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简答题背诵绪论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学校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答: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①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②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③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方面(怎样学习教育学)?答: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②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③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④注意教育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3.孔子的教育思想答:①第一个提出“有教无类”教育宗旨,第一个提出启发性原则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师人格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不耻下问,身体力行、学思结合、温故知新等教育原则方法4.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答:他毕生倡导和推行生活教育,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重要主张。
5.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答: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泛智”)②首创班级授课制③教育“遵循自然”6.杜威的教育思想答:①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和教学原则,②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的思想和教学模式。
③现代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第一章教育7.简述教育的两大功能答:(1)社会发展功能①经济功能: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②政治功能: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③文化功能: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2)人的发展功能: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进和形成作用包括:①促进个体社会化②促进个体个性化8.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答: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①广义教育: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②狭义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9.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答:①生产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②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和公平性上③科学性:教育内容和手段的科学性④革新性:现代教育改革的浪潮席卷全世界10.简述小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启蒙作用答:(1)基础地位①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为个体的身心发展奠定基础②小学教育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第一阶段,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2)启蒙作用①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②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③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11.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答:①贯彻“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②实施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理论要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实践能力、创新精神12.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答:①全民性: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②义务性:小学教育具有强制性和免费性③全面性: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二章学校13.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答:①有组织机构和章程②有合格的教师③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④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14.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学校的公益性特点)(简答)(一)学校与企业的区别1.设置目的的不同:学校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企业则是以盈利为目的2.调节手段不同:学校的经费来源是多渠道的,主要部分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企业则进行经营性活动3.与政府关系不同:学校,政府必须对其权力和行为作出必要的限制;企业通过市场来进行调节4.产出不同:学校是公共服务;企业是商品(二)学校公益性的两个具体表现(简答)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学校的公益性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
4.公益性原则,不仅体现在公立学校,同时也体现在私立学校中15.克服沟通障碍的方法(简答)第一,在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建立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第二,使用恰当的准确的语言文字第三,选择最佳沟通媒体第四,注意信息的时效性第五,重视对信息的反馈16.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简答)(一)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学校内部管理)2.教学工作管理3.教务行政管理4.总务工作管理(二)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方法(选择)1.行政方法2.法律方法3.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17.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国家如何加强小学的管理和监督)答: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
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
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
④教师的人事管理制度。
18.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简答)(1)学校对儿童施加的影响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和决定性因素,对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2)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3)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4)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19.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简答)(1)根据子女的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第三章学生20.儿童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答:(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4)理解儿童发展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①儿童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变化;②儿童的发展是其生理成熟与生活的社会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理成熟过程。
③儿童的发展不等于儿童的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
21.儿童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遵循儿童儿童发展的特点展开教育答: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变化的复杂过程①顺序性:身心发展是稳定的、连续的、不可逆转的过程教育策略:循序渐进②不平衡性:同一个体不同年龄段、不同方面发展速度水平不同教育策略:两个高速发展期③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任务教育策略: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④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优势智能、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不一样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原则⑤互补性:生理机能互补、心理机能互补、身心互补教育策略:扬长避短22.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教育对儿童的发展有何作用)答:教育与儿童的关系普通关系:教育与儿童发展之间是一种主从关系,发展是主,教育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目的,教育是手段教育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什么是教育的科学性)(简答)教育的科学性指教育既要真实地了解和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又要正确理解社会生活,提供给学生的教育内容、方法等要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需求,从而使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相一致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把握:(教育的科学性的具体影响作用)(一)教育目标要真实反映社会的要求(二)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三)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四)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案例)1.要尊重儿童的感受2.而要尊重儿童的选择3鼓励学生的创造创造是人的潜在能力得以发挥的根本途径,也是个人发展与人类进步的根本途径23.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提出了哪些要求)?答:(1)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目标的重新界定①终身发展成为主导价值②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的发展目标③个性化发展是新发展观的内在含义(2)新课程改革对学生发展的外在环境的新要求①对学习内容重新规划②强调学校学习与学生社会环境相联系③对课程实施的教学方式进行更新第四章教师24.教师的社会作用1.通过教育活动选择,传播,提升和创造人类文化2.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文化知识以培养人3.通过传递文化和培养人全面推动人类社会发展25.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特点?答:①复杂性:是由教育对象、任务、过程、方法和手段的复杂性决定的。
②创造性:表现在因材施教、“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育机智等方面。
③示范性:是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及儿童爱模仿、易受暗示的心理特征决定的。
④长期性:既表现为后效性,又表现为长效性。
26.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答:(1)文化素质①全面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
②艺、体、劳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教育素质①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教法知识②教育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③运用教育机智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④教育科研能力:如观察儿童的能力(3)职业道德素质: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27.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课程观(1)学校的课程是发展的(2)学校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建构的(3)课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载体28.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学生观(1)学生是独立自主的人(2)学生有无限的创造潜能(3)学生是完整的人和有差异的人29.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转变(角色观)(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研发者(4)教师是社区型开放教师30.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简答)(一)民主平等政治上和人格上是平等的,在真理面前是平等的,(二)尊师爱生爱生是尊师的基础知识,尊师是爱生的结果教师是教育者,他在建立尊师爱生新型师生关系中起主导作用(三)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三)教学相长在师生共同参与的教育活动中,双方存在着相互促进,彼此推动的关系“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
”31.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可是论述)答:①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结合起来②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③在平等的基础上树立教师威信,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第五章教育目的32.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功能:①导向功能: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是教育活动的灵魂。
②调控功能:对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具有协调、控制作用。
③评价功能:教育目的是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
33.确定教育目的的主客观依据有哪些?答:(1)主观依据: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具体内容: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2)客观依据:社会历史条件+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规律具体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②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③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④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3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1)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2)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3)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什么?答:①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