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相约星期二》
1.勾起我读这本书的欲望的是:忘记了在哪看到介绍这本书的,说这一个老人讲人生的书,让我强烈的想看一下作为一位度过了整个人生的“过来人”,他有什么能带给我的启示,能让我学会怎么更好的生活,更好的度过这一生。

2.紧接着让我更强烈的想学习这本书的动力是余秋雨为这本书做的序。

真的写的特别好。

这是第一个让我看完之后迫切的想要赶快读一读内容的序。

内容摘抄感悟
3.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么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莫里老人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

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4.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

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的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声所需要的一切?
由于文化不鼓励这种后退一步的发问,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

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
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

5.躲避这种文化灌输不是办法,实际上也躲不开。

躲不开还在躲,那就是虚伪。

唯一办法就是不要相信原有文化,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6.在莫里看来,只要明白了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就会走向关爱和奉献。

如果就个人真正需要而言,一切确实不会太多。

只要能吃到喜欢吃的食物,能穿上得体的衣服,在舒服的床上睡个好觉就已经很幸福了。

疯狂的赚钱带给个人的可能更多的是压力和劳累,而换来的也不过是能吃上些珍贵的食材,穿上各种奢侈品,除了虚荣心的满足并不能带来其他什么精神上的愉悦。

而且极度奢华的食物也并不比我们的家常食材做出来的食物好吃多少。

如果能明白什么是真实的需要,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又能及时行乐,在及时行乐的同时又能抑制住自己的贪婪,不因买不起奢侈品,过不上“上等生活”而垂头丧气、自哀自怨,而是把多余的精力投入关爱和奉献中,那么就一定会收获的更多,会感受到被“爱和被爱”的喜悦包围的快乐。

(可以问问自己,如果人生只剩最后一天会怎么度过)
7.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
8.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

9.你有没有知心的朋友?你为社区奉献过什么?你对自己心安理得吗?你想不想做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人?
10.我分不清什么是我自己想做的,什么是别人期望我做的。

11.我脑子里老是出现他在那栋长着日本槭树且铺着硬
木板的房子里数着他的呼吸次数、挤出每一分钟时间去陪伴他所爱之人的情形。

而我却把大量的时间花在那些对我毫无意义的事情上:什么电影明星啦,超级模特啦,有关迪公主、玛多娜或小肯尼迪的传闻啦。

说来也怪,虽然我悲叹莫里来日无多的生命,但我又嫉妒它的充实。

我们为何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无所谓的琐事上?
其实我们的时间很多,但是之所以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是因为大把的时间花费在了毫无意义的事情上。

如果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把时间用在上面,那么我们的时间就是充实的。

12.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去接受爱。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

但是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

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13.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

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
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

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

金钱办不到。

名望办不到。

14.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

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

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15.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很困惑。

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

16.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17.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

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

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18.“哈哈,我的老朋友来了”他一见我就会用含糊、尖细的声音招呼我。

可这仅仅是个开头。

当莫里和你在一起时,他会全身心地陪伴你。

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发人。

要是人们每天第一次见面都能像遇见莫里那样——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发多。

“我喜欢全身心地投入”莫里说“就是说你应该真正地和他在一起。

当我现在同你交谈时,米奇,我就尽力把注意
力集中在我们的谈话上。

我不去想上个星期我们的会面,我不去想星期五要发生的事,我也不去想科佩尔要制作的另一档节目或者我正在接受的药物治疗。


“我在和你说话。

我想的只有你”
打招呼要热情,有活力,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很开心见到他。

和人谈话要全身心投入,直视对方眼睛,认真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感情。

他在这方面是做得极其出色的。

你和他谈论不幸的事情时,他的眼睛会变得湿润;你和他开一个哪怕是蹩脚的玩笑时,他的眼睛会笑成一条缝。

他随时想你袒露他的感情,而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所缺少的品质。

我们很会敷衍:“你是干什么的?”“你住在哪儿?”可真正地去倾听——不带任何兜售、利用或想得到回报的动机和心理——我们能做到吗?
19.生活中应该有许多的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

20.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