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A.庠B.序C.校D.学2.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偏重书本知识,同实际生活距离较远,不能照顾到儿童的需要和兴趣,难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立足于克服这些缺陷的课程是()。
A.综合课程B.核心课程C.选修课程D.活动课程3.学制在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方面很多国家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因为学制的设置主要受()因素的影响。
A.政治经济B.生产力和科技C.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民族文化传统4.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发展的人,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的发展都有自身独特性④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5.()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6.当溺水者被营救上岸后,须立即()。
A.进行人工呼吸B.清除口鼻内的淤泥、杂草、分泌物等,以确保呼吸道通畅C.使溺水者俯卧,腰部垫高,头部下垂,用手压其背部D.送医院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个别差异性D.阶段性8.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9.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小芳的妈妈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无意后注意10.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A.教育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实验法D.教育调查法11.有老师发现,那些经常欺负同学的孩子,其父母的攻击行为也比较多,这些孩子通过()习得了攻击行为。
A.发现学习B.观察学习C.体验学习D.接受学习12.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属于()。
A.目标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常规管理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A.自我提高动机B.外部动机C.社会交往动机D.内部动机14.教师在导入《呐喊(自序)》一文的学习时,先让学生猜鲁迅的作品:拜年—《祝福》;老家—《故乡》;出师未捷身先死—《伤逝》;病人必备—《药》;春风吹又生—《野草》,大声疾呼—《呐喊》,由此引入新课的学习,这种课堂教学引入方式属于()。
A.开门见山B.温故知新C.认知冲突D.游戏活动15.教师要学生列举筷子的用途,某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列出了很多的答案,但是都在餐饮的范围内,这表明该学生发散性思维()。
A.流畅性好,变通性好B.流畅性好,变通性差C.流畅性差,变通性好D.流畅性差,变通性差16.两三岁的儿童常常会要求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任务,如吃饭、穿衣等等,这时候家长应该给儿童提供这样的机会,即使他们失败了也不要责备,因为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儿童的主要任务是形成()。
A.勤奋感B.自主感C.信任感D.角色同一性17.小明同学今天在参加化学竞赛时,对一些简单而熟悉的化学公式,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可以运用哪种遗忘理论解释()。
A.提取失败理论B.干扰理论C.动机性遗忘理论D.衰退理论18.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这一过程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9.教师把实物、教具显示给学生看,向学生作示范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
A.参观法B.实验法C.演示法D.练习法20.教师评分的相对标准对应的评价方式是()。
A.标准参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21.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促进作用。
22.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23.简述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语文课堂上有蝴蝶飞进来,学生乱作一团,有的同学索性离开自己的座位,你追我赶地去扑蝴蝶……教室里恢复平静后,一班的陈老师灵机一动,便放弃了原来的教学内容,而让同学把刚才扑蝴蝶的经过写一篇作文。
结果,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说得头头是道,写得也很精彩,乐得老师满脸堆笑。
二班的杨老师面对以上的情境则是板起面孔,维持纪律,让学生回到座位上,继续原来的教学。
而学生却余兴未止,沉浸在刚才的氛围中……杨老师不愿意放弃原来的教学内容,否则他认为自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
问题:(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25.材料:最近,班主任李老师发现,班上的张同学傍晚放学后经常留下来帮助当天值日的同学一起卫生。
李老师想到班级一直缺乏一种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她认定张同学具有助人为乐的品德,决定树立典型,于是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活动,并让张同学做重点发言,谈谈对助人为乐的认识和体会。
没想到,班会课上张同学的一番话让全班同学目瞪口呆,更让李老师不知所措,张同学说:“其实我每天留下来帮同学做值日卫生,是因为这学期爸爸下班迟,我要等很久爸爸才能来接,反正在学校也没事做,帮同学做值日好消磨时间。
”(1)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2)联系材料分析学生品德培养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四、教学设计题(共40分)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鲸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e),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
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qi),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lu)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了。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这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出海面。
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人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鲸每天都要睡觉。
睡觉的时候,总是几头聚在一起。
它们通常会找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静静地浮在海面上。
如果听到什么声响,它们立即四散游开。
鲸是胎生的,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
这些特征也说明鲸是哺乳动物。
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千公斤重,一天能长三十公斤到五十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鲸的寿命很长,一般可以活几十年到一百年。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分析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0分)(2)若指导高年段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
(20分)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空间观念”的主要内容。
(8分)(2)如指导低年段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2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理由。
(20分)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10分)(2)在授课过程中,你会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10分)(3)根据你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设计能体现相关教学法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要求:(1)简要分析该歌曲的特点。
(10分)(2)如指导该年级小学生学唱该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该歌曲的学习,设计导入环节并说明设计意图。
(20分)30.请认真阅读下列教材,并按要求作答。
动作要点:手臂弯曲略内旋,球拍置于体侧前。
来球跳至上升期,前臂手腕迎前击,用力推击中后部,手臂继续随球移。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简要说明“正手推挡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10分)(2)如果指导水平二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易犯错误的纠正方法并说明理由。
(20分)31.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1)如何理解画面的“空间感”?(10分)(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分)(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分)2020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卷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C。
解析:本题注意题干的前提条件。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入学年龄一般是6-7岁,要在按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阶段接受小学教育,抓住关键期,否则会错过最好的学习时间。
4.【答案】C。
解析:新课改提倡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而题干③体现的是学生是独特的人。
5.【答案】B。
解析: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