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郑州市中原区向阳小学刘学飞 2010、9第一课朝夕教学内容1 通过钢琴和伴奏带教唱学生《清晨》和《晚风》两首歌曲。
2 对比歌曲欣赏描绘早晨的《晨景》和描绘夜幕的中国筝曲《渔舟唱晚》.3 创造性地表演及编配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
2通过欣赏外国的晨景,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学唱俄罗斯歌曲《晚风》,感受中国器乐描绘夜幕的音乐风格。
3 对比国内、国外描绘早晨和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4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5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 1|5”中的大跳要唱准。
3 《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4 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材分析:1.管弦乐《晨景》挪威作曲家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评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
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
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
这原是诗剧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的主题仅在五声音阶范围内活动,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
2.筝曲《渔舟唱晚》这是近代古筝家娄树华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古曲《归去来辞》的素材加工改编而成的一首传统筝曲,表现了夕阳西照、湖面歌声四起,满怀丰收喜悦的渔民,驾着片片白帆,纷纷而归的动人画面。
标题取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句。
乐曲大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用慢板奏出韵致悠扬而富于歌唱性的旋律,优美而舒缓;乐曲的第二部分清跃欢快,通过复式递升递降的旋律发展手法使旋律线循环往复、跌宕起伏。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流行于当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因此人们称它为古筝,筝的形状狭长而扁平,琴体面板的音柱上架有很多条弦,均按五声音阶排列。
筝的传统奏法是用右手弹奏琴弦,掌握音高和节奏,左手则在音柱左侧用按、滑、揉、吟等手法来调节弦音变化,美化音色,装饰旋律,双手密切配合就能奏出音色美妙、韵味浓郁的音乐来。
3.歌曲《清晨》这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明快而又流畅的歌曲。
2/4拍,宫调式,三段体结构。
歌曲的第一部分由四个方整的乐句组成,第一、第三乐句是旋律的重复,第二、第四乐句旋律相同只,是在尾音上作了上移四度的变化,其句中插入的一小节间奏,更使曲调轻快活泼,富有动感,它生动地表现了人们早起迎着晨曦锻炼身体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歌曲的插入部,旋律优美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
歌曲通过了对春天的草原、绿油油的秧苗、丛丛的山林等充满生机的大自然景色的描绘,不仅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充分地表现了人们只争朝夕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
随后,歌曲在“D·S”反复后又重复了第一部分的曲调,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4.歌曲《晚风》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
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
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
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平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平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
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
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
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课程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唱描绘中国晨景的歌曲《清晨》, 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对生活的热爱2、通过欣赏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感受极为纯朴,具有牧歌风格的音乐教学内容:歌曲《清晨》聆听《晨景》教学重难点:1 《清晨》因四段歌词太长,所以选择1、3、4段唱,第2段由学生课后自己学唱。
2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清晨》第二乐段的曲调,重点是音准:“4 4 1|6 6 4|3. 1|5”中的大跳要唱准。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二、歌曲《清晨》1、导入:今天,我们请四位同学上台为大家表演一小段情景剧,是关于清晨我们起床之后的故事。
无论你怎样描绘清晨,但一定要特别,最好不要和其它同学表演得一样。
(选择性格活泼开朗,大方的同学。
时间控制在3分种以内)。
学生表演同学们表演得真不错,通过刚才的表演,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学习定会感到好奇,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节奏,去歌曲中的清晨感受吧!2、带着问题完整的聆听一遍范唱设问:歌曲表达的内容和我们心中所想象的清晨一样吗?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3、跟着钢琴用“LU”哼唱歌曲(2遍)4、朗诵一遍歌词(充分理解歌词的内涵。
)5 、加上唱歌词歌唱《清晨》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把握通俗朴素,要想说话似的歌唱。
唱好之后,注意处理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之间的对比表现。
第二乐句比第一乐句处理得稍强一点。
6、选择你认为合适的乐器给《清晨》伴奏伴奏的节奏由表演者自由加进,但是一定要是具有美感和和谐的音响。
三、欣赏格里格的管弦乐《晨景》1、导入:师:请问同学们认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太阳都是同一时间升起来的吗?各国的晨景是否都是一样的呢?(同学讨论)教师做总结感受外国的早晨。
在欣赏之前,提出教师的问题,两种音乐风格你更喜欢哪一种音乐描绘方式。
并请同学们构思一下要让你去表现清晨,你会用什么方式去表现。
2、讨论两种风格你更加喜欢那种描绘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做好总结。
3、再一次欣赏管弦乐《晨景》为这首管弦乐配上书上的三幅画,你认为这三副画应放在乐曲的什么地方。
4、第三次欣赏管弦乐《晨景》将同学分组进行表演。
结合学生自己对清晨的联想,在音乐中表现出来。
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唱歌曲《晚风》,唱好二声部合唱,提高合唱表现能力2、欣赏《渔舟唱晚》,对比国内、国外描绘夜幕的不同音乐风格。
教学内容:歌曲《晚风》聆听《渔舟唱晚》教学重难点:1、《晚风》第一小节的弱起部分,低声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全曲6/8拍的强弱对比。
2、歌唱为主,欣赏为辅。
教学过程:一、学唱高声部:1、引言:我们前几节课都感受了描绘早晨的歌曲和乐曲,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感受一下描绘晚上歌曲。
不知道同学们会不会唱一首外国的小夜曲。
那老师今天想给同学表演一下。
2、老师演唱一首小夜曲。
强调和介绍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有相似的感觉,都具夜晚宁静的柔美气氛,给学生提出问题:这一首歌曲和我们即将要欣赏到的乐曲有什么样的相同之处?可以引导学生从感觉,节奏,速度方面去进行对比。
3、欣赏范唱歌曲《晚风》对比感受小夜曲和《晚风》带给我们的感觉。
4、跟钢琴学唱歌曲《晚风》(课堂预想:学生在注意弱拍起的地方,肯定不能够把强弱表现得很好,所以这节课还要把强弱规律教给学生。
另一方面,该唱够的地方一定要把节拍唱满。
5、讲解六拍子的强弱规律。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手势来表示它们。
6、带着强弱规律的感觉去唱《晚风》7、结合教师的指挥,充满感情地演唱歌曲《晚风》二、学唱歌曲《晚风》的合唱导入:刚才我们学唱了歌曲的旋律声部,大家都唱得很棒,但这是一首很美很美的合唱歌曲,我们只有唱好了两个声部才算完美,大家有信心吗?1、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块用LU来哼唱低声部的旋律2遍。
2、把低声部的旋律声部唱熟了之后,就请同学们闭上嘴巴,用哼鸣的音去唱低声部。
3、请同学们加进歌词慢唱一遍。
在唱的时候心里的拍子一定要稳。
提醒同学们要把拍子拖够,并且注意到换气符号的地方。
换气之后的那个音一定要轻唱为后面的一个音做好铺垫。
4、歌曲里面有两句当晚霞映红了天边的地方音高关系是不一样的,要唱得有对比,第一句比第二句要弱一点。
5、请同学们跟老师合作。
由老师唱旋律声部,由同学们唱低声部。
同学们在唱低声部的时候一定要轻轻地唱,第一次合唱时,可以选择学生不唱歌词,用“啦”代替歌词6、将同学们分组为A,B两个大组演唱这首歌曲。
在一个组演唱完之后,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另一个组的学生要对其进行评价,教师要对最后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评价。
A组唱旋律声部,B组唱低声部。
A组唱低声部,B组就唱旋律声部。
7、选出一个低声部唱得好的组出来,强化训练一下低声部的歌词,再和高声部合起来。
带着感情轻轻地演唱这首二声部歌曲《晚风》。
三、聆听《渔舟唱晚》现在我们一块来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中国古筝曲《渔舟唱晚》,在欣赏的时候请同学们多从内心深处的感受去体验,可以把眼睛闭起来欣赏。
欣赏完请同学们说说对比欣赏了几首曲子,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四、课堂小结,师生再见课后反思:第二课农家乐教学内容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2、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教学目标1. 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孩子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把握。
教材分析:1. 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
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穿插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
全曲可分四个部分。
2.《快乐的农夫》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
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女儿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
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
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然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
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场面。
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仅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
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
曲调明快活泼、热情奔放,表现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