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一、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
q 市场主体是在市场上从事经济活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个 人和组织体。市场经济以市场主体为基本要素。
n (一)市场主体的部门法属性
q 经济法中的市场主体制度,是实施不同市场主体差别待遇的制 度。差别的性质、内容和程度均以市场经济的需要及国家对其 施以干预的力度而定。
q (1)它是资本经营者而非商品经营者,即它所经营的是体现为 生产要素的资本,而非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出的商品或劳务
区划; q (3)地方政府是国家设在地方的国家行政机关,它同中央政府的区别
是基于行政系统中的地位、职责、权限的不同而管辖范围不同; q (4)省级政府在各级地方政府中处于特殊地位,其职权与权限间接决
定着中央政府的集权度。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四)地方经济行政系统的框架设计 n 改革实践中出现了许多突破以行取区划为基础的地方行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概述
n 一、经济法主体的概念和特征
q 经济法主体,亦称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国家协调本国经 济运行过程中,依据经济法享有权利(权力)和承担义务的组织体 和个人。 Ø 第一,经济法主体是由经济法赋予法律资格的社会实体。 Ø 第二,经济法主体是存在于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的 主体。 Ø 第三,经济法主体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当事人。
q 经济管理主体具有下述主要特征:
•特征
•统一性与个 别性相结合
•经济性与管 理性相结合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二、经济管理主体的资格
q 关于经济管理主体资格的立法,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Ø 第一,职权法定
•1
•职权授 予法定
•2
•职权内 容法定
•3
•职权行 使法定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二)双重身份分开的方式
q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中,公共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分开 有机关分开和规则分开两种思路。
q 机关分开,是指为改变以往同一经济管理主体兼有双重身 份的现象,将执掌公共管理者职能的机关与执掌所有者职 能的机关分开。
q 规则分开,是指就公共管理者职能和所有者职能分别设立 各自不同的运行规则,而允许同一机关兼有两种身份,当 执行哪种职能时就适用与其职能相应的运行规则。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二)市场主体的资格
q 市场主体资格有一般市场主体资格和特殊市场主体资格之 区分。
q 前者是指从事各种市场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资格,适用民法 中民事主体制度。
q 后者,即进入特定市场,从事特定项目、行业、地域、场 所等的交易和竞争的资格,它所适用的主体范围不具有普 遍性,换言之,它是对社会实体之市场准入资格的限制。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Ø 第二,权限适当 Ø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赋予经济管理主体的职权,必须遵
循政府与市场互补的规律,限定其职权的边界,特别是在“权力 与权利”关系中的边界。 Ø 第三,权责对称
•权责对称
•经济职权和 经济义务设
定的统一
•经济职权和 法律责任设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四、经济管理主体的层级框架 n (一)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内涵
q 我国学界主要有四种代表性观点:
•利益关系
•权力关系 •权力义务关系 •事权财权与责任的关系
PPT文档演模板
•即中央政府 代表国家利 益,地方政 府既是设在 地方的国家 利益代表, 也是地方利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q (2)在经济区层面,鉴于目前行政区的区域利益主体角色弱化不 够而经济区区域利益主体和决策主体缺位的局面,为建立以经济 区为主体的宏观分级调控体系,应当建立跨行政区的经济区协调 与管理机构,允许其在各相关行政区共同参与和协商下行使一定 的决策权、节权和争端处理权;制定一套经济区内各相关行政区 政府或其部门相互沟通、协作的制度,以实现经济区内各利益主 体相互竞争与合作的规范化。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概述
n 三、经济法主体的资格
n (一)经济法主体资格的界定
q 经济法主体资格,又称经济法人格,即一定社会实体依法能 够成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资格。
q 经济法主体资格与民事主体资格、行政法主体资格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其区别主要在于:
Ø (1)民法和行政法都是设定抽象的法律人格,经济法则是 设定具体法律人格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概述
n (二)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法律依据
•A •宪 法
•B •国家机关组织法
•C •有关法律
•法律依 据
•D
•有关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其他规范性文件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概述
n (三)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方式
•经章程、合同认可而取得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特殊市场主体资格之产生,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地域限制
•经济领域限制
•法律制裁限制
•资本来源国限制
PPT文档演模板
•主体职能限制
•所有制性质限制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二、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配置 n (一)市场主体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配置三种情况:
q (1)名称固定化 q (2)内涵特定化
n (二)符合国家协调经济运行目的原则 n (三)多标准并存原则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四、投资者 n (一)投资者的界定 n 广义投资包括直接投资(狭义投资)和间接投资。 n 直接投资一般指营利性投资,即追求保值增值目标
的投资,国有资产投资中还包括有非营利性投资。
Ø (2)民法仅从横向关系的维度,行政法仅从纵向关系的维 度设定主体资格;经济法则从多种维度的经济关系,设 定主体资格。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经济法主体概述
PPT文档演模板
Ø (3)民法给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行政法给行政机关 和行政相对人设定的条件,都是普通性条件;经济法给各 种主体设定的条件多是特殊性条件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二)中央一地方政府关系的改革
q 实现中央和地方经济职权的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的改革,呈现出三种倾向:
•倾斜分权
•纵向分权
•三种倾向
•经济分权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三)地方政府的地位
q (1)地方政府包括了除中央政府以外的各级政府; q (2)与各级地方政府相对应的是,国家为进行行政管理而设置的行政
定的统一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经济管理主体
n 三、经济管理主体的双重身份 n (一)双重身份的界定和存在模式
q 现代各国的经济管理主体,都兼有公共管理者与国有资产所有者双 重身份。
q 这两种身份的存在有多种模式: Ø (1)“主从----分开”模式 Ø (2)“并重----合一”模式 Ø (3)“并重----分开”模式
q (4)市场主体的权利中,有单个市场主体的自益权,更多的是群体性的 乃至所有市场主体的共益权;市场主体的义务中,有的既是对市场相 对人的义务,也是对国家与社会的责任。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三、市场主体分类的原则 n (一)市场主体类型法定原则市场主体类型法定化的含义包括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n (二)市场主体与政府主体和社会中间层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 配置
q (1)市场主体相对于政府主体的权利义务,应当实行法定原则;市场 主体相对于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权利义务,法律只应当作出基准性或 纲要性的规定,同时允许市场主体与社会中间层主体以章程和合同 等方式,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具体确定。
q (2)在不同领域,政府干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都不尽相同,因而市场 主体作为监管与调控相对人的权利义务配置呈现出结构性特点。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三节 市场主体
q (3)在不同领域,政府经济职能的非行政化和社会化程度不尽相同,政 府主体与社会中间层主体之间的监管和调控职能分工也不尽相同,市 场主体分别相对于政府主体、社会中间层主体的权利义务的配置也呈 现出结构性特点。
q (1)法律对同质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配置将各种市场主体都视为平等 主体,给予同等力度的保护,任由市场主体在市场上自由竞争。
q (2)法律对异质市场主体间的权利义务配置,为追求社会公平和安全, 对不同位势的市场主体的权利义务配置作出非均衡安排,对其中的弱 势主体应给予偏重保护。
q (3)法律对当事人与相关人间的权利义务配置,充分考虑到经济活动的 外部性,对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和当事人与相关人间的权利义务作出 关联性的制度安排。基于经济活动的外部正效应,法律多运用奖励性 规范赋予当事人权利。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2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第七章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经济法主体的一般原理
PPT文档演模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