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上学期五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及教案指导思想:以音乐音乐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不同的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五年级的教材中已经有一些要求复习的内容了,但是这个阶段又要学习不少的内容,所以,学习任务是繁重的。
要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学习、复习、掌握。
本学期要学习歌曲7首,每首都有一定的意义。
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另外,有的学生开始变声,要注意对嗓子的保护。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是高年级学生,有相对的自制能力,课堂纪律总体不错,音乐基础相对较弱,但接受能力不错,有一小部分学生音乐素养不错,乐理知识的掌握,唱歌的状态,音色、乐感都可圈可点。
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乐观。
这些学生在班级中的人数不多,但他们对全班同学的影响很大,给班级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这些学生上课时乱叫,音不准,作小动作等。
但我相信,经过一学期的努力后,他们一定会有所改善。
教学目标:发声训练部分:1、在气息控制下,力求做到声音位置的统一。
2、在扩展音域中,谨慎地扩展低声区音域。
3、在二声部合唱中,力求做到咬字、吐字的连贯、流畅,音色的丰满、圆润,声部的和谐、统一。
视唱、知识、练耳部分:1、读谱知识:认识升记号,降记号。
认识波音记号、倚音、滑音记号,学习其唱(奏)法。
2、视唱部分:复习所学过的音阶及音程练习。
独立或半独立视唱单声部歌曲。
视唱二声部歌曲片段及有临时变音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3、练耳部分:听记二拍子或三拍子的4~8小节单旋律。
听记2~4小节节奏;听记和声音程。
听辨和声音程在协和与不协和程度上的差异。
听辨歌(乐)曲的力度和速度并作标记。
欣赏部分:要求学生对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包括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作品中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体会或认识。
能感觉和声、调式、调性在音乐中表现情绪、气氛和感情的效果。
能对作品中的旋律、节奏等特点作简单的分析。
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
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
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教学进度表:第一课朝夕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师弹琴讲新学期要求教师伴奏1.歌曲《清晨》用声乐形式歌唱早晨,器乐又如何表现早晨?你听听这一段音乐描绘是什么?——听《晨景》主题。
2.再播放音乐主题3.重点聆听《晨景》第一部分(连续听两遍)。
初听的要求:“边听边对照教材中的三幅图,你认为这三幅图…表示吗?”复听要求:“如果还可以的话,请在…”4.欣赏全曲(时间不够可省略)。
5.小结:(1)简介格里格生平。
1.播放范唱设问:(1)歌曲表述怎样的内容?(2)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3.教师伴奏提示:形式不拘,可以视唱;可以使用口设境复习巩固上学期学过的歌曲展开丰富的想象力认真听再分析这是一首校园歌曲,在演唱风格上要通俗朴素,像说话似的歌唱。
五、小结:风琴、竖笛等吹奏乐器,可以个人自学;可以合作自学。
4.教师指导5.教师弹琴伴奏下,6.第2段歌词留给学生自己学唱。
7.教师播放伴奏带这是声乐表现“早晨”的一种形式。
回答问题学生自学第一乐段16小节曲调。
学唱第二乐段曲调。
学生欢乐地唱好全曲曲调打击乐伴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性指导的重点是音准:这一乐句大跳音程要唱准,第一个fa(4)音要唱准。
五年级第九册音乐教案1.2 课题第一课朝夕课时第二课时总节数节教学目标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节奏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清晨》三、聆听《渔舟唱晚》四、表演《晚风》师弹琴讲新学习要求教师伴奏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4.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6.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7.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在第一句能唱师生问好歌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聆听并回答问题3.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5.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回答问题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设境复习巩固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教师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第一课朝夕题时教学目标知识 1.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2.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
情感通过本课这一题材主题的两个作品,以体现“音乐与自然”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六拍子拍号。
难点唱好二部合唱,提高合唱表演能力教具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光盘、学具节奏卡片教学内容教师调控主体活动设计意图一、组织教学二、复习歌曲《清晨》三、聆听《渔舟唱晚》四、表演《晚风》师弹琴讲新学习要求教师伴奏1.导语:“上节听了外国的…《渔舟唱晚》第一部分。
”2.设问:从音乐声中你能想像这是怎样的景色? 3.播放《渔舟唱晚》第二部分。
设问,从这段音乐中你听到了什么声音? 4.聆听全曲。
要求:听完后能根据音乐的发展顺序编讲一个故事。
5.小结:这是古代中国丰衣足食的农村晚上一景。
1.“本课主题是朝夕…景色美不美? 2.复习已学过的三种拍号,《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是否听出有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4.在第一句能准确视唱的基础上,学生自学第二、三乐句的曲调(注意每句唱师生问好歌学生可分组分段演唱聆听并回答问题哼唱一下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欣赏并回答问题哼唱这段音乐中的主题曲调,并把每小节的第一个音连接起来唱一唱。
聆听范唱。
”复习思考回答问题再听范唱《晚风》,并边听边划6/8拍的指挥图式,全体划拍(以八分名符为一拍),注意强设境复习巩固五、听辨活动:4/4拍还是6/8拍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学唱歌曲(1)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要求相互都能倾听。
(2)教师伴奏(3)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
6.在二声部曲调较稳固的基础上,再唱歌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1.教师先弹奏一遍,2.边唱边划拍检验一下。
第二课农家乐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师弹琴师放伴奏1.播放范唱2.教师放慢速度范唱3.歌谱与歌词分两部进行学习,学好第一部分(乐段)再学第二部分(速度先慢逐步加快)。
4.学习第一乐段,。
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
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
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
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5.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
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6.帮助学生从音高方面找窍门,7.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
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8.配上伴奏。
1.播放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 教师弹主题唱师生问好歌生表演唱聆听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
先慢是为了后快。
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把全班分为二部分,各承担一个声部。
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9.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10.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初听回答问题5.复听全曲。
全班设境激趣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
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
(同样先慢速度学唱)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第二课农家乐通过反映农家生活的两首中外作品,使学生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师弹琴师放伴奏1.解题:“赶圩”就是…导入播放范唱3.为了降低难度,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
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
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2.欣赏乐曲第一部分。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3.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唱师生问好歌生表演唱2.聆听范唱。
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