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医学检验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医学检验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2017年医学检验市场发展分析报告本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来源主要包含欧立信研究中心,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年报,国家相关统计部门以及第三方研究机构等。

目录第一节 ICL行业市场概况 (6)一、国内ICL行业市场规模测算 (6)第二节国内外医学检验市场对比 (9)一、国内检验项目较少 (9)二、中国医学检验外包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日本 (10)三、美国和日本的检验市场分布情况 (11)四、医院结构差异是导致国内检验外包比例低的主要因素 (12)第三节特检市场——ICL行业的新蓝海 (15)一、临床技术的进步推动特检市场 (16)1、新型检测方法学的应用 (16)2、治疗技术进步 (18)二、政策监管的改变 (20)三、传统ICL企业在特检市场的布局 (23)1、特检和普检市场壁垒的不同 (23)2、独立实验室在特检市场的对比 (24)四、资产证券化率逐渐上升 (25)五、特检市场的规模预测 (26)第四节 ICL行业存量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28)一、ICL存量市场将向基层医院下沉 (28)二、ICL存量市场业态的变化 (29)三、传统ICL企业的应对 (32)1、与渠道、终端商的深度合作 (32)2、增强自身渠道能力 (33)四、经销商的管理风险与经营影响 (35)1、招标 (35)2、代理权 (35)第五节国内重点ICL公司对比 (36)一、综合指标对比 (36)二、国内网点对比 (36)三、盈利与运营能力指标对比 (38)1、毛利率 (38)2、销售费用与研发投入 (38)3、运营能力 (39)4、旗下独立实验室盈利能力情况 (41)四、产业链布局 (42)五、迪安诊断——ICL龙头,把握行业发展脉搏 (43)图表目录图表1: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专业组别分布 (7)图表2:中国医学检验市场分布 (10)图表3:美国(左图)和日本(右图)医学检验市场分布 (11)图表4:中国医院结构 (12)图表5:美国医院结构 (12)图表6:日本医院结构(没有包含齿科专科医院) (13)图表7:国内ICL行业的发展方向 (15)图表8:国内特检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 (15)图表9:个体化诊疗主要技术框架 (16)图表10: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 (16)图表11:与个体化用药相关的主要检测项目 (20)图表12:个体化医学检测试点单位 (22)图表13:国内特检市场政策发展演变 (23)图表14:国内特检和普检市场的差异 (24)图表15:国内ICL业务来源变化 (28)图表16:新兴ICL业态的出现 (29)图表17:渠道商对ICL普检市场业态的影响 (30)图表18:润达医疗、海尔施和赛力斯的机构合作情况 (30)图表19:三家公司收入、净利润情况(2015年) (31)图表20:三家公司近三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情况(万元) (32)图表21:传统独立实验室和渠道、终端商的深度合作 (32)图表22:迪安诊断的业务平台 (34)图表23:独立实验室相关公司毛利率变化 (38)图表24:三家公司销售费用率对比 (39)图表25:三家公司研发投入/营收占比 (39)图表26:三家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对比 (40)图表27:三家公司存货周转率对比 (40)图表28:迪安诊断旗下部分独立实验室收入与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41)图表29:金域检测旗下独立实验室净利润情况(单位:万元) (41)图表30:国内主要ICL公司产业链布局 (42)图表31:迪安诊断的收入(左图)和净利润(右图)增长情况 (43)图表32:迪安诊断旗下独立医学实验室情况 (43)图表33:迪安诊断发展历程 (44)表格目录表格1:国内检验科市场容量测算(2014年,金额单位:亿元) (6)表格2:国内主要ICL公司收入(单位:亿元) (9)表格3:国内检验科市场容量测算(2014年,金额单位:亿元) (10)表格4: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的监管序列 (17)表格5:ICL行业相关政策 (21)表格6:国内部分主要独立实验室的特色 (25)表格7:国内部分与特检业务有关公司的资产证券化进度 (26)表格8:最近一年迪安诊断在经销商领域的主要布局 (33)表格9:国内独立实验室领先企业对比 (36)表格10:国内独立实验室领先企业的实验室分布网点 (36)第一节ICL行业市场概况ICL作为体外诊断行业产业链的服务端,其发展动态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影响,对于产品生产企业而言,收费下降将对企业收入和利润端产生负面影响,但是对于ICL环节,收费的下降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医疗机构的外包动力。

LDT模式的推行,理论上放开了海量的特检市场,给ICL企业新的发展机遇,将刺激以康圣环球为代表的特检独立实验室的发展,近些年不少上市公司都在特检领域开始布局,新开源收购三济生物,西陇科学设立福建福君基因,等等,他们所看重的均是以基因检测技术为基础的特检市场。

传统ICL企业不会缺席对这一巨大市场的瓜分。

以润达医疗为代表的渠道与终端商,正在开展新型ICL业务模式的推广,通过供应链优势帮助检验科内生性扩张,从而减少检验项目外包需求,我们注意到赛力斯与海尔施都已经递交了IPO申报材料,他们登录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增强其资本优势,强化供应链能力,对传统ICL业务产生巨大的挑战。

同时也给ICL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

ICL行业已经进入风起云涌的大时代。

一、国内ICL行业市场规模测算先简单测算国内ICL行业的市场规模。

依据卫计委发布的卫生统计年鉴,我们假设检验科在各级医院的收入占比大约为11%左右,结合2014年国内1-3级医院数量,各级医院平均收入规模,测算国内检验科市场总量大约为2120亿元人民币。

表格1:国内检验科市场容量测算(2014年,金额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卫生统计年鉴、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这2120亿元的市场我们将其称为存量市场,或者说是以普检项目为主体的ICL市场空间,因为这是建立在2014年当时临检行业监管体系下所能开展的项目所贡献的市场规模。

医院能够提供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是由卫计委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下文简称目录)所限定,该目录隔几年会更新一版,最新一版是2013年颁布的,该版目录共包括检验项目1462项,其中,临床体液、血液专业360项,临床化学检验专业347项,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458项,临床微生物学专业152项,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专业145项。

图表1: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专业组别分布资料来源: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2015年卫计委发文(原则上)放开了LDT模式,特检项目将开启一个新增的蓝海市场。

我们将在后文详细加以讨论。

国内ICL行业的资产证券化率还不高,大型连锁ICL公司上市的仅有迪安诊断和达安基因,广州金域检测已经递交了IPO材料。

我们把以华大基因为代表的这一类专业提供高通量测序服务的公司纳入特检服务范畴。

所谓规模化普检实验室,是指那些提供卫计委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之内的项目服务的独立实验室,我们称其为普检项目,或者“表内项目”。

目前检验科服务目录是2013年颁布的,该版共包括检验项目1462项,其中,临床体液、血液专业360项,临床化学检验专业347项,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458项,临床微生物学专业152项,临床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专业145项。

医院可以提供表内项目的检测服务,并按照当地物价部门标准定价收费。

同时检验科可以讲这项项目外包给ICL公司进行检测。

所谓专业化特检实验室,是指那些提供卫计委制定的《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之外的项目服务的独立实验室,这种服务项目我们称其为特检项目,或者“表外项目”。

临床检验技术的进步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检测标的物的增加,即增加了新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检验项目;二是检验方法学的改变,项目和检测标的物还是以前的,检验方法学发生变化,比如化学发光取代传统的酶免,基因芯片技术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在唐筛领域的应用等等。

国外发达国家的临床检测项目远远超过国内,比如美国和日本能够提供的检测项目超过5000种,其中有检测标的物种类多的因素,也有检测方法学多样的因素,当然其根本原因在于监管体系之不同。

我们在上文提到国内检验科市场体量超过2100亿元,这是建立在现有1462个检验服务项目基础之上的规模,所以我们称其为存量市场;未来巨大的增量市场就体现在现在表外项目上,也就是特检项目。

从项目数量和价格上来看,都将远远超过现有的表内项目贡献的存量市场。

根据美国最大的独立医学实验室Quest和Labcorp2015年年报披露,美国临床检验行业目前规模约750亿美元,约合4600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人均检验费用测算,每个人年均检验费用超过1500元人民币,中国约为170元人民币左右。

第二节国内外医学检验市场对比中国和美、日发达国家市场相比,整个临床医学检验和ICL行业呈现以下主要特点:1、检验项目很少;2、医学检验项目外包比例极低;3、ICL市场集中度低;一、国内检验项目较少基于国内的监管体系,以及临床治疗技术等因素,目前国内大型独立医学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临床医学检验项目数量整体较少,普检业务的大型连锁独立实验室主要提供表内项目的检测服务,最多不超过卫计委规定1462项。

特检实验室,以康圣环球为例,仅血液病相关检测就能提供超过3000种项目,但是和金域和迪安等公司相比,康圣环球的收入规模较小。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目前国内临床检验的整体结构情况。

表格2:国内主要ICL公司收入(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公司官网、公司公告、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美国和日本的大型独立医学实验室能够提供的临床检测项目数量远远超过国内水平,他们基本上能够提供4000种或者4700种以上的临床检测项目。

从规模上来看,美国和日本单个ICL企业的收入水平都远远高于国内的实验室。

表格3:国内检验科市场容量测算(2014年,金额单位:亿元)资料来源:Bloomberg、公司官网、北京欧立信信息咨询中心,欧咨行业数据库二、中国医学检验外包比例远远低于美国日本我们估计2014-2015年,国内ICL行业的市场规模在100亿元人民币左右,相当于国内2120亿元整体医学检验市场的5%左右。

根据几家大型连锁实验室披露额定期报告,以及我们基于之前数据的预测和评估,以金域检测、迪安诊断、艾迪康和达安基因等为代表的大型连锁普检独立实验室合计占有目前国内ICL行业将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我们此处没有将康圣环球、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等特检(特别是高通量测序服务)的公司计入国内ICL行业市场份额的统计,原因在前文提过,即现有2120亿元的市场总量是基于医院能够合法提供的表内项目所提供的市场,而特检市场是由表外项目提供的一个新增市场,所以我们暂未将康圣环球这样的公司纳入表内项目ICL市场份额中计算,我们在下文探讨未来ICL行业发展方向的时候回专门讨论特检行业以及相关独立实验室的布局和竞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