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复习教案
教学重点
夯实基础、落实考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具课件
PPT
学生出席
45人
板
书
板
画
设
计
设喻引出
提出观点:鱼、熊掌生、义舍生取义
欲甚于生不为苟得
正面 恶甚于死不避祸患
分析:讲道理欲莫甚于生何不用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取义
反面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勿丧本心
正面:行道之人、乞人弗受、不屑
预设: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列举几个事例,大家一同探讨是否合理,如果学生提不出则可利用PPT出示几个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事例。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畅所欲言,而后教师引导明确。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预设:1、比喻论证、类比推理引出中心论点(提出观点)
2、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从正反两面说明义重于生,不义重于死。
(分析)
3、举例论证人人皆能做到“舍生取义”(摆事实)
4、发出倡议
1、提问背诵课文
2、随机抽查已复习过的文言文实词解释、文学常识
3、抽背中考必背古诗词
指名学生回答
生答:孟子名珂、字子舆,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又称“亚圣”,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正页)
课 题
鱼我所欲也
年 级
九
课 型
复习课
课 时
1
授课时间
2016.4.19
总共第()课时
教
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本文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实词解释,背诵重点语段
过程与方法
梳理脉络结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主要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学习舍生取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摆事实:
反面:不辩礼义受万钟失本心
预
习
设
计
1、背诵课文
2、复习本文的重点实词解释
3、复习本文的框架结构,理解把握本文的几种论证方法
舒兰市中小学教师“两修三课”教案用纸(副页)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一、复习导入
4、PPT出示本课的复习目标
二、复习课文
(一)了解掌握本文作者
(二)夯实基础、落实文言实词
1、教师利用白板投影学生需掌握的文言实词,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并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准确掌握实词的含义。
2、教师要求全班按顺序背出句子,并解词,然后指名学生抽查,检查掌握情况。
3、重点句子点拨
(三)整理思路
本文的体裁是——议论文,那么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的?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四、把握文意,理解主旨,把握写作手法
五、拓展延伸
1、你能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再提供几个事实论据吗?
2、PPT出示拓展延伸试题。
六.作业
1、完成《鱼我所欲也》卷子
2、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为本课列思维导图。
1、学生根据理解,推断、总结本文的写作主旨
2、总结本课所用到的写作手法
3、教师提示除写作手法外还有些值得我们探讨的修辞手法。
学生快速在课文中划出原句,并牢记实词意思
(复习课上其实不该花时间让学生在课上记忆实词解释,但根据学生实际学情及学习习惯,老师如不在课上落实,复习将很难收到实效)
PPT出示,学生译读,教师酌情处理有问题部分。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
然后板书出示,学生构建思维导图。
教 学 过 程 设 计(含时间分配)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