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
1教学目标
1、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2重点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3教学过程3.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课堂教学
一、认识苏轼,引出庐山
1.有一位诗人要和大家交朋友,他就是——苏轼,认识苏轼吗?出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他的诗、文章、书法、绘画都非常出名。
他一生坎坷,多次被贬官。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说说你了解的苏轼。
2.苏轼给我们带来了庐山的风景,想不想看啊!(出示图片)
3.这样的庐山你用哪些词语形容他?
4.这么美的庐山吸引了许多的诗人。
李白喜欢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他也喜欢山峰《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
白居易喜欢庐山上大林寺的桃花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更多的游人喜欢庐山云雾烟波缥缈隐险峰,上下左右各不同。
同样的庐山,不同的景点就有不同的美,不同的游人就有不同的感受。
二、理解题目,了解作者
1.苏轼游了庐山,写下5首诗,今天他带来了最著名的一首诗,就是——《题西林壁》。
(1)题的意思:写。
(2)西林:就是西林寺。
(3)壁:墙壁
2.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古时候,没有发达的印刷术,诗人就把诗写在墙壁上,南来北往的人就能读到诗了)
3.知道了题目的意思,那题目怎么读?(评:题后面停顿一下,非常好)
三、读好古诗,读出韵味
1.苏轼在诗中写了什么,自己去读读吧!把诗句读正确,读通顺!
(自由读)(指名读,都读对了,读得很努力,读得字正腔圆很好听,)
(师生合作)
2.我们读得越来越好了,如果能读出停顿和平仄就会读出诗的韵味来,再来练一练啊。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自由读——(指名读,诗的韵味,诗的美被你读出来了——男女生比赛读)
四、体会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同
(一)读懂怎么看
读着读着,你知道这首诗写了苏轼在干什么?(看庐山)
他是怎么看庐山的,用你的朗读告诉大家。
(学生读,强调横,侧,远近高低。
)
横看在山的什么位置看?
还有这些不同的看,你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向远处看,(极目远眺)在近处看(凝神注视)
从高处看,(低头俯视)在低处看(抬头仰望)
苏轼一会儿极目远眺,一会儿凝神注视,有时低头俯视,有时抬头仰望。
所以他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二)读懂看到什么
1.就这样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地看,看到了什么?去读读第一句诗,用笔圈一圈。
你能读出来吗
2.你知道岭和峰有什么不一样呢,请看图?图片出示。
(1)岭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2)老师带来这些词语和大家分享。
岭是山峦起伏重重叠叠连绵不断峰峦相接
(1)峰你能用哪些词语形容(2)老师也带来这些词语和大家分享。
峰是高耸入云奇峰耸立耸立云霄奇峰罗列
3.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又是怎么样的。
我们去瞧瞧(图片出示)(把我们看到的庐山不同景色写一写,四人合作)
4.说话训练:极目远眺,重重叠叠,隐没在云雾之中
凝神注视,()
低头俯视,()
抬头仰望,瀑布好像从天上挂下来
写话反馈。
评价:雄奇、秀美、险峻的庐山
5.面对这样的庐山,你想说什么!读诗句。
赞美吧。
都来赞一赞吧!
(三)明白事理
1.同样的庐山,为什么看到的景色不一样?(因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一样了。
)
2.不禁让我们想起了《画杨桃》这篇课文里老师说的话。
(出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
3.看的角度不同,景色就不同——这是令人兴奋的发现啊。
把这个发现告诉自己——读诗句
把这个发现告诉大家——读诗句
4.除了按照方位顺观察庐山,我们还可以怎么观察也能观赏到庐山的不同景色?同桌讨论一下,再编一编。
(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天气)喜怒哀乐各不同春夏秋冬个不同阴晴雨雪各不同朝午暮夜各不同
东南西北各不同
五、体会要全面看清问题的道理
1.庐山千姿百态,美不胜收,让苏轼流连忘返。
苏轼这次上山,前后历时十余天,从山南到山北,从山上到山下,跋山涉水,游遍了庐山。
然而,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样的呢?诗人在思索着、探求着……
(你想问苏轼什么)
诗人有没有看到了庐山的全部面貌?你怎么知道的,用诗句告诉大家。
2.大家都来读读,想一想知道了什么。
(预设:没有认识到庐山的全部面貌,是因为我身在庐山中,缘:因为)
3.诗人就在庐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全貌呢,这是为什么呢?
(身在山中,视线被挡住,不能看得更多,当然不能看到庐山的全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要想看清庐山的真面貌,就像王之涣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也像杜甫说的: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5.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老师下象棋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想起这首诗,我把他变成另一首,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象棋
孤相单士护王宫,炮马车卒狭路逢。
不识棋局真面目,只缘身在棋局中。
6.“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就是诗人游了庐山以后对事物、对人生的感慨!谁能读出诗人的感慨。
六、小结
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姿态万千的美,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读。
1.背古诗——让我们把这首诗背下来。
2.唱古诗——这首诗还能唱呢!
七、诗拓展
1.老师还带来了另外的2首,自由地读读吧——指名读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题西林壁》,它值得我们用一辈子的时间来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