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摘要: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工作实
际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造价控制管理实务有着一定的借鉴
意义。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对策
一、实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一)设计方面。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确定后,优选设计单位便是建设主体单位的关键工作。
首先,若建设主体单位委托的设计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其设计
人员仅考虑自己的专业角度,缺乏经济性思维,甚至天马行空的发挥想象力,就
很有可能在设计中增加不必要的项目功能,增加项目预算。
其次,如果在出图过
程中经常出现赶计划、抢时间,势必造成设计图纸的质量不高,在设计深度、细
部详图、各专业交叉、前后一致性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给现场施
工带来非常多的不清楚、不明确和误解,造成设计变更和签证增多。
最后,如果
没有经验提前征求建设单位的意见,让建设主体单位在设计阶段介入的较晚,一
旦对外立面、建筑装修标准、材料选用等方面提出较大变化,也将会对实施过程
中的工程造价控制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二)建设主体单位。
有些建设主体单位未配置造价控制相关的专业人员,导致瞎指挥乱指示,外行领导内行,人为造成工程造价失控。
(三)施工方面。
在设计图纸确定后,建设主体单位优选施工单位则成为建设主体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施工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建设主体单位应优
选施工单位,不可片面以价低为原则确定总包单位。
评定一个合格的总包单位不
能仅仅只从价格方面考量,应综合企业财务状况、组织架构、人员及设备配置、
施工方案与本项目的结合度、同类经验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尤其是待建项目本身
总包单位的组织人员及架构,应重点考量拟现场管理本项目的负责人。
(四)监理方面。
监理公司的质量管理部门常常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比如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高有低、专业水平良莠不齐、不按照验收标准把好质量关、
隐蔽工程验收签证不完备等。
有的现场人员甚至收受好处,帮助施工单位乱算、
多算,对不合格施工和偷工减料视而不见等。
(五)招投标方面。
建设主体单位各项招标工作应建立标准的招标程序,有针对性及可操作性,一般可分为正常招标程序、简易招标程序及零星采购,对正常招
标程序应按标的金额来确定最少参与的投标单位数,招标过程中要注意防止串标,使招投标行为失去公正性、合理性,防止恶意低价中标,而在后续施工中通过不
断增加设计变更变相提高合同金额。
(六)总包单位下的专业或专项分包方面。
建
设主体单位应优选总包单位,对总包单位下的分包单位也应有所控制,不可当甩
手掌柜。
二、建筑工程各阶段造价控制的对策
(一)设计单位方面。
首先,对于设计单位的选择,应该进行设计招标,且在招标文件和招标后的合同中对本项目的设计内容、范围、设计标准和质量要求等方
面进行明确的约定。
其次,为更好地进行造价控制,必须要求设计单位开展限额
设计,设计单位要提供多种方案,供建设单位从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等角度
优选最终方案。
最后,图纸会审工作也非常重要,集合各方共同对设计图纸中存
在的遗漏和错误及时发现及时修正,避免在施工中增加设计变更。
(二)建设主体单位方面。
建设主管领导应丰富专业知识,并配置合理的专业人
员,保持有效沟通。
现场专业管理人员应把好质量关,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隐蔽工
程的验收签证,必要时提供变前变后图纸及照片佐证。
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严格
按照建筑施工规范和标准,严格按照公司管理流程进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及公
司相关规定和要求,不断提升合约监督和管理的力度,避免出现质量不合格,反
修或者推倒重来的现象。
(三)施工企业方面。
施工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
施工企业的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加强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在进度、质量、安全等环节持续提高,才能在
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
施工前应配置合理人员架构,搞好图纸会审工作,施工中
结合项目特点及实际情况科学组织、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四)监理公司方面。
监理公司应重点抓好人员的培训工作,由有经验的带头人定期核查各专业监理人员的工作,设立标杆。
对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特别是隐蔽
工程重点监控。
同时,应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一起,认真做好变更
签证工作。
(五)规范招投标和合同条款。
在工程招投标方面,实行公开招标。
在合同条款方面,对于施工合同要建立标准合同条款文库,规范合同的条款,提高合同的可
操作性,不做模棱两可和不准确不严谨的约定,减少工程结算中由于合同划分不
清晰引起的争议。
(六)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审计及后评估。
加强工程造价审核,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在对工程价款的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工程量和费用两个方面。
并
以审计手段严控虚假记载和不实行为,剔除此类因素对工程造价的不利影响,使
得控制管理工作卓有成效。
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发展,建筑企业经营管
理形式和生产方式都出于深刻发展变化之中。
作为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重要
手段和工程项目招投标以及日常管理考核中的重要依据,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创新对设计、施工、监理和造价咨询等各环节相关单位的管理,减少工程造价控
制管理中的弊病,进而逐步实现规范化的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