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层划分

地层划分

2.1.1 地层划分的依据
地层划分的依据有标志层法、剖面结构及电测曲线组合特征类比法、沉积旋回法、地层厚度法等多种方法综合判识对比,下面就地层划分的依据简要论述如下。

1)主要标志层
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长期石油勘探开发中在延长组识别出K1-K9共9个可以基本区域对比的标志层,这些标志层可以归为两种类型,一类为与火山喷发物有关的凝灰质岩,另一类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表2-1);各标志层都有特定的电性组合特征(图2-1)。

下面就9个主要标志层的特征及其在研究区域的发育情况简述如下:
(1)K1标志层位于长7油层段中部,通常在3 m左右,电性特征突出,均以箱状高伽玛、高声波时差且曲线形态呈梯形、大井径、中低电阻、低感应为特征;K1在本区内厚度变化稳定,岩性特征为灰黑色泥页岩和油页岩,具水平层理,是延长阶长7期湖泊兴盛时的产物,属半深水—深水湖相沉积,其中软体动物和浮游生物甚为丰富发育,微体动物(介形虫)常密集成层,是盆地最重要的优质油源岩;此标志层在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分布极为稳定,可以作为剖面对比的基准面与构造制图标准层,是地层对比最主要的依据和标志层,是划分延长组长6-长8的区域性标志。

表2-1 鄂尔多斯盆地坪桥地区延长组地层划分表
(2)K2标志层位于长6底部,为长6油层组与长7油层组分界;本区内位于K1之上50 m左右,岩性特征据取芯资料证实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

区域分布稳定,厚0.5~1.5 m左右,具有高伽玛、高声波时差、中低电阻、低感应,俗称“肥皂片”。

(3)K3标志层位于长6油层组中、下部,其顶为长6-3与长6-2的分界。

距长7顶(K2)30~40 m,是控制长6下部的重要标志层,岩性为浅黄绿色凝灰质泥岩,该层厚度在1 m左右,电性特征为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伽玛值。

图2-1 研究区延长组各个标志层的电性组合特征
(4)K4标志层位于长4+5底部,为黑灰色的凝灰质泥岩,为长4+5与长6分界线;上距K5标志层45 m左右,下距K3标志层约80 m左右,是控制长6
1油层组的重要标志层;厚度1 m左右,声波时差与自然伽玛值高、大井径,有时具有双峰,呈燕尾状;其上为反旋回的长4+5复合砂体,其下为长6厚层砂体。

区域内部分井测井响应十分明显。

(5)K5标志层位于长4+5地层中部,岩性为薄层黑色凝灰质泥岩,是长
4+5
1与长4+5
2
分界标志,厚度1 m左右。

区内K5标志层高于K4标志层45~48 m,
电性特征为尖刀状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大井径、高伽玛值。

(6)K6标志层位于长4+5顶部,是长3与长4+5的分界;电性及岩性与K5标志层相似,它是由4个薄层凝灰质泥岩组成似锯齿状的声波时差和自然伽玛曲线形态;K6标志层高于K4标志层90~100 m。

(7)K7标志层位于长3上部,距长2底35~40 m,岩性为暗色凝灰质泥岩,为控制长2底界的辅助标志层;该层厚度在0.8 m左右,声波时差高,呈尖刀状,自然伽玛值也高、感应与井径曲线特征不明显。

(8)K8标志层位于长2
2
中部,该层厚度在0.6~0.8 m;岩性为暗色凝
灰质泥岩;电性特征为低电阻、低感应、高声波时差与大井径、高自然伽玛值。

(9)K9标志层位于长1底,是长1与长2的地层分界,特征明显,分布稳定,是整个延长组区域地层对比的主要标志层之一;其厚度在l m左右,电性特征为低电阻、特低感应、尖刀状高声波时差与大井径、高伽玛值;岩性为凝灰岩,颜色翠绿,质地致密,断口鳞片状,显微镜下为针状火山玻璃碎屑。

在坪桥研究区内K1、K2 、K3标志层整个区域分布广泛、稳定,标志非常明显,在工区内打穿的各井中出现率100%,整个区域可以完全对比;K4、K5标志层比较明显,区域可对比。

由于本次研究的目的层位是长6油层组,所以主要利用长7中上部的K1标志层、长6底部的K2标志层、长6中下部的K3标志层及长6顶部的K4标志层来划分地层,用延长组其它层位的标志层尤其是K6及K9作为辅助标志层来验证地层划分的准确性;一般长6顶部的K4标志层到长4+5顶部的K6标志层厚90m左右,长6顶部的K4标志层到长1底的K9标志层厚310m 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