 达产后正常年份9 项目总投资万元126359.1 固定资产投资万元78449.2 流动资金万元479110 新增建筑面积m2811111 总占地面积亩20二.指标1 投资利润率% 38.38 达产后正常年份2 投资利税率% 65.09 达产后正常年份3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 39.124 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 31.685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I=10%)(所得税前) 万元223146 全投资财务净现值(I=10%)(所得税后) 万元156457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前)年 2.8 不含建设期8 投资回收期(所得税后)年 3.4 不含建设期9 BEP(生产能力利用率)% 37.710 资产负债率% 24 达产年11 利息备付率% 25.8 达产年12 偿债备付率% 26.8 达产年1.2结论与建议1.2.1结论通过对5吨/年废润滑油再生加工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的全面研究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⑴项目具有良好的市场和稳定的原料来源,并可通过实施该项目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⑵项目技术工艺成熟,生产工艺组合了成熟可靠的传统润滑油精制工艺技术和自创的废润滑油脱水脱杂质的独特技术,优化了废润滑油再炼制再生工艺,既保证了生产过程得以连续稳定进行并使得到的产品的质量达到相应的产品标准。

⑶项目选址交通条件、供水条件、供电条件良好,具备开工条件。

⑷项目的财务分析表明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⑸项目的设计、建设,充分考虑了环境保护和工厂的三废治理措施。

工厂建成投产后,对周围环境和生态平衡无不良影响。

本项目不论从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来看,还是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来看,是必要的、可能的和可行的。

项目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1.2.2建议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但是由于项目规模较大,时间较紧,开发过程中各方面工作协调难度较大。

建议强化项目进程中的投资、质量、进度计划,注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及变化因素的预测与防范对策,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2.1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润滑油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每年换下来的废旧润滑油品量也越来越大。

这些废油如丢弃到环境中去,将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回收利用的各种再生资源日益增多。

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上,废润滑油的组成中,除了含有2%-10%的变质物外,其余的90%~98%都是好的成分,是完全可以再利用的。

选择合理的工艺,规模化专业化进行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可以解决废润滑油再生技术上难于脱水脱杂质、难于分馏、加工单位费用大等一系列的问题。

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是保护环境的需要也是节约能源的需要。

同时,废润滑油的规模化、专业化的再生利用也是废润滑油加工生产企业获得经济效益的需要。

只有规模化、专业化地再生利用废润滑油才能获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根据市场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为地处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长株潭经济区,工业经济正在飞跃发展,有更大的润滑油需求市场,同时产生更大的废旧润滑油再生市场,更需要以环保的形式利用废旧再生润滑油。

xxxxxxxxx多年来一直从事润滑油经营,近年来开始研究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并同国内知名专家,以及国外相关的废润滑油的再生利用企业进行接触,对国内润滑油市场,国内、国外的废润滑油再生利用技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一直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种类、不同组成的废润滑油进行再生利用不断的试验。

公司决定在原有润滑油精制项目的基础上,新建5万吨/年的废润滑油再生利用装置,利用好省内特别是长株潭经济区以及周边江西、湖北、广东的废润滑油资源,以赢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2必要性⑴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