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全球化 高考题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应采取的安全战略——形势与政策考题

经济全球化 高考题 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应采取的安全战略——形势与政策考题

经济全球化高考题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应采取的安全战略——形势与政策考题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应采取的安全战略——形势与政策考题”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安全风险防范战略主权国家的全球战略所关注的主要是主权国家在参与全球活动以维持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所必须的成本分担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利益分配问题,包括安全利益、经济利益等等。

后发展国家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是实现经济起飞的一个重要途径,东亚地区的经济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规模和程度上,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些学者甚至直接对于中国的对外开放政策提出质疑,认为对外开放得有些过头了,应该有所调整和控制。

之所以1如此,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学者对于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有着不同的认识。

那么,这些经济全球化收益是如何产生并在有关国家之间进行分配的,是什么因素决定了这样一种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分配格局,经济全球化的风险来源于何处,其成本是如何由相关国家分担的,不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就无法正确认识作为一种世界潮流迅速发展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同样也就不可能对于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国际战略做出正确的选择。

全球化最初是指人类经济活动突破国界和地域限制而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一种趋势,它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而逐步形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布的对经济全球化的界定是,全球化是一个各国在市场上和生产上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过程,这是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促成的。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商品、资本、服务、人员、资金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其根本的动力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全球市场经济的形成、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的不断调整和各国在经贸领域里合作意愿的增强。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

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时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因此,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点是生产的全球化,而企业作为经济增长和生2产发展的原动力,在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新兴科技、积累物质财富方面都发挥着关键作用,成为以生产全球化为主要特点的经济全球化的主导力量。

鉴于西方国家在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市场机制和动作手段等方面均占明显优势,而全球化是在西方发展模式推动下发展的,因此,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特征,从而使全球化所创造的财富不能公平合理地分配,导致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全球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佳的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又是一个削弱国家主权、侵蚀当时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

当前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争论焦点是,全球化是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而西方往往利用全球化为其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要根本消除全球化的弊端,出路在于参与,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1)关注经济全球化的收益及其分配机制经济全球化为什么会带来利益或者说是机遇,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理论的核心观点就是开放贸易体制下的迅速经济增长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个全球经济中收入趋同的美好前景。

我们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因为以下四方面的原因而3产生了收益: 其一,国际分工机制。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指出,分工所产生的效率提高如同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矿藏一样,也是一种自然财富。

国际分工之所以能够促进经济全球化利益的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各国生产和技术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从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这是因为,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生产与技术的专业化分工合作,资源也相应地向不同领域和地区分类集中,从而更容易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并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正是由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也就更加频繁,世界市场因而也就相应地有所扩大。

在生产能力充足的情况下,市场扩大本身就意味着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因而也意味着全球经济福利的净增加。

由于国际分工日益深化,各国之间的产品交换和相互依赖也日益突出,许多国际名牌产品不仅很难确定生产企业,而且也很难具体地说是哪一个国家生产的,因为其零部件供应商是如此之多,其工序是如此地复杂,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明确地说:这是我们国家的产品。

事实上,许多学者都已经注意到了国际分工日益细密化的趋势,并且准确地认识到这种从部门分工向部门内部分工、不同工序之间的分工以及工艺分工转移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

其二,资源配4置机制。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直接趋势或者说是导向就是通过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促成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

在这个过程中,资源配置机制是在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的:第一,由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一些在传统经济条件下不得不到开发利用的经济资源就会被纳入到全球资源市场上,并通过市场交换相应地配置到不同的部门或者地区,从而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开发利用。

无论是对于这种资源的拥有国还是配置国,这种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一种经济福利的净增加;第二,从部门配置来讲,一个国家各经济部门的资源利用效率是不平衡的,一些率先参与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部门可能会拥有更高一些的资源利用效率。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经济资源由低效产业部门向高效产业部门转移无疑提高了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因而也代表了一种经济福利的净增加;第三,从经济资源的空间配置来看,各个国家的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差异的,而且由于自然条件等不可移动因素的作用,有些差异还是难以弥补或者消除的。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经济全球化进程将一些资源从低效生产地区向高效生产地区转移,同样也会增加经济福利。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必然会促成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并且使这种全球配置逐步优化,从而有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为改进人类的生活水平奠定坚实的生产力基础,并且使世界范围的经济活动进一步走向5帕雷托最优。

其三,科学技术进步或者是技术扩散机制。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科学技术进步或者是技术扩散机制主要在三个层次上发挥作用: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科学技术思想文化的产生与扩散。

我们知道,任何科学技术进步的最初形态都是一些偶尔产生的思想火花,而这些思想火花恰恰是在人们的思想交流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

人们的思想或者是学术交流越多,这种思想火花也会越多,由此激发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国际交流。

这不仅表现在国家之间的科学技术合作日益广泛上,而且也表现在企业层次和区域层次上的跨国科技合作的泛化和深化上。

1980 年代中期以来跨国公司间策略性技术联盟的迅速增加本身就说明了企业在获取和利用科学技术知识方面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范围之内,而且将其触角伸到了世界各地; 第三,经济全球化促进了技术创新的全球扩散;许多国家实际上主要不是通过本国的研究开发活动来获得知识供应的,而主要是通过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的国际扩散来获得先进技术供应的,所谓“亚洲四小龙”主要是通过这种方式来使其经济现代化的。

由此可见,所谓知识经济,其核心就是科学技术真正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

我们说知识经济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经济,其本义也是指此而言的。

其四,制度效率机制。

制度是人类社会管理思想的高度浓缩,它作6为经济全球化的利益产生机制主要是在两个层次上发挥作用的。

第一,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制度创新及其国际扩散。

我们知道,在同样的自然禀赋和生产技术水平下,不同的国家或者企业会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实绩。

这种经济实绩的差距,实际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制度效率的差距,而这种差距是有可能通过改进制度设计来缩小或者是消除的。

这种新的制度设计过程,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过程。

因此,制度效率也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利益,制度也是可以创造出经济效益的。

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各国具有了共同的经济实绩评价标准,从而也使各国的经济实绩具有了明确的可比性,使各国可以依据同样的规则对于其经济实绩的差距进行评估,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制度创新的国际扩散。

第二,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性制度化协调机制的产生与发展,从而减少了制度磨擦成本。

我们知道,在本世纪前半期,世界经济中不仅周期性地发生经济萧条,而且还爆发了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1929—1933 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50 多年中,并未再出现类似30 年代大危机那样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支柱的世界经济协调机构,而且在70 年代又确立了西方七个经济大国首脑的定期会晤机制,从而使世界经济运行的协调水平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新高度。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这种国际协调机制有日益发展加强的趋势。

由此可见,所谓制度效率不仅表现在企业或者国家层次上,而且还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国际经济的层次上,这就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所产生的制度效率。

可以相信,在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经济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于世界经济运行的监管、协调以及推动势必将使经济全球化产生更大的制度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收益主要是通过各国对于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来进行的,因此,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就是经济全球化收益分配的一条基本机制。

一国是否有资格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一定的收益,一个主要的机制或者是原则就是看他是否参与国际经济活动。

这里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具有两重含义:第一,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成为其一个重要链条,在世界市场上配置资源,从而参与世界市场的竞争,并在与其他世界级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打开国门,对外开放,将本国市场与世界市场对接起来并使其成为世界市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本国的资源与市场纳入到世界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