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浏阳方言

浏阳方言

关于浏阳方言中几个问题的考究摘要:本文以浏阳北乡方言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浏阳方言中几个比较典型也比较有趣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这些问题包括:1.浏阳方言中几个容易混淆的声母;2.浏阳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3.普通话推广对浏阳方言的影响。

关键词:浏阳方言;声母;古汉语;普通话;影响。

浏阳地处湘东, 北连平江, 南接醴陵, 西南与株洲搭界, 西面与西北面同长沙接壤, 东北依次与江西的铜鼓、万载、宜春、萍乡四县相邻。

素分东、南、西、北四乡。

由于历史上多次移民以及地处湘赣边境,受着多种方言的影响, 形成了境内方言四乡各不相同乃至“十里不同音”的状况。

其中有的属于几种方言之间的区别, 有的属于一种方言内部的差异, 从方言分区的角度看, 全市实际上含有三种方言: 客家方言、湘方言和赣方言①。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浏阳北乡方言。

一.浏阳方言中的几个易混淆声母在北方人眼中,南方人说普通话总是有些音发错,发不准或者与其它音混为一谈,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几个声母:n与l、x与s。

事实上通过对浏阳方言中这几个声母的分析比对发现,北方人眼中的“混淆”其实是一种误解,浏阳方言中这些声母的发音确实与普通话不一样,也导致浏阳人学习普通话时会发错音,但这种不一样是有规律的,有规律也就不能称之为混淆,只能说这几个声母的区分方法在浏阳方言终于在普通话中不一样。

下面就是我总结的一些浏阳方言中的区分方法:(一)n与l之争在浏阳方言中,n、l作声母时会重新分化成三个声母n、l、d,具体如何区分是根据声母后面所带的韵母而定的。

一般情况下:1.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非鼻音韵母,且韵母不是以“i”开头的时候,不管原来声母是“n”还是“l”,在浏阳方言中都会变成声母“l”;2.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鼻音韵母,且韵母不是以“i”开头的时候,不管原来的声母是“n”还是“l”,在浏阳方言中都会变成都会变成声母“n”;3.如果声母后面带的韵母是以“i”开头的,就要看原来的声母是什么。

如果原来的声母是“n”,则声母不变,还是“n”;如果原来的声母是“l”,则声母变成“d”。

附表:表格注释:1:表格中韵母不全,是因为有一部分韵母在浏阳方言或者在普通话中不与n、l 搭配;2:还有部分韵母属于特殊情况,将在下面提到。

特殊情况:在韵母中,有两个特殊,一个是“Ü”一个是“iao”,它们不符合上述规律。

1.在普通话中,韵母是“Ü”的几个字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分别如下:绿:diu(丢)吕、虑:lei(磊)率、律、驴、旅:di(滴)2.在普通话中,韵母是“iao”的字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分别如下:当声母是“l”时,在浏阳方言中声母是“d”当声母是“n”:鸟:diao尿:niao分析:对于韵母是“Ü”,虽然不符合一般规律,但从它在浏阳方言读法的韵母中发现,如果把他的浏阳方言韵母对应到上表中去,其实还是符合规律的。

可以猜测,真正跟浏阳方言中声母是“n”还是“l”有关的是韵母在方言中的读法,而不是在普通话中的读法,即上表中韵母对应的应该是浏阳方言中的韵母。

经过检验也确实如此。

虽然几乎所有的韵母浏阳方言中的读法都跟普通话中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变化没有超过所在的大类,即非鼻音且非i 开头韵母仍然是非鼻音且非i开头韵母、鼻音非i开头韵母仍然是鼻音非i开头韵母、i开头韵母仍然是i开头韵母。

所以唯一的特殊只有两个字,即“鸟”和“尿”,有待进一步考证。

(二)j、q、x与z、c、s的转化北方人一般认为南方人不太分得清“x”和“s”,如“xin”会读成“sin”,但是通过考证分析,我发现其实除了x和s,j、q和z、c也有同样的对应变化关系。

与j、q、x搭配的韵母都是以i开头的(除了u和un,但是u与j、q、x搭配时读作Ü,Ü其实可以看做是i和u的拼读,所以不算),通过考察它的韵母包括读音,均没有发现其规律,因为就算是相同的韵母甚至相同的读音对于不同的字都会发生分化,只能举例说明。

除了上表中列举的分化,其实对于某些字还有其它分化,如“减”的声母会变成“g”,“乡”的声母会变成“sh”,“旧”的声母会变成“q”等,普通话与浏阳方言之间的转化几乎无规律可循。

二.浏阳方言中的古汉语现象南方方言由于山隔水阻,地理隔离导致缺乏交流,变化缓慢,且很难统一,所以八大方言南方占其七,而北方仅北方方言一种。

同时由于变化缓慢,导致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即很多南方方言里面都保留了不少古汉语习惯,包括浏阳方言。

经过我的考察分析,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类古汉语情形(由于没有机会在浏阳方言区仔细考察,只能凭自己记忆,导致取证不足):(一)字、词浏阳方言的语言习惯中,有不少字、词与普通话中不同,更有一种古朴的风格。

如:字:寻:找;例:你在寻什么东西?莫:别;例:你先莫走,等一下我。

尽:都;例:我们班尽是些男生,没有几个妹子(女孩)。

窟:窝;例:狗窟(狗窝)晏:迟、晚;例:不好意思,我来晏了走吧,蛮晏的啦(挺晚的啦)!携:抱;例:你携不起(抱不动)的,别摔着他啦!失:丢;例:我的笔有失掉了(又丢了)失格:丢脸跍:蹲;例:脚都跍(蹲)麻了……饥:饿;例:多时(早就)肚子饥了,还不搞饭(做饭)吃!眼:洞;实:填、埋;例:把这个眼实掉(把这个洞填掉)。

赅:欠;例:你还要他请客,他自己还赅了别人的钱词:多时:早就;例:他多时来了,等你好久(很久)了阶级:阶梯如今:现在;例:你如今在干嘛(你现在在干嘛)?清白:清楚明白;例:自己都不清白,还教别人!上(下)昼:上(下)午;例:明日上昼(明天上午)来我家吧欢喜:高兴;急性:快点;饮(第四声)水:给植物浇水;例:你还不急性给花饮水,都快干死了!(二)句式句式里面比较典型的是:浏阳方言里面喜欢用“(……)何如?”或者“(……)如何?”,可单独使用,也可在前面加文字,意思即:“怎么样啊?”例:今天考试何如呀?即:今天考得怎么样呀?这两个虽然普通话中也有,但是不是常用句式。

另一个是:“……不(bu,轻声)?”句式;古文中也常有这个句式,但“不”读作“fou,否”,如:尚能饭不?而浏阳方言中“不”仍念作“bu”,轻声。

此句式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每个选择疑问句都有用到,例:吃饭了不?作业做完了不?你还在读书不?(三)词类活用在浏阳方言中,我还发现了几个词类活用的例子:窃:小偷,动词活用为名词;例:昨天晚上来窃了,他家们都被撬了。

袋:用袋子装,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剩下的你用袋子袋回去吧。

里手:在行;名词活用为动词;例:我也不里手,你莫问我。

三.普通话推广普及对浏阳方言的影响南方方言多样性与独特性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在于地理隔离,南方多山多水,导致交流不便,以至于南方方言一个比一个怪。

同时地理隔离导致的生殖隔离也是南方人与发音有关的生理构造差异化进化,从而间接的导致南方方言的多言行与独特性。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理隔离所带来的对交流的影响越来越小,多山多水也不会构成障碍了。

交流的增加,总会导致事物趋同,方言也是如此。

再加上普通话普及推广的推动,更加弱化了南方方言多样性与独特性存在的基础。

近年来,由于普通话的普及,南方方言,包括浏阳方言正在慢慢发生着改变。

尤其是在新成长起来的一代,也就是那些中小学生,他们从小被送进幼儿园,学校一直会要求在校讲普通话,这样导致他们的浏阳话听起来非常别扭。

而且这种改变是发生在各个方面的。

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读音;二是常用词汇;三是调门,而浏阳方言主要从这读音与常用词汇方面发生着变化。

(一)读音在读音方面有两个典型:1.“电”字的读音前文提到,当l与i开头韵母拼读,声母会变成d,那不就占据了d的空间吗?这样当d与同样的韵母拼读时会不会造成混乱呢?事实上,当d与某些韵母拼读时,也会发生转化,变成声母t。

比如dian,在浏阳方言读法中,它的韵母就是t。

然而,在浏阳北乡方言中,包括“店”、“垫”、“殿”都以t为声母,唯独“电”的声母没变,仍然是d。

原因在于,“电”并非浏阳方言中的传统词汇,也就是说,浏阳方言中本来根本没有“电”这个字,再后来引进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浏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音变调转的规律来发音,导致“电”字发音有异于其他字。

2.“Jiang”在浏阳方言中的读法通过考证,“jiang”在浏阳方言中的正确读法是“gong”,证据主要来源于地名和食物名。

笔者认为,如地名、食物名这一类专有名词的读法一般是相对较难受普通话影响的,因为这些名词我们一般是先听到它的读音,然后才知道他是如何写的,才知道普通话中是如何读的,这样听到的读音一般是传统的读法。

如果事先知道如何写,就会导致先入为主地受普通话的影响。

也就是说在不知道普通话如何读的情况下先学会浏阳方言读法,得到的一般是正确读音。

这些专有名词中有:地名:平江、斜江食物名:豇豆、浆(在浏阳方言中是指粥)还有另外一个词也是先听到读音,之后才知道写法的:讲这些次词语里面,江、豇、浆、讲都是读作“gong”的,只是音调稍有不同。

然而现在很多人读到“长江”、“豆浆”等词语时都会读作“jiong”,虽然韵母的读法有所保留,但是声母已经靠近普通话了。

以上举的两例是非常典型的,典型在于不仅仅是年轻人,连老年人都会有大部分的人发生这种误读。

而在年轻人口中的浏阳话,这种误读更加普遍。

(二)常用词汇由于浏阳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音变调转的规律比较确定,只要是浏阳方言使用者,就有能力在不加总结的情况下,无意识的把这个规律应用到普通话与浏阳方言互相转化中去。

这就为浏阳方言中的常用词汇与普通话趋同提供了基础,也就是说,任何一个浏阳方言使用者都有能力引进浏阳方言中没有的普通话常用词汇,并且让这个词汇在读音上完全听不出它不是一个浏阳方言词汇。

而由于社会发展,浏阳方言使用者接触外来词汇的机会越来越多,比如各种各样的媒体(包括电视、互联网、广播、书籍等)的影响;由于工作需要,或者单位(如学校、公司)规定,使用普通话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因此,浏阳方言(其他方言应该也类似)在常用词汇方面的演变是必然的。

这方面的例子包括前文讨论过的浏阳方言中的一些古汉语词汇,如:晏、跍、赅、多时、阶级、饮水现在多半会说成迟、蹲、欠、早就、阶梯、浇水了。

当然,有些词汇在浏阳方言中如果不存在,而引进到浏阳方言中又显得特别别扭的词汇就会比较保守,如“讲”就不会硬说成“说”,因为“shuo”在普通话中就是一个稀有读音,仅少数几个字用到,在浏阳方言中尤甚。

所以说出来很别扭,而“讲”又在口语中经常用到,所以像这一类词汇是相对保守而不易改变的。

后记:其实我并无诟病浏阳方言受普通话影响而变化之意,因为从浏阳方言的历史演变过程来看,浏阳方言本来就是来自于历史上几次大的人口流动而导致的语言融合,只是觉得有必要通过考察研究,留下文字记录,让浏阳方言不至于淹没于语言大融合的历史浪涛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