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策略论文

教学策略论文

论基于Internet探究式教学策略在中国课堂传统教学中的适用性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基于Internet资源的探究式学习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广泛运用于中小学的研究性课程的开设和大学生的专题学习。

Internet上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类型繁多,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

因此,开展基于Internet资源的探究式学习,使学习者能方便的获取信息,并在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Internet资源的探究学习模式,是当前教育领域倡导的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而我们今天在中国的教育中能够看到,传统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改变,我想在教学改革中可以运用Internet进行教学策略的革新,让课堂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而是将课堂改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查阅资料,相互协作,最后得出结论,这样充分发挥Internet的巨大资源库的作用,也是同时提高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无形中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潜移默化地拔上了一个台阶,与传统教学想必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教学策略中,除了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还有先行组织者策略、概念获得教学策略、支架式策略、抛锚式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等,这些教学策略也是各有千秋。

而与以上这些教学策略相比,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利用巨大的网络资源,并且把学习者与教学者的位置放到相同的平等的位置,以上的大多数教学策略都是以教师这个教学主体来进行教学的,就以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为例,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提出者奥苏贝尔认为利用适当的引入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

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而这个引导的过程肯定是由教师在教学之前做好准备的,在教学前加以引导,再比如:支架式教学策略,这个简单来讲就是教师授课之前为学习者建构一种对知识理解的概念框架,用于促进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这个强调的便是教师的教学方法问题,并没有牵涉到学习者,但是像抛锚式教学策略、协作式教学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都是把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凸现出来,体现教学内容接受者的重要性。

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基于Internet探究式教学策略这个策略是综合了很多种教学策略的特点的,“探究式”三个字我们不仅仅要看到学习者之间的探究,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还可以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有了自己的观点之后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并且可以和同学一起探究,培养了团队的能力,但是又不是完全主导的,教学的开始还是由教师来定下教学内容的主基调的,然后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起着解答疑难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一个比较关键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给出任何的肯定性的结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只能给以提示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学习者遇到困难了,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鼓励和引导。

之所以讨论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的适用性,是因为其过程大概有这么几个步骤:问题、资料、提示和反馈,这个过程教师指点,又让学生有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能让学习者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对现如今的中国传统课堂来说课堂来说,是一个可以尝试的方法。

那么我们就以以下这个案例来看看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以高中物理《原子的核式结构》为例(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电子发现的过程和重大意义;②知道汤姆生原子模型;③知道a 粒子散射实验,说出其设计思想;④知道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理解模型提出的主要思想。

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具备实验设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②具有理解和概括实验现象的能力,逻辑推理实验结果的能力;③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教学,初步养成科学的世界观、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过程设计1、提出问题,创设情景(1)问题的提出上课前播放背景音乐;上课后引导学生通过校园网进入背景资料库学习有关情景资料,激发学生质疑。

如:①三项重大物理发现是怎样发现的?三项重大物理发现具有什么意义?②原子的组成问题是怎样被提出来的?③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怎样被发现的?通过浏览网页呈现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景。

(2)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资料有:①19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三项重大物理发现(X射线、天然放射线、电子)的音频、视频资料;②近代物理发展史实的音频、视频资料;③核能释放(原子弹爆炸、核电站)的音频、视频资料。

2 、提出假设,科学验证这一阶段是学生自主探究阶段,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自主探究学习网页。

该网页由电子的发现、汤姆生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等三大学习任务组成。

各个学习任务的学习内容如下:(1)电子的发现该学习任务主要是探究汤姆生怎样对阴极射线进行研究直至发现电子及电子发现的意义。

学习内容有:①电子的发现(点击“实验装置”,出现阴极射线实验装置模拟图;点击实验装置中的“开始”,播放工作原理、物理过程动画);②电子是怎样被发现的?③为什么说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④电子的发现具有什么意义?⑤电子与带正电的物质怎样构成原子呢?⑥电子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提出假设——汤姆生原子模型该学习任务主要是探究汤姆生对原子结构的研究。

学习内容有:①汤姆生模型的提出及其理论,包括:文字材料和模型模拟图;②实验验证;③实验结果与假设的矛盾;④该模型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3)设计新的探究方案——α粒子散射实验该学习任务主要是探究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由于α粒子散射实验无法用真实的实验演示给学生看,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这一难点迎刃而解。

该学习任务有:①实验设计思想;②实验装置模拟图;③实验过程模拟;④实验现象观察;⑤实验结果及分析,其中设置了4个层层递进的问题,并配以动画模拟演示。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这一阶段是学生合作探究阶段,学生对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与老师或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进入网络交流。

通过分析讨论,寻找物理规律。

(1)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与汤姆生原子结构学说间矛盾的研究该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研究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与汤姆生对原子结构学说的矛盾来探究新的学说。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的构建该学习任务主要是探究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习任务有:①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提出的背景、依据及其理论;②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解释;③原子核大小的估计。

4 、小结交流,测试反馈(1)小结交流:该学习任务主要是由学生对本节课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结论。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网页“小结”。

(2)网上测试:针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练习,以巩固和延伸所学知识。

此外,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进入“疑难导学”网页进一步学习,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进入教学资料库浏览教学资料,如有关汤姆生的资料、有关卢瑟福的资料等,还可以进入与本课题相关的网站进行学习。

该案例中我们可以依稀感受到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有着启发式教学策略和协作式教学策略的影子,其间有着部分的联系,其中教学过程开始阶段可以看成是启发式教学的某一部分,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两者的共同点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场景,而后来的协作式教学策略与本教学策略在这个案例中体现的联系较为密切的是在第三和第四阶段中,都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总结,这就是两者的共同点,但是需要讲到的是,协作式教学中是老师和同学是一个整体,也就是说,老师也是协作者之一,是团体中的一员,我认为这也是协作式的优点,这样老师能更加深入的地了解学生和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并较为完善的评价学生。

我认为,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可以说是协作式、启发式和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等等在不同的学习者的情况下个性化发挥并结合现代的教学媒体和资源优势的现当代教学策略,很有可能,新的技术发展以后,该教学策略又会发生改变,会加入时代元素,这便是我的理解。

在第三和第四阶段,这个过程就是教师在评价的时候要关注的,这个过程教师中要记录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在结论的得出过程中自己都有过什么想法,这个结论是怎么得来的,自己起了什么作用,遇到什么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自己怎么整理查阅的资料的,教师还要多注意在查阅资料方面的学生的能力表现,例如有没有调理、有没有总结经验等等,这些都是评价一个学生的指标,教师最好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最后留一个探究性的或者是开放式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去做,最后得出小组的详细结果也是不错的评价方式,但是需要提及的是,不能遗漏的是,学生利用资源的能力或者是利用能力的提高是必须占一个比重的,因为这是本教学策略的特点和重点之一。

我们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现代化的元素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其展现媒体,一开始就是背景音乐,然后便是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中,提前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视频和音频资料,学生最后有疑难的话还可以进入教学资料库进行相关查阅,这个便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个α粒子散射实验也是抛锚式教学策略无法亲身体验的,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的综合运用以及模拟是最佳的方式和选择。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不仅仅是充当着引导的角色,更是要融入到情境中去,这样才能使引入问题更加自然,让学生激起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是关键,从以上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来,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有以下几个优点:1、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思考、发现,在学习过程中,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学生的学习结果是学生自己发现或探索出来的,学生不但知道知识的结果和结论,同时懂得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信息处理能力探究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相互合作、协同,进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都是可以促进学生提高合作能力的,并且这个过程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处理信息是在解决问题中关键的一步,得到提高也无需争议3、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通过问题情景的诱导,让每一位学生实时体验知识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原有水平不同程度地“创造”出知识,从而使个别化教学成为现实;此外,这种教学设计模式使学生主动地从课堂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堂之外,更有利于个别化教学的实施。

但是,基于Internet的探究式教学策略是一种正在探讨和尝试之中的创新型教学方案,在实施探究学习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挥探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之间的互补优势,使两者相得益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