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行路难(其一)》优秀实用课件
《行路难(其一)》优秀实用课件
总会有乘风破浪的那一天;我要挂起高高的 帆船渡过茫茫大海。
整体把握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4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 寂寞和惆怅。 第二部分(第5-6句):写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 途的阻塞。 第三部分(第7-8句):写诗人想隐居,而又幻 想能受君命,实现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 宏愿。 第四部分(第9-14句):写诗人坚信尽管前路障 碍重重,但最终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李白
2019/10/6
新课引入
“_____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 甫《饮中八仙歌》)同学们知道杜甫这首诗 写的是谁吗?
唐代著名诗人贺之章曾高度赞美李白, 称他为“谪仙人”,意思是说李白是一名被 贬谪的神仙。也就是说李白身上有着一种超 凡脱俗 的与众不同的精神与气质,那么这是 一种怎样的精神与气质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他的一篇千古名作:《行路难》。
课堂检测
6、通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形象?
是一个积极、乐观、执着的诗人.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的深层含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诗 人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 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他相 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像宗悫 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 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 自信和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为我们后来人提供 了源源不断的精神源泉,充分展示了诗人的人格 魅力和个性精神。
写作背景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 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 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 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 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 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 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 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 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 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合作探究
李白因受奸臣的排挤被迫离开京城长安, 朋友设宴为他送别。诗中是怎样描写酒 宴的?用了什么修辞?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以夸张的手法极言宴饮的丰富、奢华。
合作探究
面对美酒佳肴,豪爽纵酒的李白心情如何? 从哪些词语能看出来?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停” “投”“拔”“顾”这四个连续 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 明的对比,以乐景写哀,突出李白内心极度 的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衬托出仕途 的艰难。
合作探究
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 长叹息”好?
李白的诗句更好。因为“停杯投箸”比 “对案”更具形象性,“心茫然”比“长叹 息”更能深沉地表现出无所适从之感。
合作探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拓展延伸
回忆在你积累的诗句中关于理想抱负的 诗句。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志在千里。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课堂小结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们的 未来同样不会一帆风顺,或许我们在成 长的路上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可以拿李 白的诗句来勉励自己——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说明诗人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 待,表现了诗人既愤懑现实又寄希望于未来 的复杂心情。
合作探究
这是什么写作手法?
用典。 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作者的内容和思想 。
合作探究
李白在仕途受阻后,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久郁诗人胸中的不平突如洪水出闸,一发 而为“行路难”的连声浩叹。诗人大声疾呼: “多歧路”——那四通八达的青天大道,而今 在哪里啊?写到紧要之处,诗句突然由七言转 为三言,一语重出,反复咏叹,节奏急切,适 应诗情的迅速激化,把思路推向一个豁然开朗 的视野。
整体把握
“行路难”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 的艰难险阻。李白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 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 上杰出的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 是受诏入京之后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反 而受到排挤,被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 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
板书设计
行路难 李白
夸张的描写
壮美的意象 巧用历史故事 跳跃式的结构
意境美
形象美 韵律美 情感美
课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行路难》中采用比喻描述前路艰险的诗句是 是: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
(2)《行路难》中运用典故表明诗人希望得到朝廷 重。用的诗句是: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疏通文意
金樽斟满清酒,一杯要十千钱,玉盘中摆满 珍美的菜肴,价值万钱。
面对佳肴我放下杯子,停下筷子,不能下咽 。我拔出剑,四处看看,心中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却被坚冰阻塞;想登太行,却 被满山的白雪阻拦。
我想闲暇时坐在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船 从白日边经过。
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那么多,我如今 身在何处?
合作探究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金樽清洒、玉盘珍羞 ——苦闷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冰塞川、 雪满山 垂溪碧钓、乘舟梦日
行路难…… 长风破浪、济沧海
——彷徨、苦闷、抑郁 ——期待 ——阴沉、低落,苦闷彷徨 ——振作、乐观
合作探究
写作特点
1、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 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用吕尚、伊尹、宗悫等 历史人物的典故作比喻,含蓄地表达作者悲 愤、苦闷同时又执着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 感情。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品读诗歌,理解诗人的情感。 3、学习诗人在沉郁中振起的精神。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 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年轻时 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 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 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 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 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 想。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 ,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 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合作探究
古人云“诗言志”“言为心声”,通过 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在悲愤中不失豪迈,在失意中仍充满 信心的洒脱、自强不息。
合作探究
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昂扬激越,乐观向上。
合作探究
主旨
这首诗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 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 ;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 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 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 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 艰难险阻、前途渺茫。
课堂检测
5、说说你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的理解。
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高潮,长风、破浪、直 挂、济沧海,这些词一气贯下,尽扫前面茫然 苦闷带来的沉郁之气,将诗情推向一个境界开 阔的顶点。在此,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 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 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 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执著追求理想的 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 他人执著追求理想。
合作探究
写作特点
2、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 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 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 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拓展延伸
在面对挫折与困难时,李白选择了自信 、乐观、坚韧,韩愈借助《马说》表达 愤慨,陶渊明选择归隐田园与世隔绝, 苏东坡在黄州、柳宗元在永州取得不朽 的文学成就。你更赞同哪种做法?
运用了比喻。以“冰塞川”“雪满山 ”来比喻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 交代了诗人惆怅的原因,含有无限的悲慨 。写出自己因受到重重阻力而无法实现远 大理想的困窘。
合作探究
诗人到底想走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呢?能 否在诗歌中找到答案?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希望像吕尚、伊尹一样得到赏识, 委以重任,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课堂检测
2、“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 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课堂检测
3、诗中连用“停、投、拔、顾”等几个 动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 的激荡变化。
课堂检测
4、诗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是写实吗 ?
检查预习
朗读节奏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樽(zūn) 箸(zhù) 羞(xiū)
直(zhí) 塞(sè) 济(jì)
题解
“行路难”是古代乐府杂曲,本为汉 代歌谣。《乐府题解》云:“《行路难》 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 作的题旨也相类,但全诗却悲而不伤,自 有豪气英风在。
词语释义
金樽:盛酒的器具。 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万钱:同“值”,价值。 投箸:筷子。 冰塞川:堵塞。 今安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终将。 直挂云帆济沧海: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