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语言测试也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衡量外语教学效果和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本文通过阐述语言测试体系发展的四个阶段,指出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与外语教学有些密切的联系,并就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做了几点总结。
关键字:语言测试理论英语教学启示Abstract: Test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cesses in language teaching. It is an essential way to measur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e author elaborates four development periods of testing theory and states the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development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draws conclusion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theory English teaching implications一、引言语言测试是一门独立的综合性的学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利用一套科学的测试工具,根据明确的评估目的和抽样的方式,设置有限的试题,让测试者完成设置的测试任务,从而考查测试者的语言能力,然后对测试结果进行量化分析,最终对测试者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做出公正、准确和客观的评价。
语言测试理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与语言教学密切相关。
学生通过测试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查漏补缺,改进学习方法;教师通过测试可以掌握学生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因此,语言测试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英语教学,对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二、语言测试的发展历程语言测试伴随语言教学而出现,并随着语言教学的发展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即前科学语言测试时期、(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交际语言测试阶段。
1.前科学时期前科学时期指的是20实际40年代以前的语言测试时期,这个时期,语言教师对于什么是语言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没有科学的认识,只是把语言当作一门包括语法、词法、语音的知识体系去教。
把语言看作一套知识,是这个时期外语教学和测试体系的语言观的内涵。
过于强调语法规则、词汇的记忆、目标语文本的翻译等,不注意课文内容,课文常常被当成语法分析的材料来讲解,致使语言一直被当成知识来教,被当做知识来测试。
这样,只把语言学习看做是知识的被动接受。
学生得到的知识主要是教师传递的陈述性知识,而学生是被动的,并没有意识到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在实际中运用知识的能力。
另外,知识的接受不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或创造性等认知结构机能的变化,一味的要求学生背熟记牢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2.(心理测量学)结构主义时期心理测量学一结构主义时期的语言测试始于20世纪40年代,并于50、60年占统治地位。
这一时期的语言测试受结构主义的语言观和心理学行为主义的语言学习观影响,以Bloomfield为首的结构主义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一套形式结构,一套符号系统,学语言就是要获得操作这套符号系统的技能,即语言是由语言技能(听、说、读、写技能)和语言成分(语音、语法、词汇)构成的一个系统,这一系统是可以分解的,人们运用这些语言技能和语言成分的能力就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语言的意义不存在与语言本身,而是存在与结构关系之中,以弄清楚语音、词汇句子等语言单位在这个系统中的地位。
在语言测试方法上,汲取了心理语言学领域的心理测量学的方法,形成了心理测量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形成了一种科学、客观、可靠的测试体系。
3.(心理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测试时期随着人们对语言的认识不断逐渐深入,20世纪60年代,结构主义语言观受到了Chomsky 提出的转换生成法的挑战。
以转换生产法理论和当时正在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为基础——心理语言学产生了。
心理语言学虽然没有形成代表性的理论,但是给外语测试界注入了新的空气。
J.W. Oller 提出了综合测试法,把听说读写等技能综合起来测试,从而衡量受试者的综合语言的能力。
这一时期采用得比较多的是综合题,如完形填空、综合改错、听写、口试、作文等,强调语境在语言中的使用,主要测试考生在一定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
4.交际语言测试时期从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交际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发展,交际语言测试(也称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测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韩礼德(Halliday 1970)的语言功能学说和交际法教学思想对语言测试理论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Hymes 的交际语言能力理论,Canale 和Swain 提出的交际理论模式,使人们认识到外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不是一味的强调语音、语法、词汇知识,也不是反复的操练形式符号的技能,而是培养学生真正的交际能力。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著名语言学家 Bachman 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
Bachman 他指出语言交际能力是指把语言知识和语言运用的语境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它由语言知识、策略能力和心理生理机制(三部分组成。
在此基础上,Bachman 还从测试环境、测试指导语、测试输入性质、测试预期性答题、测试输入与测试回答之间的关系五个方面阐述了语言测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为后来的外语教学和测试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交际语言测试中,目前最有效的测试方法就是直接测试,即用真实的语境和情景来考察测试者的语言能力,同时交际语言测试还提倡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考点的综合处理。
三、语言测试理论与外语教学纵观语言测试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时期的语言测试都是伴随外语教学出现的,是与外语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
语言测试始终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服务于语言教学。
随着外语教学越来越强调交际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语言测试也越来越倾向于将题型涉及到具体的现实生活,测试类型也越来越倾向直接测试法,其重点是考察语言的实际运用,其结果更能反映学习者实际外语水平。
语言测试具有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功能,同时也能影响教学。
测试不但给教学提供一定的标准,同时也给教学提供一个自我检测的平台。
从另一方面来讲,教学方式的变革也会影响语言测试方式的改变。
测试和教学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的。
就英语教学而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测试的任务则是正确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
测试是衡量教学成效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执行课程标准的重要保证,应该对教学产生积极的反拨作用。
质量好的英语测试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
教学和语言测试经历了由重视语言知识转向语言技能,再转向语言能力实际运用的过程。
一种教学方法的流行往往会伴随产生一种相应的测试模式,外语测试与外语教学法的发展进程即从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到交际法的过程是一脉相承的。
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教学法直接受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的指导和支配,而语言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又直接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
由此可见, 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英国著名应用语言学家Arthur Hughes(1989)把二者的关系客观而形象地描述为“伙伴关系”。
语言作为检测和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既服务于教学又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Hughes 认为“测试对教学的影响叫反拨。
”反拨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如果这个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技巧与授课目的不一致,则极有可能带来有害的反拨效应。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希望测试的反拨效应有益,则测试内容和技巧必须与教学目的一致。
正确运用测试手段,提高测试对教学的正面反拨作用,尽量减少测试的负面反拨作用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四、语言测试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1.适当地增加综合性测试综合性测试是在一个测试项目中调动并考查学生多种能力的测试方法,要求学生在答题时运用多种语言能力和技能。
综合性测试对学生听读能力产生积极作用,如听写练习不仅能检查学生的词汇量和拼写情况,而且涉及听力技巧和语法知识的互动。
它是在一定的上下文语境中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或应用技能,侧重于考查语言的意义而非形式,且要求学生能同时运用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强调语言应用的整体性,对于测定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2.创造语言交际模拟环境,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仅仅是英语知识的传授者,更应当是课堂英语交际环境的营造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监控者、学习兴趣的激发者、学习潜能的挖掘者。
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在课堂上努力营造尽可能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尽量多地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进行交流。
这对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提高教师课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3.积极开展英语学习策略培训,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促进其对第二语言的了解、理解和使用所采用的、通常是有意识的和特定的动作、行为、步骤或技巧。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制定学习计划,评估自我学习效果及监控错误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
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诊断,帮助他们选择合适自己的策略进行训练,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策略,指导他们对学习策略训练进行反思,教师更应注意把策略训练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
学习策略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利于他们尝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产生了本质性的影响。
跨文化教育离不开语言教育,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为了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进而学习外国文化的知识文明与先进成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英语语言知识,还要传授文化知识,并推荐有关外国文化的课外书籍,以增强学习者对异国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实际应用能力。
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加深他们对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理解,促进他们的英语学习,逐步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