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讲稿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培训讲稿


报告表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企业汇总报告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企业汇总报告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表 报告的主体:所有医疗器械生产
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பைடு நூலகம்位
报告范围:
与所有上市医疗器械可能有关的 所有上市医疗器械可能有关的 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事件; 死亡或者严重伤害事件;


建设一个信息共享的平台:
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行业健康发展; 医务人员能够提高医疗工作的安全、有效性 政府部门的监管措施能够更加及时、科学、有效
谢谢大家!
2.应该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2.应该报告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获准上市、 合格的医疗器械, 获准上市 、 合格的医疗器械 , 在正常 使用的情况下, 使用的情况下 , 出现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 效果无关的, 并可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死 效果无关的 , 并可能或者已经导致患者 死 亡或严重伤害的事件。 严重伤害的事件 事件。
与我们联系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3号院6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一区3号院6号楼
电 传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话:68586296 话:68586296 真:68586295 真:68586295
邮 网
编:100045 编:100045 址: 址:
其他原因造成 的死亡、 的死亡、严重 伤害事件 医疗器械 不良事件 死亡、 死亡、 严重伤 害医疗 器械不 良事件 可报告的 事件(死亡 死亡、 事件 死亡、 严重伤害) 严重伤害
非死亡、 非死亡、严重伤害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如何获取和填写报告表? 如何获取和填写报告表?
登录网站下载: 登录网站下载: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企业汇总报告表》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企业汇总报告表》 报告主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报告主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报告时限:按季度在下一季度第一 报告时限:按季度在下一季度第一 个月末前报告。
企业汇总报告表报告流程
生产企业
季度
省级不良事件监测机构
20天
国家ADR监测中心
有害事件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药品评价中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办 公 室
基 本 药 物 处
临 床 评 价 处
药品 不良 反应 监测 处
医疗 器械 监测 与评 价处
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和使用单位
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 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收集、分析、上报 工作。 (境外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境内指定的代理 人视为生产企业)
(二)医疗器械上市前研究的局限性
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由药品监管部门对 医疗器械产品上市前, 产品实行注册审批,对其安全性、 产品实行注册审批,对其安全性、有效 性进行评价。 性进行评价。 物理、 物理、化学评价局限 生物学评价局限 临床评价局限
(三)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实质
就是通过对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 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报告、 可疑不良事件进行收集、报告、分析和 评价,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 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 评价,最终对医疗器械采取有效的控制, 防止医疗器械严重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 和蔓延。 和蔓延。
什么是严重伤害?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危及生命; 危及生命; 2. 导致机体功能的永久性伤害或者机体结 构的永久性损伤; 构的永久性损伤; 3. 必须采取医疗措施才能避免上述永久性 伤害或损伤。 伤害或损伤。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
对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现、报 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报告原则:
可疑即报
报 告 流 程 图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
10


10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补充报告表
主 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 时限要求:初次报告或产品变更后20个工 时限要求:初次报告或产品变更后20个工 作日内; 包含内容: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对不良 包含内容:产品介绍;使用说明;对不良 事件的跟踪随访;联系方式;原因分析; 采取的补救措施等。
内 容 提 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的 的
(一)产生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
1.产品的固有风险(风险可接受) 产品的固有风险(风险可接受) 设计因素 材料因素 临床应用
2.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医疗器械性能、功能故障或损坏; 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 没有达到预期的功能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碟片脱 落) 3.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在标签、产品使用说明书中存在错误或缺陷; ( OK 镜 , 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 。 但 OK镜 通过改变角膜的形态来矫治屈光不正。 应及时更换,说明书未注明) 应及时更换,说明书未注明)。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 相关技术要求
相关规定
关于开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的通知 (国药监械[2002]400号) (国药监械[2002]400号) 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 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3]245号) 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3]245号) 关于印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试点工作总结和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近期工作安排及相关技术 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482号) 要求的通知(国食药监械[2004]482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有关事宜 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6号) 的公告(国食药监械[2006]406号)
(四)影响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因
害怕引起医患纠纷; 害怕引起医患纠纷; 对不良事件概念及报告范围认识模糊 “事件” 不等于“事故” 事件” 不等于“事故”
(五)正确认识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任何医疗器械产品在临床应用过程中,都 可能因为当时科技水平的制约、实验条件 的限制等因素,留下一些不可预见的缺陷, 只有通过不良事件的有效监测,对事件本 身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及时采取有效 措施,保证医疗器械使用的安全有效,也 可促进企业不断改进产品水平。
内 容 提 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的 的
1.什么是 1.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什么是医疗器械不良事件?
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 是指获准上市、合格的医疗器械在 获准上市 正常使用情况下, 正常使用情况下,发生的或可能发生 情况下 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 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 的有害事件。
内 容 提 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的 的
国 家 药 品 不 良 反 应 监 测 中 心
设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药品评价中心是经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党 组研究决定,于1998年12月 组研究决定,于1998年12月4日成立的,该 中心作为我国药品上市后监管的技术机构, 主要承担上市后药品和医疗器械监管中的有 关技术工作及其相关业务组织工作,对省、 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构 进行技术指导。
可 疑 即 报 原 则
在不清楚是否属于医疗器 械不良事件时,按可疑医疗 器械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事 件可以是与使用医疗器械有 关的事件,也可以是不能除 外与医疗器械有关的事件
免除报告原则
使用者在应用前发现医疗器械有缺陷 完全是患者因素导致了不良事件 事件发生仅仅是因为医疗器械超过有 效期 事件发生时,医疗器械安全保护措施 正常工作,并不会对患者造成伤害
内 容 提 要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的必要性 的 的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原则
基本原则 濒临事件原则 可疑即报原则
基 本 原 则
造成患者、使用者或其他 人员死亡、严重伤害的事件 已经发生,并且可能与所使 用的医疗器械有关,需要按 可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濒 临 事 件 原 则
有些事件当时并未造成人 员伤害,但临床医务人员根 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再次 发生同类事件时,会造成患 者、使用者或其他人员死亡 或严重伤害,则也需报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