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当前 ,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产品需求刚性增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 , 对保障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 , 立足资源禀赋 , 深入推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和培育 , 显得尤为迫切。
对于陕西农业发展来讲也是如此 , 需要进一步充实优势农产品品种 ,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 调整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 , 进一步发挥好农业区域比较优势 , 推进农业区域化、专业化发展 , 促进陕西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1]。
陕西特色农业 , 就是指具有陕西特色的农业 , 是陕西特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利用区位商理论 , 找出陕西省特色优势 , 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 , 希望对陕西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培育提供思路和建议。
二、方法与理论一个产品具有竞争优势的终极标志就是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 从而判断出特色优势产品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占有较大区外市场份额。
这种较大份额既反映着区际市场对某一地区具体产品的需求强度 , 同时意味着区际市场对某一地区具体产品优势的认可程度。
基于上述认识 , 并考虑到资料可获得性等因素 , 本文选取了区位商指标来考察选择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
区位商是经济地理学上用来研究产业集中度的一种方法 ,它是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全省该部门产值在全国 (全省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比 , 其表达式如下 :作者简介 :赵晓罡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讲师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薛继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农村人力资源管理罗创国硕士 , 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指导中心副主任 , 研究方向 :公共管理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选择与培育研究———来自陕西省三大区域 494个自然村的经验赵晓罡1, 2薛继亮1罗创国3(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 , 陕西杨凌 712100; 2.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 陕西西安 710000; 3. 陕西省农业厅 , 陕西西安 710003【摘要】本文利用陕西省三大区域 494个自然村和全国农业生产数据 , 测算出陕西省以及其三大区域各农产品的区位商 , 选择出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
根据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种类 , 提出了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培育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特色优势农产品 ; 选择与培育 ; 区位商【中图分类号】 F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3-0166(201010-0088-04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0.10.020产业发展88/未来与发展 /2010/第 10期LQ ij =Lij/mj =1ΣL iji =1ΣL ij /i =1Σj =1ΣL ij(1其中 :i ———第 i 个地区(i=1, 2, 3… n ;j ———第 j 个产品(j=1, 2, 3… m ; L ij ——— i 个地区 , 第 j 个产品的产出 ;LQ ij ——— i 地区 j 行业的区位商。
式 (1 分子反映了某一产品在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 , 如果该项指标数值过低 , 说明该产品在当地经济中不具备显著性 , 就不能称之为特色优势产品。
特色优势产品是在区域比较中凸现的 , 其在经济结构中比重一定要显著超过其他地区。
区位商指标结合了一个产品在当地经济中的地位和在全国 (全省相对地位这两方面 , 反映了其在地区与产品的优势 , 因而可以用作特色优势产品评判标准 [2]。
三、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选择本文随机选取了 2008年 494个行政村 (涉及农户 6838户、人口30843人。
对这 494个行政村的粮食、果业、畜产、蔬菜、水产等进行分类调研 , 并利用区位商分陕北、陕南和关中三大区域进行测算。
这主要是由陕西省典型的自然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的。
粮食、果业、畜产和蔬菜是陕西农业的四大支柱 , 构成陕西特色农业的主体框架。
四大主导产业在陕西特色农业中具有鲜明的产业定位(如表 1 。
可以看出 , 陕西省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势明显 , 而且具有明显的区位差异。
根据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 我们计算出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和全国相比较的区位商 , 如表 2。
可以看出 , 陕西省的农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地位和优势 , 尤其是粮食作物、茶叶和果业。
根据表 1、表 2陕西省在省内和全国的农产品的区位商值以及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 可以得出陕西三大区域的特色优势农产品种类 (如表 3 。
四、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培育 1. 加速种植业内部分工粮食产业规模居于农业四大支柱之首。
陕西降水量小 , 基本农田少 ,资源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大。
粮食作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 从国内粮食生产格局来看 , 陕西不具有粮食生产的比较优势。
应实行内需型粮食产业政策 , 产业发展 89/未来与发展 /2010/第 10期不宜主张粮食自给 , 给优势产业发展腾出资源 , 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总效率。
但在陕南、陕北生态脆弱的农村 , 要确保农民享有粮食基本自给的保障。
蔬菜植株小 , 生育周期短 , 可加速推进产业升级。
蔬菜产业是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的产业。
陕西蔬菜面积仅为果园面积的一半 , 但蔬菜产量产值均超过果业 , 说明蔬菜产业具有巨大经济能量。
陕西蔬菜在西北具有比较优势 , 关中可建成西北最大的菜园子。
陕西是果品大省 , 尤其是省内渭北地区的苹果和关中地区的猕猴桃 , 在全球果品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 , 具有国际比较优势。
要以扩大外销和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 , 全面创建以苹果为主的果业新优势 , 力争把陕西建成具有特色优势的果业基地。
此外陕南秦巴山区可利用地貌气候差异性大、生物资源丰富、雨量充沛、环境质量高的优势发展以药用植物栽培、茶叶、蚕桑。
当前陕南的茶叶、蚕桑、药材 , 陕北的小米、绿豆、荞麦以及薯类产业具有一定的区域生产比较优势 , 是陕西特色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 [3]。
2. 创新农业生产模式结合陕西农业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的实际情况 , 创新农业生产模式。
面向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 , 探索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统一的循环经济模式。
推进种养结合 , 如粮畜结合、果畜结合、菜畜结合等新的农业生产模式 , 并借此调整陕西农业生产结构。
畜牧产业作为陕西农业生产的短板 , 大力发展畜牧业 , 能打开农村产业发展的立体空间 , 能为种植业及其副产品提供充分的消化途径 , 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恒久的肥力保障 , 不仅经济、生态 , 而且能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和农村内部就业潜力 [4]。
五、推进陕西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1. 合理布局产业、突出比较优势陕西的产业化布局 , 要发挥优势 , 突出特色。
本着相对集中、高产高效的原则 , 围绕主导产品 , 按照市场需求 , 形成专业化生产和区域化布局 , 使资源优势转变为区域优势 , 形成产业优势。
还要结合实际 , 因地制宜。
立足当地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 ,确定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优化区域布局 , 明确发展目标 , 作好区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域比较优势 , 扬长避短 , 调整产业布局 ,扩大优势产业规模 , 突出特色和质量、效益 , 提高产品档次 , 扩大销售或服务半径 , 以提高产品的商品率和当地农民收入为目标 , 打造陕西区域性特色农业品牌。
走果业与畜牧产业结合之路。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 把果业与畜牧业做成农民致富的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渭北苹果优生区的独特优势 , 建设优质果业基地 ; 利用交通便利、信息便捷、科技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优势发展果菜种植、畜禽养殖、粮食生产为主的标准化农业、示范农业。
2. 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现代农业的基本形式 , 是产业化经营。
大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 , 大力推动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 , 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只有把农业的发展纳入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条里 , 才是最为有效的发展形式。
要采取有力举措 , 引导龙头企业进入农业生产领域 , 发挥引领市场、推广科技、带动农户、促进增收的作用 , 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
3. 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村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载体。
要正确定位合作社在村域经济发展中的历史重任。
要支持合作社发挥挖潜资源禀赋、做大优势产业、发挥技术培训、带动农民增收等功能。
要规范合作社 , 避免发起人的趋利倾向 , 加强有关法律法规宣传 , 加强对合作社理事长、会计和各级辅导员的培训。
要支持引导建立一品一社 , 一村一社 , 鼓励开展跨区经营 , 增强实力。
要鼓励龙头企业、农技人员和农村能人兴办合作社 , 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入股 , 实行多形式联合。
要加强税收、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5]。
4. 培育农村能人村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农村能人的作用。
农村产业化搞得好的地方都活跃着一批具有实干精神和远见卓识的农民 , 但是社会却较少关注如何发挥这个群体的作用 , 提升他们的能力 , 形成对周边村民的示范带动。
制定积极有效的引导扶持政策 , 培育农村能人健康成长 , 为农村能人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培训和信息支持。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村级治理公平和社区成员公平受益。
此外还要加强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两地农村能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促进在中国中西部农村涌现出更多的农村能人 ,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实现小康提供农村人才保障 [6]。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农业部发展计划司 . 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汇编 [M ].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3.[2]段文斌 , 闫颖慧 . 宁夏特色优势产业的区位商分析 [J ]. 宁夏工程技术 ,2006(12:404-407.[3]党双忍 . 陕西特色农业潜力无表 3陕西省特色优势农产品选择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关中小麦、玉米、梨、桃、葡萄、日光温室瓜菜、大棚瓜菜、生猪、黄牛、奶牛陕北大豆、薯类、小杂粮、苹果、红枣、日光温室瓜菜、中小拱棚瓜菜、露地瓜菜、山羊、绵羊、肉鸡、蛋鸡陕南水稻、玉米、中小拱棚瓜菜、露地瓜菜、油菜、中药材、蚕桑、茶叶、生猪、黄牛、奶牛、花椒、核桃、板栗产业发展90/未来与发展 /2010/第 10期A Comparison between Newmark ’ s and Reiss's Text Classification and TheirTranslation MethodologiesLI Zhi(Kaifeng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ChinaAbstract:The famous British translating theorist, Peter Newmark, classified the translating texts into six typ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functions, while the Germany translating theorist, Reiss Katharina, classifi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But they had the same classifying basis. Newmark put forward eight translating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different emphases, while Reiss three methods. The sources of their theories are respectively “ equivalent theory ” and“ equal theory ” which are the same inessence. The present paper compares Newmark's translation methodology with Reiss's, and proves that the two are the samein source, nature, reason, and effect.Key words:language function; text type; translation method; equivalent effect; adequacy CLC number:H059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0166(20100106-03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0.10.024限 [EB/OL]. (2001-11-12.www. .[4]陕西省农业厅 . 关于开展全省村域经济调研情况的报告 [J ]. 陕西农业 , 2009(11:4-8.[5]全省村域经济调研课题组 . 村域经济的理论探析 [J ]. 陕西农业 ,2009(11:9-15.[6]戴冰洁 . 能人型村庄治理模式的权力结构分析———以浙江省金村为个案 [J ]. 理论观察 , 2009(3:106-108.A Study on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Data from 494Villagesof Three Regions in Shanxi ProvinceZHAO Xiao-gang 1, 2, XUE Ji-liang 1, LUO Chuang-guo 3(1.Northwest A&FUniversity,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anagement, Yangling Shanxi 712100,China ;2.XI ’ AN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 Business School , Xi ’ an Shanxi 710000,China ;3.Department of Agricultur e; Shaanxi Province; Xi ’ an Shanxi 710003, ChinaAbstract:Us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data from 496villages of three major areas in shaanxi and the national, we calculate the location quotient of every agricultural products, choos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Accor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 provide the cultivation ways and measurement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Key words:characteristics and competitive agricultural products; identification and cultivation; location quotient CLC number:F32Document code:AArticle ID:1003-0166(201010-0088-04 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0.10.020 (上接第 109页产业发展91/未来与发展 /2010/第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