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

教育学基础练习题

第一、二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1.《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 直观性B.巩固性C.启发性D.循序渐进2.“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 )的观点。

A. 赫尔巴特B.皮亚杰C.杜威D.瓦 ?根舍因3.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

A. 孟子B.荀子C.墨子D.孔子二、多项选择题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哪几种经典的观点? ( )A. 神话起源说B. 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E.以上几种都是同步辅导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A. 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 职业教育D.学校教育2.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C. 美国教育家杜威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 《论语》B. 《师说》C. 《学记》D. 《孟子》4.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 )。

A 杜威和《普通教育学》 B. 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C. 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D. 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5.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是在( )。

A. 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 近代D.现代6.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 )。

A. 孔子B.孟子C. 墨翟D.朱熹7.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 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 近代D.20 世纪以后难度提升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该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 ( )。

第页共 16 页 1A. 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洛克D.杜威2.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 《民主主义与教育》 B.《政治学》C. 《理想国》D. 《大教学论》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 ( )。

A. 洛克B.赫尔巴特C.卢梭D.康德 4.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 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 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 任务、 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制度叫( )。

A. 学制 B.学校教青 C.正规教育 D.制度化教育5.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称 为 ( C )。

A. 普通教育 B.全民教育C.职业教育D.义务教育8.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 ? ()A. 美德可教B. 教学的教育性C. 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D.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9.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 ( )。

A. 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 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10.学校教育产生于 ( B)。

A. 原始社会末期B. 奴隶社会初期C.奴隶社会末期D. 封建社会初期11.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教学原则与下列哪条教学原则相一致 ? ()。

A.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 学而知之C.不愤不启,不徘不发D. 温故而知新 12.“教育”二字连用最早见于 ()。

A. 《孟子》B.《论语》C.《学记》D.《中庸》 14.主张“教育即生活” ,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 ( B) 。

A. 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二、多项选择题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 ( )。

A. 以儿童为中心B.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C.学校即社会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 政治制度2.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A. 社会文化B. 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 地方文化第页共 16 页 23.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 社会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 )。

A. 对个性的理解B. 对集体的看法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D. 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2.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 教育方针政策B. 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 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同步辅导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 政治制度B.人口因素C.社会生产D.自然环境2.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

A. 物质文化B.精神文化C.制度文化D. 观念文化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 )。

A. 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传统文化D. 科学技术4.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B )。

A. 学生文化B.学校文化C.学校制度D. 学校传统5.学校文化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思想观念是( )。

A. 伦理观念B.道德观念C.求知观念D. 价值观念6.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是( )。

A. 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生产关系D. 经济基础难度提升强化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 )。

A. 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D.促进经济增长2.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

A. 协调功能B.文化功能C.理性功能D.服务功能3.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 )。

A. 学校的物质文化B.学校的组织文化C.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D.学校的制度文化4.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 )。

A. 美国的舒尔茨B.美国的凯恩斯C.中国的于光远D.苏联的斯特鲁米林二、多项选择题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

第页共 16 页 3A. 决定教育的规模B.决定教育的速度C. 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2.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 ) A.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 D.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B.孟子C.韩非子D. 荀子2.“揠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 人阶段性 B. 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3.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

A.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C.家庭的环境D.后天学习和训练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 A. 成熟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D.环境论 E.内发论2.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表现在 ()。

A. 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B.加速个体发展C.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延时的价值D. 开发个体特殊才能E.发展个性同步辅导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墨子B.孟子C.孔子D. 荀子2.在教育、 教学中采用 “一刀切、 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 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 人不平衡性 B. 阶段性 C.顺序性D. 差异性3.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这体现了以下哪种观点 ? (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 教育万能论4.加强 2~3 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5.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A. 阶段性 B.互补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6.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A. 阶段性B.能动性C.主观性D.互补性第页共 16 页 47.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个体身心发展一般规律的 ( )。

A. 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

A. 决定因素B. 无关因素C.物质前提D.补充因素9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 ...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 。

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教育决定论D. 自然发生论10.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 )。

A. 生理活动B. 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 物质活动11.有些专家把 ( )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A. 幼儿期B. 儿童期C.少年期D. 育年期12." 未来 "成为最重要的概念是在( )。

A. 幼儿期B. 儿童期C.少年期D. 育年期13.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成熟B. 个体主观能动性C.遗传D. 环境1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 ( )作用。

A. 主导B.制约C.决定D. 辅助二、多项选择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

A.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客观性D.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性E.以上都是2.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 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C.人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 人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 )。

A. 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育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育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B.在认知方面,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C.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D. 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E.使学生认清时代的要求、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持内发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

A. 孟子B. 荀子C.威尔逊D. 格塞尔E.洛克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白板说”的是英国哲学家( )。

第页共 16 页 5A. 华生B.威尔逊C.洛克D. 格塞尔2.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这是“因材施教”一词的 来源。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顺序性B.互补性C.差异性D. 阶段性3.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