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细胞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细胞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第六讲细胞器教学设计
本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①(必修)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三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本册重点内容之一。

它承接上一节细胞膜,进一步学习细胞亚显微结构。

它也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
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进入复习阶段,对于细胞的整体结构有所掌握,通过复习本节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细胞的亚显微结构。

但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细胞增殖及必修三中免疫等内容没有复习到,对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功能以及结构联系性不能
很好的掌握,估计不是很好理解,但在导学案的辅助作用下,也不难。

【课标分析】
一、根据核心素养分析
生命观念:
通过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归纳及对生物膜结构与功能的总结,进而建
立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对各种细胞器的分工合作的复习,明确形成细胞的结构既相对独立,有互相联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等
理性思维。

二、根据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① 说出分离各种细胞器的科学方法。

② 举例说出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③ 列举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2.能力目标
归纳并比较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能够识别各种细胞器的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建立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观点。

【教学重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导学案。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播放细胞亚显微结构视频,并简单介绍相关内容。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感悟细胞内部结构的神奇。

处理目的: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活跃了课堂。

成果展示及评价:
教师:展示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并进行评价。

教师针对性提问学生问题,通过高考真题的练习完成对学生预习的考察。

学生:通过比较检查自己思维导图的不足之处,并当堂检测预习内容。

通过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内容。

处理目的:通过以上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督促学生在以后学习中认真对待作业,并加强记忆。

【合作探究一】识图与逻辑推理
教师:展示整合图像,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1.在图示细胞中可以看到那些细胞器,体现哪些功能?在真核细胞中还存在哪些细胞器?
2.试分析图示中囊泡的来源和去路;说明生物膜之间可以互相转换的原因?(化学组成及基本结构)
3.若用一定量的3H—亮氨酸标记细胞内的
分泌蛋白,追踪不同时间具有放射性的分
泌蛋白颗粒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和运输过程。

试在上图中标出分泌蛋白分泌过程中同位素出现的先后顺序并试用曲线图进行描述。

注:分别画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分泌到细胞膜外的囊泡中放射性颗粒的变化即可。

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评价及修正。

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问题,小组之间进行抢答,第三问题利用多媒体
展示并讲解绘制原因。

处理目的:所设置的三个问题层层递进,第一个问题的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回顾八种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第二问题是对第一问题的升华,通过该问题可将细胞器之间的功能及结构联系进行复习;第三问题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探究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师:组织班级小组进行抢答练习以下问题;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拓展
延伸。

1.从功能角度分析线粒体内膜蛋白质的相对含量多于外膜的意义?
2.绘制叶绿体的亚显微结构,观察叶绿体分别以什么方式扩大内膜面积?
这与其功能有何适应性?
图层
3.利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解释合成性激素的性腺细胞的内质网一般比较发达这一现象?
学生:班级小组抢答相关问题第一小题,第二小题让学生进行板演。

处理目的:第一小题目的是从细胞器内部结构角度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二小题目的是从细胞器水平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第三小题设置目的是从细胞器与个体生命活动角度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对三个问题教师进行相应的拓展及训练,例如高尔基在浆细胞中的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体现,细胞核哪些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通过绘制叶绿体结构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叶绿体增加膜面积的方式,同时利用刮
涂层的形式呈现答案,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堂训练】
设计了4 个选择题和一个简答题,选择题突出知识的运用,简答题突出
对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考察和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课堂小结】
通过学生小结、教师补充的形式完成课堂小结,最后留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整理。

下课前播放细胞器为主题的自编歌曲视频,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教学过程从细胞微观结构视频进行的导入,一方面是学生
感性认识到细胞内部结构的神奇,同时也将细胞器的概念介绍给学生,为下一步学生观察细胞模式图,分辨细胞器打下基础。

在学生观察到细胞器的形状,形成初步印象后,展开各种细胞器的教学。

通过对各种细胞的功能整合,突出训练识图和逻辑思维能力等科学思维;在不同角度对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设问,促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会更加理解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可以形成整体与结构之间统一关系,为今后的复习打下基础。

利用一些高考真题及相关变式的对学生考察,进一步对接
新课标,注重对读题、表述的训练,提高了做题能力。

另外,因为复习课刚刚开始,学生们对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在呼吸作用及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中的作用还没有记住,所以课堂上有些内容学生们联系不到。

需要在课下能够及时的补充。

【课后反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