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押题试卷九(含答案)

高考押题试卷九(含答案)

高考押题试卷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

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

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

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知识精英们把对外御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

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逐渐沦为社会发展的阻力。

“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

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

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

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

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国家理论成为人们从理论探讨与救亡实践来更新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资源,并使之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

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而忧患意识则始终贯穿其中。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的一次自救。

这也是中国近代国家的开端,中国人以此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

通过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两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社会稳定时期,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支持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

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起个体以身报国的态度和担当,释放出巨大的凝聚力,鼓舞全体民众共赴国难。

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级化,全球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以更加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与远见来凝聚共识,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

(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是互相支撑、互相影响、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B.近代以来,人们的忧患意识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即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

C.忧患意识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有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也表现为保守性观念愈发顽固。

D.忧患意识始终贯穿于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这条家国情怀发展的主线。

答案 B解析同A项相关的内容在第一段,根据文本,“‘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是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而不是“在近代化的进程中”。

同C项相关的内容在第三段,原文是“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重点是“近代转变”,而不是“忧患意识”。

同D项相关内容在第四段,“家国情怀发展的主线”不正确,原文是说“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突出近代忧患意识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的差异。

B.文章就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的复杂影响从两个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进行论证。

C.文章通过典型的事例,论证了忧患意识的有关问题,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文章围绕“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这一论点,从忧患意识的近代特征、近代转变以及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结构清晰。

答案 B解析“并就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进行论证”错,相关内容在第三段,根据原文,没有论证“二者相互转变”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忧患意识的转变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从“天人合一”文化理念转变为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取向。

B.中华民族面对内忧外患,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说明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国家观念兴起。

C.无论在社会稳定时期,还是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面对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的今天,仍然需要有深沉的忧患意识。

答案 A解析相关内容在第三段,原文是“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逐渐转变为……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

是“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不是“文化理念”;是“以……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不是“基本价值取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王伟林表示,目前的AI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前在肺癌、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影像筛查环节发现可疑之处,提早发现问题可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安徽省立医院院长许戈良介绍,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学习68万张肺部CT影像资料,已在该院CT室辅助医生诊断了约11000人次的CT影像资料,诊断准确率达94%。

除了计算机视觉能力,医生与人工智能系统的语音交互也是AI医疗的实践中一个重要内容。

据许戈良介绍,人工智能语音技术已在医护查房、超声检查等多个场景中得以使用,该院医生使用的“云医声”手机App,不仅可以语音输入查房记录,还可追踪患者的病案信息。

“过去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患者信息数据录入工作,现在通过口述方式即可完成。

”阿斯利康信息技术部副总裁徐晶表示,目前,AI+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因为中国的医疗数据在医院和医院之间、医院和家庭之间往往存在信息孤岛,即使在同一个医院内部,要提取和利用数据还是涉及很多手工操作。

很多医疗数据还没结构化和标准化是AI在健康医疗领域应用的最大瓶颈。

除了来源、获取和利用方式以外,医疗数据的监管也是未来AI+医疗发展中的一大隐忧。

我国对医疗卫生数据的采集、利用尚未形成系统化法规要求,而此类数据往往又含有许多个人隐私。

王磊表示,AI+医疗的应用如何具体帮助基层医院、提升医生水平尤为重要。

“怎么把大量历史的数据、专家的知识,变成成熟的产品,去帮助基层的医生,帮助医联体中的下级医院,这是全行业的挑战。

”不过,具体的实践依然道阻且长,要想让基层医生接受、学习、使用人工智能这类新技术,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摘编自王林、张雨涵《AI+医疗还要迈几道坎》,《中国青年报》2017年10月24日) 材料二在政策推动和算法红利的促进下,“人工智能+医疗”快速发展,根据网站统计,2016年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61亿元,增长率为37.9%,中国AI+医疗市场规模在持续增长,2017年将超130亿元,增长40.7%,有望在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200亿元。

(摘编自《2017年我国AI+医疗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图》,中国产业信息网2017年12月21日) 材料三自从2016年3月,谷歌AlphaGo以4∶1的成绩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以来,人工智能再次走入大众视线。

一个月后,国内科技巨头也不再潜水,开始了动作,而他们在人工智能领域重要的赛道之一便是“AI医疗”。

从医疗大数据、指标检验到病情诊断再到医药研发,人工智能已渗入医药行业方方面面。

算法的引入不仅加快医药研究的进程,提高研发的效率及其成功率,还帮助医院和药厂减少大量的成本投入。

人工智能或许正在一步步成为诸多患者的“药神”。

晶泰科技创始人之一温书豪介绍,“AI+医疗”可以通过高科技帮助药企提高研发效率,同时降低药物的质量风险和专利风险。

通过计算物理、量子化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药物研发关键环节的效率与成功率得到大大提高,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固相筛选与药物制剂开发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此外,对降低后续药物发展的风险以及药物专利的申报与保护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摘编自欧阳宏宇《瞄准全球医疗创新腾讯20年后将用技术改善人类生活状态》,人民网2018年07月24日) 材料四人工智能带给医疗行业的想象空间是无限的,但要真正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实现遍地开花,在深入发展过程中还需要克服诸多“成长烦恼”。

首先是数据问题。

人工智能应用要落地,就需要优质的数据土壤。

其次,标准的缺失也是难题。

有业内人士举例,比如对于医疗图像的病灶标注,即使是同一个科室的医生也可能有不同的标注方式,还有就是病历,患者的电子病历数据很难保证完全准确同步,不同的医生对于各个病种的名称叫法都会存在地域差异。

最重要还是人才问题。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行业的从业人员不足5万人,每年通过高校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也不足2000人。

美国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才占比接近50%,我国只有不到25%。

而培养一个合格的人才所需时间较为漫长。

专家建议,由国家主导数据库建设,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医疗数据共享,尽快制定标准,促进高端人才聚集,以实现全方位突破。

(摘编自唐刚《巨头纷纷布局医疗人工智能行业规模发展需破三大困境》,《通信信息报》2018年08月16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AI医学影像辅助诊断系统通过学习大量的CT影像资料,可以在CT室辅助医生诊断CT影像资料,诊断准确率极高。

B.医生与人工智能系统的语音交互非常重要,“云医声”App可以辅助医生语音输入查房记录,还可追踪患者的病案信息。

C.从医疗大数据、指标检验到病情诊断,再到医药研发,人工智能已渗入医药行业方方面面,成为了诸多患者的“药神”。

D.“AI+医疗”通过计算物理、量子化学、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可以帮助药企提高研发效率,同时降低药物的质量风险和专利风险。

答案 C解析“成为了”错误,未然变已然,原文材料三第一段是“人工智能或许正在一步步成为诸多患者的‘药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