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活与哲学第8课训练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8课训练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我国50年代末出现的“大跃进”②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③社会主义社会的诞生④计算机算命⑤包装美观的假冒伪劣商品⑥计算机网络技术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②③④⑤⑥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这是因为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①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地、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②汲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③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④彻底否定了违背客观规律的旧事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3.“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世界上没有僵死的、一成不变的事物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C.要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变化发展的世界4, 最初人们把文盲定为“不识字的人”。

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又把文盲定为“看不懂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而现在联合国把文盲确定为“不能用计算机交流的人”。

可见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B.人的认识在不断地变化发展C.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新陈代谢D.一切要从实际出发5.下列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邯郸学步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因地制宜6.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一观点说明:A.法、势、事例、风气都是不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客观存在B.客观事物是随着人的认识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C.龚自珍的观点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的认识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7.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8.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诗反映出的哲理是()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D、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9.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10.由于短信在传递信息、沟通感情、增进人际交往的方面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深受人们青睐。

这反映了A.新出现的事物都是符合人民利益的B.量变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发生质变C.事物在变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必然联系D.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11.“没有卖不出的豆子”。

意思是说,卖豆子的农民如果没卖出豆子,可以加水让它发芽,几天后就可以卖豆芽;如果豆芽卖不动,干脆让它长大些卖豆苗;如果豆苗卖不动,可以移植到花盆卖盆景;如果盆景卖不动,那么就把它移植到泥土里,几个月后,它就会结出许多豆子。

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遭遇人生挫折是偶然的B.要正视前进道路的曲折C.把握人生机遇是必然的D.要正视社会环境的复杂性12.宋词名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的发展是一帆风顺的B.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新事物在力量上总是强于旧事物D.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13.下列对“量变”的理解正确的是A. 量变既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B. 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C. 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量变阶段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14.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A. 事物的变化是前进还是后退B. 事物的数量是增加还是减少C. 事物的变化是大还是小D. 事物的性质是否发生了根本变化15.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巨的历史任务,不能急于求成,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这说明A. 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C. 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必须重视量的积累16.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指出:带薪年休假正式出台后,首先只能在有条件的部门实施,要在全社会普遍实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与过程。

这样做的原因是:A.凡事一分为二B.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与必要准备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17.下列诗句包含的哲理与上题答案一致的是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③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④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 C. ①③ D . ②④18. 航空界有个关于飞行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 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及1000起事故隐患。

“海恩法则”启示我们A. 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规律B. 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 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19.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20.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全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

定时定量科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①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②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③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④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句话包含的哲理是A.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B.质变是事物各个量变的总和C.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D.量变过程实质上就是质变过程22.“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23.“拯救森林,筷行动”公众环保项目由国际绿色和平组织发起,旨在倡导公众从拒绝一次性筷子做起,共同保护森林资源。

“拯救森林,筷行动”体现的哲理是①有了量变就有质变②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③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4.在各种比赛中,有人尽管具备争金夺银的能力,但在关键时刻,却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缺乏信心,结果痛失良机。

这启示我们A. 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B. 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D. 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25.《红岩》的作者,在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

这启示我们要()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A.①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26、某班在学完了“量变与质变原理”后展开讨论。

A同学说:“只要有量的变化,就一定会引起质变,因为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同学说:“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所以量变比质变更为重要。

”A、B两位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请加以评述。

27、庞加莱猜想是国际数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重大难题,被列为七大“数学世纪难题”。

一百多年来,许多杰出的数学家都在致力于这个猜想的研究工作。

2006年两位中国学者在《亚洲数学期刊》2006年6月号上发表了题为“庞加莱猜想和几何化猜想的完全证明:汉密尔顿一佩雷尔曼关于RICCI流理论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的发表宣告了这一世界难题的破解。

上述材料蕴涵了哪些哲学道理?(12分)二、非选择题26.27.第八课答案1—5 CACBC 6—10 DCBBC 11—15 ADBBD 16—20 DCDDA21—25 CDCCC 26—30 ABABC 31—35 BCDDA36、(1)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判断一个事物是新还是旧,就要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终究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从这个意义上说,该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3)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的成长、壮大、完善要有一个过程,人民群众的理解、接受到拥护也有一个过程,因此新事物最初不一定被多数人所接受。

因此,不能以是否得到大多数人拥护作为判断标准。

(4)该观点的说法不能正确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37、(1)A、B两同学的观点虽有正确成分,但都是对量变质变的关系的片面看法。

(2)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并非所有的量变都会产生质变,只有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若量变只保持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就保持原有性质。

(4)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变化。

但是量的积累只是为质变准备条件,而不等于质变。

对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说,质变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38、(1)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素质教育的推行实施遇到一些挫折,但利国利民,前途是光明的。

(2)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山东省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打通素质教育通道,并分三步走实施正是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促成质变,必将促进素质教育的飞跃和发展。

(3)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敢于破除与实际不符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开拓新境界,有素质教育的全新理念代替应试教育的狭隘观念,有利于教育的改革发展。

39、(1)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都需要长期的奋斗体现了这一点。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的必胜信念体现了这一点。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等等都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从而不断前进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